炎炎夏日,气温节节攀升,对于我们这些每天依赖电动车出行的普通人来说,这辆小小的两轮车无疑是通勤路上、买菜接娃的得力伙伴。
咱们国家电动车的保有量已经是个天文数字了,它深深地融入了亿万家庭的日常生活。
但是,夏天这个季节对电动车的“心脏”——电池,可不算友好。
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感觉夏天的电池好像没有冬天耐用?
为什么好端端的电池,用了一两个夏天就鼓包报废了?
其实,很多时候问题不出在电池质量本身,而是出在我们一些习以为常的充电习惯上。
这些不经意的小动作,正在夏天这个高温环境下,悄悄地缩短您电池的寿命,甚至埋下安全隐患。
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好好聊聊夏天给电动车充电的那些事儿,看看您平时有没有踩中这些“雷区”。
咱们先说说一个最常见的场景。
顶着大太阳骑了半个多小时,紧赶慢赶地回到家,车子本身就被晒得滚烫,再加上一路飞驰,电池内部一直在工作发热,这时候您用手摸一下电池外壳,肯定是热乎乎的。
很多人为了图省事,车刚停稳,第一件事就是把充电器插上。
这个动作看似平常,却是在给电池“火上浇油”。
您想啊,电池就像一个刚跑完长跑的运动员,心跳加速,浑身发热,正需要休息降温。
您不给它喘息的机会,立刻就开始充电,电流涌进去又会产生新一轮的热量。
这两种热量一叠加,电池内部的温度会瞬间飙升到一个很高的水平。
在这样的高温下,电池内部的化学物质会变得异常活跃和不稳定,电解液会加速分解产生大量气体,这些气体排不出去,就会把电池的外壳像吹气球一样撑起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鼓包”。
电池一旦鼓包,内部结构就遭到了永久性的破坏,性能会断崖式下跌,离彻底报废也就不远了。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长距离骑行后,先把车停在阴凉通风的地方,让它自然“冷静”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等电池的温度降下来了,再进行充电,这样才是对它真正的爱护。
接下来一个问题,就是充电时长。
很多朋友,尤其是在自己家里充电方便的,都习惯晚上睡觉前把充电器插上,然后一充就是一整夜,第二天早上出门上班再拔掉。
这一充,时间往往超过了十个小时。
大家可能觉得,多充一会儿能让电量更足,跑得更远。
其实这个想法是错误的。
给电池充电,就像往一个杯子里倒水,水满了再继续倒,只会溢出来。
现在的充电器虽然都有充满后变绿灯的功能,理论上会进入小电流的“涓流充电”状态,但这个功能并不总是那么可靠,特别是对于一些使用年限较长或者质量一般的充电器。
长时间的过充,依然会持续给电池施加压力,损害电池极板,加速其老化。
夏天温度高,电池的化学反应本来就快,充电效率比冬天高,通常来说,六到八个小时就完全足够了。
长时间的“过量喂食”,不仅会把电池“撑坏”,对充电器本身也是一种持续的损耗。
最稳妥的办法,是自己大概估算一下时间,或者花个二三十块钱买一个定时插座,设定好充电时间,时间一到自动断电,既安全又省心。
充电的环境也至关重要。
夏天室外的水泥地或者柏油路,在太阳的暴晒下,表面温度能轻易达到五六十度。
如果图方便,直接把车停在烈日底下充电,那简直是在给电池和充电器同时“上酷刑”。
您想,环境的高温,加上电池充电本身产生的热量,再加上充电器工作时发出的热量,三股热源叠加,温度会达到一个非常危险的界限。
这不仅会大大增加电池鼓包的风险,连充电器本身都可能因为散热不畅而烧毁。
所以,夏天给电动车充电,一定要找个阴凉通风的地方,比如地下车库、楼道阴凉处,或者大树底下。
如果白天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又不着急用车,那就不妨等到傍晚太阳下山后,气温降下来再充,这才是明智之举。
还有一个极其重要却又常常被忽视的问题,就是充电器的匹配。
很多人家里可能不止一辆电动车,或者充电器坏了、丢了,就随便拿一个插头能对上的来用。
这种“张冠李戴”的做法,对电池的伤害是巨大的。
充电器和电池是一对一的“原配”,它们的电压和电流参数必须严格一致。
您一定要记住,不能用72伏的充电器去充60伏的电池,这就像用高压水枪去浇一盆小花,瞬间就会造成致命损伤。
同样,也不能用给小容量电池(比如20安时)的充电器去充大容量电池(比如32安时),这会导致充电器长时间超负荷工作,不仅容易烧坏,电池也总是充不满,长期处于“半饥饿”状态,影响寿命。
最好的选择永远是原装充电器。
如果实在买不到原装的,也必须购买和电池标签上标注的电压(V)、安时数(Ah)完全一致的正规品牌充电器。
千万不要贪图便宜,去买那些十几二十块的“三无产品”,那省下的几十块钱,可能就是未来您更换整组电池几百甚至上千块钱的代价。
说到充电器,还有一个坏习惯是很多人都有的,那就是为了方便,把充电器一直放在电动车的后备箱或者坐垫下的储物桶里。
虽然这样走到哪都能充电,但您却忽略了两个隐形的“杀手”:震动和高温。
电动车在路上行驶,难免会经过颠簸不平的路面,持续的震动会让充电器内部精密的电子元-件(比如电容、电阻)的焊点松动甚至脱落。
而夏天,被太阳暴晒的黑色坐垫下的储物桶,简直就是一个“移动的烤箱”,内部温度非常高。
电子元-件在高温和震动的双重折磨下,会加速老化,导致其性能参数发生偏移,输出的电压和电流可能不再稳定和精确。
您用着这样一个“带病工作”的充电器给电池充电,久而久之,电池自然也会被拖垮。
所以,虽然麻烦一点,但还是建议把充电器放在家里或单位,需要时再拿出来用。
最后要说的,是对电池伤害最致命的一种方式——使用路边的快速充电站。
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半路没电的窘境,这时候,路边的快速充电站就像“救命稻草”。
投个币,充十分钟就能跑十几公里,确实能解燃眉之急。
但是,这种“续命”方式,对电池来说无异于饮鸩止渴。
快速充电的原理,就是用远超正常值的超大电流,在极短的时间内强行把电量“塞”进电池里。
这好比让一个人在五分钟内吃下三碗饭,肠胃肯定受不了。
电池也一样,巨大的电流会猛烈冲击电池内部的极板,导致上面的活性物质脱落,造成不可逆的物理损伤。
偶尔应急用一次,电池或许还能扛住,但伤害已经造成。
如果养成了依赖快充的习惯,您会发现电池的续航能力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减,鼓包报废的速度比前面提到的任何一种情况都要快。
因此,快充只能是万不得已的最后手段,绝不能当成常规操作。
最好的办法,还是合理规划行程,养成良好的充电习惯,不要每次都等到电量完全用光才想起来充电,一般电量显示还剩最后一格电,也就是大约25%左右的时候,就应该及时充电了。
让电池始终保持在健康的电量范围内,才是延长其寿命、保证出行安全的长久之计。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