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广汽宁德联手推小车,5万元级先上车,站网冲刺千座

当4.99万元的电池租用版价格挂在京东汽车的官宣页面上,屏幕那头的价格曲线像被按下了快进键一样开始弯折。

据素材所载数据,11月9日,一辆名为埃安UT super的小车登场,8.99万元起的整车价配上500km续航和99秒换电,把10万元级纯电小车的底线重新在地上划了一道。

京东广汽宁德联手推小车,5万元级先上车,站网冲刺千座-有驾

表面看是京东跨界“造车”的一次尝试,背后是京东、广汽集团与宁德时代的联手,像三股水流在闸口汇合,水位应声抬升。

我起初以为这只是一次营销层面的声量操作,但回看按提供口径的价格、续航与换电速度的组合,确实像一记直指痛点的重锤。

当换电模式把入场门槛压至5万元级,悬念也就浮出了水面:小车,会不会成为换电的突破口。

说白了,低价是钥匙,续航是门闩,换电网络则是那把真正能拧动门锁的手。

而这把手,显然不止一家在用力。

市场的风,已经在街角变向了。

拉回到当下,问题不止是“能不能”,更是“能卷到什么程度”。

要理解这辆车的定位,就得先把它放回赛道里看清对手的身影。

据素材所载数据,纯电小车早已卷到发烫,吉利星愿近半年销量近24万辆,6.58万元起的限时价配合410km续航,精准压住了主力用户的两项刚需。

京东广汽宁德联手推小车,5万元级先上车,站网冲刺千座-有驾

同一时间,五菱缤果S、北汽极狐T1把入门价继续打磨到6.28万元,续航也在稳步补齐,这种“刀口舔血”的定价,几乎把单点优势挤压到没有回旋。

换个说法,单独的低价或单独的长续航,在这个价位段都难以扛住对手的围猎。

而换电,恰好给了一个“低价购车+长续航补能”的同时解。

京东广汽宁德联手推小车,5万元级先上车,站网冲刺千座-有驾

据素材所载数据,蔚来子品牌萤火虫是个验证样本,4月上市价11.98万元,7月销量只有2366辆;接入换电后价格下探至7.98万元,9月销量达到5775辆,环比增长33%。

这组数字说明一个朴素道理:当支付方式从“买断电池”换成“租用电池”,门槛降低,动作就顺了。

再看埃安UT super这边,按提供口径,搭载宁德时代54kWh“巧克力”电池,标称500km续航,在同级里有明显高度;4.99万元的电池租用版车价,在补贴叠加后最低可至4.54万元,把“先上车后补能”的思路落到了账上。

京东广汽宁德联手推小车,5万元级先上车,站网冲刺千座-有驾

“车电分离”的好处,是预算敏感人群不用一次性扛起电池成本,换电网络又能把补能焦虑从行程表上擦掉。

我承认,这里有个被我忽略过的小前提:低价只是把人引进门,能留住人,还得看网络密度与体验频次。

先按下不表这份顾虑,我们去看看网是怎么织的。

据素材所载数据,截至10月21日,宁德时代“巧克力”换电站已突破700座,分布在39座城市,长三角、川渝、京津冀、大湾区都搭起了初步网络,单长三角就建成179座。

今年第四季度的目标是冲刺1000座,2026年要在120个城市建成2500座以上,远期更是指向3万至4万座的量级。

对照行业纪录,过去建成1000座往往要四年以上,如今按提供口径,宁德时代计划用一年拿下同等成绩,这背后是资源整合的堆叠效应。

一头联手京东打通线上销售与线下服务,借助其超3000家养车门店与4万个合作网点,加快换电服务的落地速度。

一头与中石化共建生态,首座合作换电站已投入运营,为站址与能源补给提供了加法。

在车端,还联合广汽、一汽红旗、长安启源等车企,第四季度集中推出多款“巧克力”换电车型,覆盖更多细分人群。

更关键的是商业模式的换挡:按提供口径,宁德时代把电池作为独立资产运营,通过租赁、订阅把一次性交易转化为持续服务,这意味着现金流更像河道有了护岸,水不会一下子冲走,也能直接通向终端用户。

