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师傅看着自己那辆开了16年的老伙计,喃喃自语:“这半年一检的日子,总算到头了”
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张师傅那辆2009年买的轿车满15周岁,正式迈入“老年车”行列。随之而来的就是半年一检的折腾——每次都要请半天假、排队两小时、检测十分钟。
“不是在路上,就是在准备去年检的路上。”这曾是所有老车主的真实写照。
然而,这一切在2025年3月1日彻底改变了。新的一年检政策正式落地,不仅给老车“松了绑”,还精简了多项流程。不少体验过的老司机直呼:“真香!”
01 周期优化,省时省力
对广大车主来说,此次年检新规最实质性的变化,莫过于检验周期的大幅优化。
15年以上老车,终于告别了“一年两审”的折腾,现在只需每年检验一次。这一变化让全国超1200万辆高龄车的车主松了口气。
6-10年车龄的车辆也享受到政策红利,原来需要在第6、8、10年各上线检测一次,新规取消了第8年的上线检测,现在只需在第6年和第10年上线检验。
10年以内的车辆,仅需在第6年和第10年上线检测,其余年份(第2、4、8年)可直接通过“交管12123”APP申领免检标志。
所有车辆都可提前3个月办理年检,方便车主灵活安排时间,避免扎堆。
02 项目调整,安全实用
年检项目也进行了显著优化,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加三减六”,更加聚焦安全实用的检测内容。
新增三项检测包括:轮胎花纹深度(要求不低于1.6mm)、货车轴距检测、底盘完整性排查。这些都是关乎行车安全的关键项目。
更让车主欣慰的是,取消了六项相对冗余的检测:噪音、悬架、时速表误差、传统手刹、照明灯检测以及备受诟病的 “大脚油门”尾气检测 。
一位检测站工作人员解释道:“现在尾气检测技术升级了,不用暴力操作也能测准确,对车对人都友好。”
03 服务升级,便捷高效
除了周期和项目的调整,年检服务的升级也让车主们切实感受到了便利。
全面电子化是今年的一大亮点。检验标志已全面电子化,车主无需再粘贴纸质标志;通过“交管12123”APP,可跨省预约年检,大大方便了异地车辆。
全国推行“一窗通办”和“交钥匙服务”,车主将车辆交给检测人员后,即可在休息区等待,全程无需在不同窗口间奔波。
据上海试点数据,新规实施后车辆平均检测时间从127分钟压缩至21分钟,效率提升近84%,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车主少跑腿”。
04 新能源车,专属定制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年检新规也为它们量身定制了检测标准。
纯电动车免除了尾气检测,但新增了动力电池安全检测,包括充电温度监测、电压差限制、绝缘性能检查等关键项目。
插电混动车型则需同时进行尾气检测和三电系统检测。
针对营运新能源车(如网约车),还需额外进行40km/h持续5分钟的放电测试,模拟高速工况确保电池安全。
这些调整既贴合了新能源车技术特点,也强化了核心安全部件的监管。
05 特别提示,避免踩坑
尽管年检政策总体放宽,但仍有几条“红线”需要车主特别注意。
有几类车辆无法享受免检政策:面包车、发生过造成人员伤亡交通事故的车辆、非法改装被依法处罚的车辆。
车主需提前处理完车辆违章记录,并确保交强险在有效期内,否则无法通过年检。
逾期未年检的后果依然严重:超过30天将被罚款200元、扣3分;超过3个周期未检验,车辆将被强制报废。
建议车主通过“交管12123”APP提前预约,选择工作日下午等非高峰时段,避开月末、年底等年检高峰期。
前几天,张师傅去年检他那辆16岁的老车。走进检测站,他把钥匙交给工作人员,然后在休息区喝了杯咖啡,玩了会手机。
38分钟后,工作人员通知他全部检测完成。看着崭新的检验标志,张师傅满脸不可思议:“这效率,简直像换了个时代。”
据测算,全国3.8亿车主中,6-15年车龄车辆占比超40%,新政每年可为车主节省的误工费、交通费合计超300亿元。
更令人欣慰的是,通过AI检测技术升级和关键项目强化,车辆事故率较此前下降了8.7%,真正实现了便利与安全的双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