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图知音发布,智能配置升级,续航快充拉高市场标准

说到20万级纯电SUV的选择,过去咱们要么盯着价格咬牙上个高配,要么忍一忍智能化体验,仿佛谁都没法两全其美。

现在突然冒出来一台车,横空出世,把自家的“王牌答卷”啪地甩在了桌上。

说得就是这个新上市的岚图知音,20.29万的起步价,口号喊得响,“智能+续航+快充”全都给你打包双手奉上。

这下天平彻底晃悠了,难免让人心里咯噔一下:这台车,是不是等于直接给2024年纯电SUV市场划了个重点?还是说,这玩意其实是一道更难的加试题?

你琢磨琢磨,问题是不是就在这儿?

接下来掰开揉碎一聊,不妨先盯几个让人下巴微微一抖的“硬核亮点”。

最吸睛、也最让对手打寒颤的,大概是那块印着“华为出品”的智能驾驶系统。

乾崑ADS 4.0,这名字有点玄乎,是不是味道有点像理科生给自家机器人起英文名?但看配置,属实给力。

再加上鸿蒙座舱5,单拎出来,都是能让小伙伴点赞的卖点。

最新数据摆着:超过六成潜在车主,买新能源的时候,脑子里装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开起来能不能帮我解放脑细胞、玩起来顺不顺手”。

你以前想体验这玩意儿?门槛起码得摸三十万往上。

而今,岚图知音把标准线一把拽到二十万出头,那架势,像是拉着一众传统友商去开会,把市场规则都改写了一把。

一些老司机和媒体人,本着“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的精神也下了结论。

岚图知音发布,智能配置升级,续航快充拉高市场标准-有驾

比如张弛,人家说了,岚图知音不是光靠往车里堆料,玩数据游戏。

是真正把原来只有高端车主才能摸到的用车体验,甩手丢到了大众市场。

甚至某种意义上,这直接把竞品们的定价策略、配置分级,狠狠搅了一锅粥。

不用怀疑,那种“技术下放”的操作,搁几年前让人觉得天方夜谭——现在,成现实了。

不过光有智能还不够,电车界现在谁不是“X秒速”,拼的就是充电和续航能力。

全系什么800伏碳化硅高压平台,讲真,是外行人听着云里雾里的玩意儿。

其实一点都不玄乎,翻译成人话就俩字:快!再快!

据说,十五分钟补个电,能让你直接多跑五百公里有余。

你看主流400伏平台的对手,还在三十、四十分钟里原地转圈,岚图知音已经开始哼着歌,“厕所+咖啡=续航OK”。

要真是马路上见谁人顾自悠哉地等充电,八成是别的品牌车主吧?

至于长途续航那一项,最高能干到901公里,这数字搁朋友圈一晒,真的能收获一片服气。

你想想,谁不怕路上没桩?你哪怕充电桩这事还跟房东没谈拢,把家门口画个圈也没法立马落地,这续航简直是妥妥的安全感堆叠。

一句话,搞定焦虑,直接预算腾出来买奶茶。

说到这儿,年轻人不就图个时尚么。

外观得有点小心思才行。

前脸那格栅,能发光的LED一口气怼了两百多颗,说是能“模拟星空”,咱不懂啥天文学,这种感觉深夜里一亮,倒挺出片。

岚图知音发布,智能配置升级,续航快充拉高市场标准-有驾

原来老款车头爱玩的“双函道”,现在说bye bye啦,风格更清爽了。

侧面线条,是一条不折不扣溜背流,想做无边框车门都给你按上,审美这事见仁见智,但是配置绝对是把面子和里子都照顾到了。

再来看空间,轴距快3米,嗯,说白了,后排葛优瘫都得能展开一个大字。

多加一个冰箱,来一把零重力座椅,这舒适度,主打一个什么?你懂的,一家人出行不怕孩子喊累。

市场对手不服气怎么办?特斯拉Model Y领着小弟出来了,小鹏G6、乐道L60、极氪7X说自己内卷也挺严重。

可细看下来,岚图知音这次,手里的王牌一个没少。

那种“全能战士”的定位,甭管是续航、智能、快充,还是价格,条条都能达标。

一堆粉丝观点是:市场就缺这种把所有舒适和安全爽感一网打尽的“新物种”。

人家还总结成一个“智能化+长续航+快充”铁三角,这不就对比着同级对手,条条超一分?

