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开中国车,科考队体验柴油版,工程师现场保障

和极地打交道有这么几个门槛:你得不怕冷、不怕远、不怕没信号,还得不嫌自己长得像企鹅。现在又得加上一条,不怕遇到国产汽车。别误会,这可不是抹黑国产车,恰恰相反,今天我们要聊聊在南极「开中国车」的壮丽画卷,以及一家车厂劳动人民的新式浪漫。当然,泼天富贵不会落在老百姓身上,顶多大家抖个包袱: “你在南极挖冰,我在小区挖煤,大家都在体验极限人生。”

说到科考,小时候谁还没妄想过,穿着厚得父母都不认识的羽绒服,踩着星条斑斓的极地雪地鞋,留下自己第N个ND碳酸气足迹。再长大些,梦醒时分发现,这里的极地不是地理书上的浪漫,是真玩命。以前你踩雪,踩出个脚印,等于给国家科学立功;现在你踩油门,踩出一段扎实轮胎印,也许还能给民营企业做个广告。车厂和科考牵手,大家都实际:国家需要四驱硬货,响当当的自主品牌也要点“乘风破冰”的噱头。务实嘛,大块头和大块头握握手,大家都能打出几个感叹号。

于是,南极的空气里不只飘着企图心,还有柴油味。坦克300柴油版顶着“原厂量产车未改装”的名头,轰轰烈烈地走进南极朋友圈。你要是觉得“没改装”这仨字不过是放大招炒作,那就太小看工程师的自尊了。人家在环境风洞里反复给车体降温升温,反复测一键点火、制热、除霜,全是为了让你在南极跑车不会冻成雕塑,不至于一脚下去发动机突然成了冰箱压缩机。别管什么“极寒模拟”,反正仪式感拉满。至于现场有没有企鹅过来围观,咱就别细问了,毕竟企鹅可能都不想跟国产SUV合影,还时不时在冰面上留下几个“环保标语”。

当然了,有专家亲自参观,也有对研发的褒奖。虽然媒体稿子总有一番庄重词藻,说这是“对长城汽车全体系研发实力的肯定”,但我估摸着,更多的观众关心这台原厂量产柴油版去南极有没有WiFi,能不能防止队员们冻得怀疑人生。试验台上的汽车和科考队的车队有一点天然区别:一个永远在模拟荒凉,一个永远在直面孤独。这么一想,也挺文艺的,虽然大多数人只是路过,但总得有那么一辆车愿意在零下七八十度的风雪里发呆。什么叫“硬核”?这回终于不是营销词了,是真的冻得“核”亮。

工程师也有份儿,专门派人一起进南极,随时伺候小主。这不是一般的贴心,普通人点火都用遥控钥匙,工程师随时帮你“开后门”,保证这辆车就算冻出感冒也有人来给它量体温。如此贴心,比你妈还怕你受冷。全套流程既像高科技奋斗史,也像一出《极地传奇》。你以为技术员是去南极看雪,其实他是去陪“钢铁直男”抗寒。朋友圈打卡:“今早帮柴油兄弟热身,冻掉半根耳朵,祖国不会忘记我。”多么响亮!

南极开中国车,科考队体验柴油版,工程师现场保障-有驾

科技领域流行“技术闭环”这个词。以前,闭环就是个圆,现在国产车终于把它绕到地球底下。所谓极地验证,说到底,是工程师给自己找乐子——你家车冬天不打火?老子旗下的,都能在南极絮叨着“来,哥带你飞”。别问为什么有这自信,毕竟千锤百炼就为有朝一日能在地球上最冷的地方把发动机敲响。其实,比造坦克难的是让坦克不怕冷。最近几年,国产车对自己的信心主要来自试验站拍出来的视频,各种高原、暴雨、沙尘暴轮番上阵,效果堪比《与天斗》。能不能经住考验?还能咋样,反正连厂长都开始自称“极地搬砖第一人”了。

南极开中国车,科考队体验柴油版,工程师现场保障-有驾

当然,南极的意义远非打个卡合影。企业家们嘴里的“担当”基本都是把油门踩到底,不是为了快速到达,而是让媒体有材料报道:看,咱自主品牌终于在国家级项目蹭上了流量。你可以说这是“服务国家任务”,也可以说是品牌升级自证,毕竟有哪个高端车企不想把“国家科考指定用车”贴在屁股上?对外能显摆,对内能画饼。南极的雪地上开坦克,和住在南方湿冷小屋里想不到未来的你我,隔着无数公里的距离,却同频共振:咱中国品牌,撑得了脸、扛得住冻、走得了路——典型钢铁直男式浪漫。