在产能过剩与车企多元化供应链的背景下,这种从“电池供应商”到“能源服务商”的转身,是一条新的护城河。

曾毓群的判断也在素材中留过痕:到2030年,换电会与家充、公共充电桩“三分天下”。

有人可能会说,这听起来像是“路线自证”,我也有同感,但至少从站点数据与产品节奏上,这次的推进不是停在纸面上的PPT。

要让这幅图更完整,得把蔚来放进坐标轴里。

据素材所载数据,蔚来的换电网络已经走到全国3539座换电站,换电次数突破9000万次,日均超过10万次,82.6%的用户在周边3公里范围内可找到换电站,还打通了G318川藏路线,做到了“燃油车能到的地方,换电车也能到”。

这是一座真正的用户心智堡垒,也是换电模式最硬的基底。

但蔚来的策略长期聚焦中高端,即便子品牌萤火虫下探至8万元级,仍与宁德时代在5万元级的布局存在落差。

更现实的掣肘是生态边界,蔚来主要为自家品牌开放换电,网络的社会化效应被锁在了围墙里。

宁德时代的打法恰恰相反,按提供口径,“巧克力”换电从一开始就强调标准化与开放性,用统一电池标准适配多款车型,在根部处理兼容问题。

当更多车企接入,规模效应把建站与运营成本往下拽,京东的渠道又能把服务触角伸向更下沉的市场,渗透节奏自然加快。

这像是铁路的轨距之争,先统一规格,再谈速度与运力,后续的扩张就有了复用与外溢。

等规模一旦站稳,消费者挑车时,“是否支持宁德时代换电网络”,很可能会像选择手机系统那样成为一个决定性的卡口。

京东广汽宁德联手推小车,5万元级先上车,站网冲刺千座-有驾

把视角拉远,这不只是产品力之争,更是从产品到服务的价值链再分配。

一句落锤的话放在这里:标准,是这场博弈的胜负手。

而埃安UT super的落地,就像把棋子推进到了大众市场的核心格上。

回到问题开头的那束光,京东、广汽与宁德时代这次结盟,表面是杀价入场,内核是重写补能秩序的试探性跃迁。

按提供口径,5万元级的换电车型打开门楣,700座以上的站网托住地基,电池资产化与订阅化充当了梁柱,车端的多品牌接入则像屋顶的桁架,越搭越稳。

蔚来一侧,凭借3539座换电站与9000万次服务的厚度,继续占据高线阵地,守住体验与效率的上限,并在路线层面打通了难度更高的长途场景。

两条路径并行不悖,却在标准、价格带与生态开放度上形成针锋相对的差异。

如果把市场看作一条河,一边在上游做深做强,一边在中下游铺设渠系,交汇点迟早会出现,关键是水量与水速谁更快到位。

我本能地担心盈利模型与资产周转的平衡,但素材未提供单站盈亏、订阅费率与折旧参数,这部分只能留作观察项。

把担心暂且收住,市场已经给出了第一轮应答的路径。

在应对层面,可以用条件式把风向梳理清楚。

如果按提供口径,第四季度换电站如期冲刺至1000座,且更多车企在同一标准下推出“巧克力”换电车型,5万元至10万元区间的销量结构可能倾向于“低价上车+高频补能”的组合。

如果长三角之外的站网扩张不及预期,或补贴退坡加快,渗透节奏可能阶段性放缓,价格敏感型用户会更关注总拥有成本的可见性。

京东广汽宁德联手推小车,5万元级先上车,站网冲刺千座-有驾

观察点可以放在三处:建站节奏与覆盖的可视化披露,车端接入品牌与车型丰富度,以及电池租赁与订阅的价格透明度与锁定期设定,素材未提供更细颗粒的合同条款信息。

还有一条重要口径说明放在这里:文中若涉及“资金流向”描述,均为主动性成交推断,非真实现金流,请勿将其等同于企业现金流水。

在标准选择上,如果开放生态持续扩容,加入者的边际成本会下降,形成网络外部性;如果封闭生态继续耕深,则体验与服务密度会维持优势,但扩张半径或更克制。

写到这儿,抛给你两个小问题当作路标。

你更在意“5万元级先上车”还是“全域站网的确定性”,二选一会怎么取舍。

如果只能选一种生态,你会押注“标准化开放”还是“封闭式深耕”。

信息基于网络数据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