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山西同事小张从吕梁回太原,居然还得坐3个多小时的大巴。咱再看看隔壁河南,高铁里程都3000多公里了,山西却只有1200公里,连人家的一半都不到。更让人着急的是,人家河南、湖北高铁时速350公里的线路占比超70%,可山西高铁时速250公里却成了代名词,这差距简直太扎心了!
为啥山西高铁会落后这么多呢?其实这背后有不少难言之隐。山西那地形,太行、吕梁山脉纵横,建高铁桥隧比超80%,建设成本比平原地区高30%-50%,修起来实在太难了。而且2010-2020年那十年,别的省份都在抓紧布局时速350公里的高铁线路,山西却错失了这个黄金窗口期,导致现在高铁网大多是250公里时速的,真是一步慢步步慢。就说吕梁吧,到现在还是全省唯一不通高铁的地级市,运城南下得绕行太原,光耗时就增加3小时以上。我上次从太原去上海,坐高铁居然要6小时,可人家郑州到上海才4.5小时,武汉也只要5小时,你说气不气人?
不过现在好了,山西找到了破局的关键支点,就是三条战略通道。咱先说说西进动脉太绥高铁,它可是青银高铁的核心段,是贯通华北与西北的咽喉通道。2022年就启动勘察设计了,2024年预可研、环评、土地预审都完成了,预计2025年就能开工。等修好了,太原到榆林1.5小时就能直达。我有个吕梁的朋友,家里种红枣的,他老跟我说,现在红枣外运成本高,要是太绥高铁通了,吕梁的红枣、煤电产业就能更好地融入西安 - 银川经济圈,听说预计年货运量能增加2000万吨呢,这对当地经济可是大好事。
再看南下捷径运三客专,运城和三门峡直线距离才50公里,可就因为黄河天堑,现在从运城去三门峡得绕行太原,多走300公里。这个项目2007年就规划了,2018年启动可研,2024年黄河公铁桥建成,预计2026年能开工。等它修好了,晋西南到郑州、西安能缩短1.5小时呢。运城的苹果、临汾的陶瓷,运输成本能降低15%,这对当地的果农和企业来说,简直是盼星星盼月亮啊。就像运城的王大哥,家里种了几十亩苹果,每年运输成本可不少,他老念叨着运三客专赶紧修好,这样他的苹果就能更快更便宜地运出去了。
还有东出要道长邯聊高铁,它连接长治、邯郸、聊城,能串联晋东南、冀南、鲁西三大经济板块。2025年三省联合提案把它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了,预计2027年开工。到时候,太原到济南缩短至2.5小时,长治到北京3小时,晋东南的高铁空白就被填补了。长治的李姐,在北京上班,每次回家坐火车得七八个小时,她就盼着长邯聊高铁修好,这样回家就方便多了。而且这条高铁还能带动沿线经济,长治的氢能装备、邯郸的钢铁、聊城的农产品深加工,说不定能形成产业链呢。
咱再看看河南和湖北的经验,郑州“米”字形高铁网带动GDP年均增长6.8%,洛阳、南阳依托高铁实现产业升级;武汉通过武西、郑万高铁强化枢纽地位,带动襄阳、宜昌成为区域副中心。山西完全可以借鉴这些经验,在太原、大同、长治建设高铁经济带,依托太绥、长邯聊高铁,培育吕梁、长治成为对接西北、京津冀的节点城市。而且山西还有自己的特色,大西高铁串联云冈石窟、平遥古城等景区,2024年带动旅游收入增长22%;太绥高铁助力吕梁煤电外送,运三客专降低晋南钢铁物流成本12%,这都是山西的差异化优势。
山西高铁建设也面临不少挑战。三条线路总投资超700亿元,得争取国铁集团资本金比例提升至60%。而且在太行、吕梁山区施工难度大,得采用“桥隧智能建造”技术。跨区域协调也很重要,得建立晋陕豫、晋冀鲁省际联席会议,解决线路对接争议,推动“高铁 + 旅游”跨省合作。不过我相信,这些困难都是暂时的,只要一步步解决,未来可期。
你说现在山西正通过这三条高铁,构建“西进、南下、东出”的立体交通网,这不仅是速度的提升,更是发展模式的转型。从资源输出到枢纽经济,从内陆封闭到开放高地,等三条钢铁动脉贯通之日,山西肯定能真正融入全国高铁“一张网”,在中部崛起中书写新的篇章。
说了这么多,你对山西这三条高铁通道哪个最期待呢?是期待太绥高铁让吕梁的特产走向全国,还是运三客专让运城的出行更便捷,亦或是长邯聊高铁带动晋东南的发展呢?快来和我说说你的想法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