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市场内卷愈烈!未来电车如何冲破困局实现创新发展?

新能源汽车市场内卷愈烈!未来电车如何冲破困局实现创新发展?-有驾
_价格战愈演愈烈,新能源车卷不动了!多位车圈大佬喊话:卷价值,不卷价格_价格战愈演愈烈,新能源车卷不动了!多位车圈大佬喊话:卷价值,不卷价格

各位请勿在琐事上过度竞争,这毫无意义,小米公司创始人、董事局主席以及首席执行官雷军当场提出此观点。

华为高层余承东明确表示,竞争方向应是提升价值而非压低价格,要着力提升智能化与自动化水平,要确保安全性和高品质,要追求极致的、令人舒适的客户体验。

六月份的第一天,第二届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峰会于深圳会展中心拉开帷幕,雷军、余承东等业内知名人士到场发表演讲。据《华夏时报》相关人士透露,本次会议的核心议题之一是反对行业恶性竞争。

今年国内新能源车行业竞争白热化,不仅比拼价格、比拼技术、比拼产品,还比拼推广方式、比拼企业家个人影响力。接下来,电动汽车行业怎样摆脱恶性竞争,达成创新进步?许多汽车公司高管在发言时回应了这一社会关注问题。

不卷细节,更不卷价格

雷军以汽车后座显示屏为例,说明其使用情境不多,带孩子的人却很需要,其余大部分车主则觉得没必要。这就造成,汽车厂商以较高代价装配后座屏幕,多数消费者却很少使用的矛盾状况。

解决方法其实很明了,用户只需在后排屏幕接入一块平板,难题就能顺利化解。此外,我们只需完善系统设计,确保平板接入后如同自带的显示屏,这样处理起来会更为便捷。雷军表示,要实现这一目标,汽车制造商必须统一接口规格,以便用户使用任何品牌的平板都能顺利连接。

无需在这些细枝末节上过度竞争,这样做并无益处。雷军指出,倘若所有产品细节都能完全公开透明,中国汽车将愈发完善。这不仅能惠及用户,亦能促进产业整体进步,因此他再次呼吁该行业齐心协力,促进全领域共享与合作,共同构建完善的产业生态。

面对市场自去年起一直不断的竞价行为,余承东表示看法是:应当比拼产品价值,不该只争夺价格。

什么是卷价值?余承东继续阐述:需要竞争智能水平,比拼奢华程度、安逸体验,较量安全性与产品品质,追求极致的、轻松愉悦的客户感受。

余承东表示,期待中国电动汽车行业能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从而提升行业整体效益,促成各方共同获利。他强调,关键在于产品必须为消费者提供实际用途,为合作者带来利益,为行业注入活力,这样才能实现健康的发展模式,推动整个产业的良性运转。

值得注意,今年三月以来,小米汽车公开售卖全部环节让众多汽车公司了解到,创始人个人品牌宣传的“强大作用”。网友戏说,国内电动车不仅竞争价格,还竞争负责人。

大会现场,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向企业家提供建议,帮助他们建立个人品牌形象,革新汽车行业的宣传模式。

周鸿祎表示,在短视频流行的背景下,潜在客户的触及途径和扩散方式都发生了改变,公司宣传手段需要顺应这些调整,企业家打造个人品牌是必要环节。部分决策者常常忧虑自己难以成功,但他认为绝大多数决策者都有能力实现目标,关键在于是否决心尝试。吸引关注点的关键要素在于真诚,应当降低姿态,用真切的话语,分享真实的经历。

从内卷转为“向外卷”

当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无论价格还是价值层面,供需失衡的状况非常明显,这已经是一个确定无疑的事情。在这样的情形下,很多公司开始将注意力投向国外市场,期望能够摆脱国内的内部竞争,转而将竞争焦点放在海外。

当今社会热议反对内卷现象,其实并非要反对竞争,只是针对某些企业为争夺狭窄市场份额,导致产品功能高度相似,不断叠加硬件参数,造成价格持续下滑的恶性竞争,这种模式难以激发出实质性的突破性创新体验,智己汽车联席CEO刘涛对此观点表示认同,他指出国内汽车行业若想摆脱困境,需要从两方面寻求突破,首先应当致力于提升用户体验的原创性改进,

他感觉,高级电动出行器能提供的全新感受相当多,目前这些感受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因此真正掌握革新的电动出行器品牌和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相当广阔。

另一方面,除了向内竞争,还要向外拓展。“不仅要在国际上竞争,更要让咱们国家智能汽车的技术在国际上竞争。需要对用户需求有深入理解,凭借完善的产业基础和先进技术的创新,以用户感受为出发点,做好产品、技术和服务,从而真正摆脱内部竞争,这是我们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刘涛说明。

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杨洪同样认为,走向国际市场是国内汽车产业摆脱内部竞争激烈局面的根本途径。

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下,提升制造能力、优化服务品质、打造知名形象、拓展国际网络是必然选择。整个产业需要联合起来走向海外市场,这样才能形成价格竞争力,并建立完善的供应体系。杨洪指出,如今行业竞争是普遍现象,发展进程中必定会出现成功者,而那些投机取巧或者只顾眼前利益的公司最终会被淘汰出局。

“为何‘新出海’能解决内卷问题?由于海外汽车市场是国际顶尖百年企业同台竞技,还有百年零部件企业参与角逐。这种竞争遵循长远发展和客观法则,并非单纯依靠价格较量。因此我们应对海外竞争的策略,也必须侧重技术革新、产品品质,以及为客户创造实际效益。”杨洪表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