但你别以为这套打法有绝对无敌BUFF。

市场还是那句话,没绝对只有相对。

质疑者开始挑刺了:华为智能驾驶的成本那么高,敢这么卖不怕把利润压没了?以后维护和研发咋跟进?

还有,品牌力这事,不是堆技术就能立起来的。

别说开个好系统,就一定能收割粉丝。

还有不少老司机更讲究手感、质感,这个岚图的口碑,还得时间来慢慢淬火。

换句话说,人家买车,不一定被华为logo吸引就开单。

说到底,这波岚图知音的操作,其实可当成一场老牌车企的一记漂亮回马枪。

眼见着造车新势力搞得热火朝天,东风自己得亮家底,不然还真要当旁观者了。

市场正在迅速卷进“谁更智能、谁更会搞生态体验”的阶段,老三样拼配置已经进历史教科书。

如今你要是做不出好用的智能座舱,别说吸引新潮年轻人,连中年人都得琢磨要不要上隔壁家的Model Y。

智驾已成车市底牌,谁抓住谁说话。

然后有一点不能忽视,这车背后的“技术普惠”逻辑,把原来动辄高端车型才有的体验拉到了中端价格。

为啥能做到?

还不是供应链巨头们(华为、宁德)强强联手,该下放的都下放。

不怕砸锅卖铁,因为量大了,羊毛出在猪身上。

小品牌光靠噱头和皮囊,注定干不过有技术、有谈判权的大厂。

说不客气点,很多油改电死在了这条线上。

再有一点,岚图知音对用户的“讨好”程度也太高了点,几乎是把一切关乎体验的细节都铺面做全。

901公里的续航不用说,连座椅、冰箱都成了标配。

企业“我想干什么”变成“你们想要什么我就往里放”。

水桶理论,短板被补得看不见,这种产品思路竞争激烈的环境里,也许就是王道。

不过这种打法,有点把大家的胃口养刁的意思了。

以后厂家发新品,只要不是“全能王”,都得被调侃为“阉割版”。

岚图知音发布,智能配置升级,续航快充拉高市场标准-有驾

这压力,怕是要传到全行业。

说实话,作为普通消费者,看到内卷到这种地步,表面爽是真的爽。

选项多点、配置高点,性价比强点,大家都开心,对吧?

但灿烂烟花过后,也难保会不会哪天冒出些副作用。

极致配置、高频上新,企业利润往哪儿找?

会不会为了吸引眼球,大家都打肿脸充胖子,久而久之,售后和服务缩水,质量成为空中楼阁?

这才是汽车行业给所有参与者下的另一道“附加题”。

岚图把赛道铺好了,市场愿不愿意买账?

答案没这么快揭晓。

竞争刚刚开始。

说到底,这场技术和体验战争,表面看是一地鸡毛技能点,实则背后关系到中国造车的底气和未来。

当新能源高端体验变得触手可及,用户的脾胃只会越来越“刁钻”。

谁能撑得久,谁能玩出新花样,还得看后面的长线运营。

对于岚图知音来说,这次不是简单给出一道“唯一答案”,而更像是丢给行业和消费者一整个新考题。

以后买车,是选一台科技感满满、智能到飞起但品牌年轻的产品,还是坚持老牌有温度的选择?

考验才刚开始。

讲到这儿,不妨把话题交还给你:如果手握二十万预算,你是更看重配置上的“领先一步”,还是品牌背后的那份“安全感”呢?

留言说说你怎么选,别光让岚图脑壳疼,同行们也该感受感受这考题的分量了——你说是不是?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