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今天咱们聊个既严肃又和每位车主息息相关的事儿——你有多信任车里的“自动驾驶”功能? 最近特斯拉在美国摊上大事儿了,一起2019年的致命事故,司机自个儿都认责了,法院却判特斯拉赔3.29亿美元! 天价赔偿背后,竟然可能和“Autopilot”这个命名直接相关。 这事不光特斯拉车主得关注,所有开带辅助驾驶功能车的朋友,都该琢磨琢磨。
事情发生在2019年,迈阿密一位叫乔治·麦吉的车主开着Model S,用着“增强版Autopilot”功能。 手机突然掉了,他弯腰去捡——就这几秒钟的分神,车子以96公里/小时的速度撞上路边停着的雪佛兰Tahoe,导致车外一位22岁年轻女孩当场死亡,她男友重伤。 庭审中麦吉坦白,自己过度信任Autopilot,“以为车会自己刹车”。 可即便司机认责,陪审团还是判特斯拉承担33%的责任,赔偿总额3.29亿美元,里头有2亿居然是惩罚性赔偿!
陪审团这么判的理由挺明确:特斯拉一边提醒司机“保持专注、双手握方向盘”,一边却又用“Autopilot”(自动驾驶)这种名字和宣传,让人感觉系统能力比实际强好多,结果误导了用户。 原告律师说得直接,这不是否定自动驾驶技术,而是追究特斯拉“鲁莽研发与宣传”的责任。
特斯拉当然不服,已经要求重审。 他们的观点也鲜明:司机鲁莽到绕过所有安全措施,甚至踩了加速踏板覆盖系统控制,责任怎能甩给车企? 特斯拉还警告,要是这么判,以后谁还敢研发安全技术? 长远看反而会付出更多生命代价。
不过朋友们,咱们先不管官司最终结果咋样,这事真的给所有车主敲了警钟。 我就经常试驾各种带辅助驾驶的车,也和不少特斯拉车主聊过。 实话实说,第一次用Autopilot时那感觉确实神奇,手脚好像都能歇了。 但这套系统说到底还是“辅助驾驶”,不是真能完全代替人。 它的命名和宣传,有时候真容易让人产生错觉,尤其是刚接触没多久的新用户。
我印象特别深,有一次开某款国产电动车跑高速,它的辅助驾驶也叫得挺炫,但实际用起来,车道保持时左摇右摆,跟车时刹车又突兀,吓得我立马接手。 后来和几个品牌的技术人员聊,他们私下也承认,现在市面上根本没有真正的“自动驾驶”,都是“辅助”范畴。 可宣传时,不少企业确实打擦边球,用些炫酷名字和演示视频吸引消费者。
从消费者角度看,咱们买车用车时真得心里有数。 再先进的辅助驾驶,也得靠自己时刻盯着路况。 就像手机导航再好使,也不能闭着眼跟它走。 特别是现在很多新车屏幕越来越大、功能越添越多,但归根结底,开车这事儿责任在人,不在机器。
这桩案子最终要是维持原判,估计整个汽车行业都得抖三抖——以后哪家车企还敢随便叫“自动”“智能”“无人”? 宣传时估计得加满“仅供参考”“必须监管”的提醒。 说不定以后买车时,销售得拉着你培训半小时才敢交车。
说了这么多,朋友们,你们怎么看待自动驾驶技术? 你觉得车企在给功能取名时该更谨慎吗? 假如你正考虑买一辆带辅助驾驶的车,会特别在意它的宣传方式吗? 欢迎聊聊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