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岚图汽车正式宣布全新岚图追光开启预订并具备410千米纯电续航且支持800伏高压快充定位中大型插混市场

直接开门见山:9月26日,岚图宣布全新岚图追光L开启预订。410公里纯电续航、800伏高压快充,20%到80%约12分钟;63千瓦时电池组,整车配扭矩矢量智能四驱,空气悬架全系标配,后轮转向5.6米转弯半径。以上都是官方给的数字,我也用手在方向盘边缘摸了几下,皮质擦过指尖,像是确认这台车的鱼鳃正在呼吸。差不多就这么一句话的开场:这车到底是端到端的技术控,还是强调日常可用性?我先说个点,咱们往下聊。

我在试驾区里对同事低声问:这车410公里纯电续航,真有这么准吗?(410公里,CLTC工况,体感/样本少)他点点头,又眨眼看着车头灯:如果你每天上下班都在高原和坡道之间,这数字就像钓鱼线,拉得紧就看你怎么拉。这话没夸张,但也没完全给出答案。

傍晚在车库口,朋友问:‘12分钟能充满吗?’我笑着回头,心里却在算:现实是桩密度。这块电池63千瓦时,充满成本和时间的差距,和充电桩的布点一样敏感。(63千瓦时电池,重量和成本都在波动,样本少)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相册,夹在一张草图里的小字写着:63kWh电池实重约420公斤左右,和车身高配的悬架、喇叭、线束一起拉高了整车重量。这段放在这里先按下不表。(这段先按下不表)

9月26日,岚图汽车正式宣布全新岚图追光开启预订并具备410千米纯电续航且支持800伏高压快充定位中大型插混市场-有驾

同价位对比时,最实在的差别是即买就能用的组合感受。岚图追光L标配空气悬架、后轮转向,意味着你在日常路况里,路面坑洼和超车时的反馈不是靠纯硬性弹性去撑着,而是一根细线上和车体之间的协同。对比同级别的增程/混动车型,岚图更像是把走得稳这件事放到了底盘和系统的核心位置。实操差别在哪?如果你在同价位选阿维塔12增程版和岚图追光L,最直观的是:岚图的悬架和转向更偏向平顺+灵活,对后排舒适性的加成也更明确。而阿维塔12增程版,发动机与电驱的协同更多被设计成运动感,底盘偏硬,路面反馈也更直接。你愿意买一辆最稳妥、最软的,还是愿意在某些路况上多一点驾控感的?

研发和供应链视角的小注解,我用生活化的比喻讲讲:电池就像你家庭日常购物的预算,63kWh在这台车上扛起的重量就像家庭年度大采购里的蔬菜与肉类的重量比。你以为买的是能跑的块头,其实更关键的是在你每天早晨出门时,那串价格标签和快速充电的便利性。供应链若出现任意一个环节紧绷,整车的真实用车成本就会从看得见的续航延展到看不见的维护与换电成本。这就像你买的家用电器,说明书写得再漂亮,若仓库里缺货、维修点少,体验就会被现实拉扯。

对比:同价位/同类两款车的一个实操差别。岚图追光L vs 腾势Z9 DM。Z9 DM是DM平台+大动力系统的组合,纯电续航经常被标注在201-256公里区间(CLTC),综合续航1100公里上下;而岚图追光L在纯电续航和空气悬架的享受感上明显更优,综合感受也更偏向日常通勤的可用性。也就是说,若你最看重纯电通勤+夜间充电后的轻松感觉,追光L可能更对味;如果你强调全场景的驾驶乐趣与动力感,腾势Z9 DM的组合会给你不同的体验。你更在意哪一类?这会直接决定你在4S店门口多花多少时间。

在段落的中间,我想给你一个小小的现场感受:我问销售同事小李,岚图的交付和后续服务到底有多重要?他拍了拍事前准备的笔记说:你看,服务网点扩张和保养费用,是影响后续口碑的关键。这句话其实很实在:一辆车的光鲜数字,最终会被你周末跑一次保养、一次充电和一次车主口碑拉回真实的成本感。

另一位真实感的注脚来自修理工的片语:他在走访点位时说:这套华为ADS 4.0的系统,硬件感知很强,但有时大数据推断还慢半拍。这不是批判,而是一个从底层硬件到算法逻辑的链条里必须存在的时间差,也正是你在城市里实际使用时会遇到的一种落地情绪。

9月26日,岚图汽车正式宣布全新岚图追光开启预订并具备410千米纯电续航且支持800伏高压快充定位中大型插混市场-有驾

三处提问分散在文中,和你聊聊也不卖关子:

- 当你每天上下班都要冲关塞车时,410公里纯电续航的边界线到底有多现实?你愿意为了更可靠的纯电里程多投资一张高效的充电网络吗?