谄媚归谄媚,技术层面还真有一说。今年汽车圈时髦的词叫“自主可控”,这四个字和极地混在一起,瞬间高了八个身位。毕竟别的领域卷的是人设、代言和情怀,造车人卷的是你家的发动机多耐冻。南极,是国产车放手一搏的俄亥俄。你们不来?咱自己上!嘴上说“闭环”,眼里全是市场红利那点小算盘。说难听些,这不就是给海外市场做提前预热,屁颠屁颠把“抗寒抗压”的酒杯举到北极圈外,真要销量炸了锅,还能反手自夸一句“连南极都通关”。企业和国家互换一句“我们靠谱,你们放心”,多美——这是民族汽车品牌的冬日暖流。

说起来,南极考察也不是谁都能蹭的热搜。人家国家科研搬砖一线,要求是可靠到能随时救驾,技术到位到随时救场。此时此刻,坦克300柴油版大摇大摆走进科考队,身价一下子托举三分,性能也能吹好几年。老司机一边开着车,一边在微信群里发位置。“位置:南极长城站,经纬度:没信号”。全国车主看得心潮澎湃:你看人家,同是一辆车,南极成就了担当,我的副驾驶还塞着恒温杯和社畜通勤记录簿。一样的床垫,不一样的梦乡;一样的四驱,不一样的世界。

换句话说,民营企业这种“为国扛事”的模式,已经是新时代的流行神话。过去你说“深入边疆”,那是文艺女青年写明信片的诗意,如今轮到车企上场,每一台柴油机都承包了极地的浪漫。副总裁痛哭流涕:“我们献身科研,报效祖国!”可惜群众只想问一句:请问极地过不去的发动机大修几折。品牌担当,往大了讲是民族复兴的助推器,往小了说是销售部的销量KPI。

南极开中国车,科考队体验柴油版,工程师现场保障-有驾

技术提升总是和国家荣誉绑成死结。你研究全球化、人家卷极地化,最终谁能证明自己DNA里有中国车的骨气?海报上面写着“民企保障国家任务”,朋友圈下面写着“你们国产车能进南极,我的打火还靠掰电瓶”。国家要的是靠谱,企业要的是地位。结果全体人员冬衣加身,在南极大雪中摆个pose,不忘拍照:这不仅是中国汽车的新高度,更是科考装备自主可控的起点。把跟国家嫁接的担当背在身上,顺便把logo打在极地雪地上。谁说自主品牌只会内卷?人家都卷到地球南端了!

要说参与极地考察能不能证明企业实力?理论上ok,实际上大家都明白,一个四驱柴油SUV开着进了地球缝隙,最多也就是让广告部的PPT增添噱头罢了。至于真正懂车的技术大佬,还在图纸上写“极地适用性测评未完待续”,老板照样在经验总结会上放烟雾弹:“同志们,品牌建设充满挑战,但我们始终奋斗在最冷一线!”下一步极有可能轮到月球创业大赛,届时每颗火箭都得贴上民营企业广告:本火箭由XXX集团友情赞助,发动机冷启动测试通过,宇航员已盖章。

至于科技与信仰,从未像今天这么亲密无间。买车的人看见新闻,以为自己开的也是“南极指定款”,分分钟升级成地球冷启动爱国者。小区业主微信群里讨论极地车型适不适合东北倒车入库,南极企鹅和北方大妈之间完成了神秘的共振。国产车征战极地,极地回来再征战乡村公路。全世界气温在变,国产车的热度还在升腾。厂里员工偷偷许愿,下次最好派我去夏威夷考察,为什么只让我出差南极?南极归南极,人生最冻的那口气,反正还是得自己咽。

到头来,这场南极科考与民营车企的联手,就是一次现代工业社会的跨界表演。科研壮举、民族担当、市场想象力,混合在一块,成就了年度最潮厂牌故事。谁能想到呢?几年前还被人嘲“油腻中年”,今天已经卷到了地球最南端。原来天地之阔,不过是给企业题壁送诗的平台。科技改变命运,自主品牌撑起极地探险;国产柴油机,既能驱动极地考察队,也能驱动广告业新风向;极地科考的意义,就是证明“地球很冷,但我们的车比你还坚强。”大家笑着走进冰雪世界,剩下的,就交给极地风雪和明年的销量年终奖吧。

至于我,夏天空调坏了也没勇气报修,冬天冻得像冰棒还幻想自己横跨南北极。也许有天,能有一辆国产神车陪我穿越生活的寒潮,哪怕开的不是南极坦克300柴油版,起码心里有点温度。毕竟,极地再冷,也没比房贷更冻人。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