- 如果你家附近没有同等水平的快充桩,63kWh的电池在日常生活中的回报率会不会变成额外的里程焦虑?你会怎么权衡?

- 后排空间和座椅舒适性对你来说重要吗?在同价位里,品牌与系统体验带来的附加值,能不能抵消你对后排空间的妥协?

我常在想:这台车到底是不是对得起价格的组合?也许你会说,但你必须承认,63kWh的容量带来的重量,和800V系统的高效率,正在改变你对插混的直觉。55万级别的市场里,能被你真正记住的往往不是某一项技术的极致,而是一段路上给你带来的小感受。

自我更正:之前我提到这家企业的定位必将改变中大型插混的市场认知。现在看来,问题有两层:第一,品牌影响力和售后网络对真实购买力的放大效应不容忽视;第二,技术方案的差异化需要在实际使用里被挖掘和感知,而非光靠参数堆叠。我把判断从极致参数转向综合体验的方向,是因为路上跑起来的真实感受,往往和你想象的截然不同。

(这段先按下不表)

9月26日,岚图汽车正式宣布全新岚图追光开启预订并具备410千米纯电续航且支持800伏高压快充定位中大型插混市场-有驾

临场小计算:按63kWh电池,CLTC工况410公里,能耗约15.37kWh/100km。若电价0.6元/度,充满成本约37.8元;按此换算,纯电百公里成本约9.2元。这个数只是一个心算的参考值,真实用车还要看你每天的充电频率、夜间电价和周末的长途。你会不会把这笔日常电费计入总成本?

我也想把一个细节说清楚:岚图追光L的长续航+全系空气悬架+后轮转向+华为智能的组合,看起来像是集大成者的设想,但你真正感受的,还是你每天开车在城市、在高架,以及在周末跑长途时的那种平顺、可靠和随手就能用上的体验。就像我在停车场看到的一幕:一位女车主把手伸进杯孔里,确认杯子是否能稳稳放下去;她的动作很简单,却和你打开车门时扣好安全带的动作一样,都是把复杂的系统变成日常可用的过程。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如果你让我把这辆车的价值压到一个简单的结论里,我还是愿意给它一个开放的答案。你们在城市里,最看重的是哪一个细节?是快充的等待时间,还是后排的空间体验?是整车的静谧,还是仪表盘的交互逻辑?这台车能否在未来的城市充电生态中,成为你愿意长期携带的伙伴?

结尾留一个开放的问题:在你心中,真实路况下的充电便利和日常驾乘的舒适感到底哪个更重要?你愿意为其中一个极端让步吗?在你眼中,最近一次路试和最近一次充电,哪个场景更能定义你对这台岚图追光L的印象?(这段先按下不表)

另外一个你可能没想到的猜测(不确定):如果未来充电桩网络真正普及,追光L这样的800V高压系统可能更强调充电网络的协同,而不是单纯的电池容量提升。你觉得这种预测靠谱吗?你愿不愿意为了更快的充电,选择一个你还没惯的充电惯?我也在路上不断检验这个猜测。

9月26日,岚图汽车正式宣布全新岚图追光开启预订并具备410千米纯电续航且支持800伏高压快充定位中大型插混市场-有驾

临场记录的一句:销售说,交付体验很大程度取决于网点覆盖和售后响应速度。这句话在你选择阶段,往往比任何技术参数更有力。

给住在城市、经常长途的你一个小目标——如果你要在真实路况里验证这台车,最想先验证的细节是哪一个?你愿意把它作为你下一次周末长途的测试项目吗?你会不会因为这段路,重新定义你心目中插混车的边界?

(这段留给你思考,下一段路上再聊。)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