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阳H150和五羊本田NWT150平踏之争,车架、舒适与操控的各自取舍
前阵子因为抢先试了五羊本田NWT150,被群里老哥们调侃成“闭眼哥”。说实话,这外号我还真没想过会落到自己头上。身边人都清楚,我一般对国产新出的踏板,除了豪爵那一挂,是建议再等等看风向。上一次真心劝朋友直接冲的,还得追溯到2021年测UHR那会儿。
后台私信最近有点多,问题也集中:为啥光阳H150同样是平踏,你就不推荐“闭眼冲”?难道这车差?解释了几次,有点累,不如干脆拉出来唠唠。
先撇开品牌力那些虚头巴脑的事不谈,本田确实溢价高,但光阳造踏板底子其实挺硬。H150价格比NWT低些,可你要说做工、用料,也没掉链子。就是品牌认知度在咱这片地界儿,一时半会翻不了身。
讲回正题——车架。我一直觉得,一台好骑的摩托,发动机和车架哪个更重要,这事根本分不开。有师傅曾跟我念叨:“你别看发动机咋呼,其实骨头才最关键。”这话搁在H150和NWT身上特别贴切。
实际体验下来,H150那个下双骨背式结构,无论纵向还是横向刚性,都硬得很。有次去郊区接娃放学,那条烂路坑洼不断,高速压过去减速带的时候,很明显能感觉到:同样速度下,H150前脸颤动小不少,比起邻居家的NWT稳当多了。他还以为自己胎压出问题呢,其实就是龙骨区别大着呢。
顺便插一句,上回洗车店的小王问我:“哥,你觉不觉得这个轴距短点反而灵活?”他家老款G5也短轴距,他喜欢钻胡同。这种设定吧,看怎么用。如果市区走走停停、拐弯多的话,我倒是更偏爱像1374mm这种长度,说白了灵巧省心。但要跑远路或者带货,就得考虑空间和稳定性。这也是为什么有人吐槽“H系列储物箱有点小”,但毕竟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嘛。
再聊聊脚下感受。我腿长,不怕说,有时候踩着平踏太高,会觉得膝盖顶着把手难受。像光阳36公分海拔高度(销售原话),长时间骑下来腿部伸展肯定没有NWT舒服。这一点群友阿飞经常抱怨,说女票坐后座嫌憋屈,他琢磨是不是该换个车型。不过也有人无所谓,每天通勤十来公里,又不是出去巡游,也就忍忍过去了呗。
刹车方面倒是让我意外了一把。有次维修厂师傅随口提起,“哎呀,这玩意双活塞卡钳可不是闹着玩的!”结果隔天自己特地找块空地试试60码急刹——大概15米出头吧,比之前骑过的大部分同级都靠谱。当然ABS介入时刻跟日系还是有细微差别,不过总体安全感给足。不少人忽略这一环节,总想着动力够猛,其实制动才是真保命神器啊!
动力层面,两台都是四气门,但怠速抖动都有,只不过细腻程度不同。我主观感觉还是本田调校软糯一些,高转加速稍逊色,可整体运行顺滑。而且听圈里老司机讲,本田机器后期毛病少些,就是油耗稍微高那么一丢丢(这个因人而异)。不过维修费用据修理铺张叔透露,“零件贵是真贵,小毛病倒是不多。”
还有个冷门配置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去年年底某批次的H系列升级过USB接口输出功率,据说能快充iPad mini——虽然谁天天带iPad跑街啊,但偶尔手机导航电量告急的时候,还真救过急。有位广东佛山的出租摩托老板反馈,他们那边夜间灯组亮度普遍偏弱,新款提升之后投诉明显减少,这是区域用户才关注的小细节吧?
其实两台立项思路完全不同。一句话总结就是:一个极致运动性能兼顾一定舒适,一个死磕空间舒适但操控妥协一点。“既要又要”永远只存在于广告词里,要啥取舍清楚就行。比如隔壁李叔,他选的是存储空间最大化,因为周末送快递单量大;而我,更喜欢拐弯窜巷子的利索劲儿。所以每个人答案都不会一样罢了。
写完这些想到一茬事,上个月二手市场碰见个收旧摩托的大爷,人家直言:“现在年轻仔买新不如买成色好的二手豪爵或雅马哈,用几年基本不用修。”旁边围观几个同行补刀:“你们这些玩数据参数的不懂行情,我们拼的是省心。”所以到底值不值得“闭眼冲”,终归绕不开自己的需求场景嘛,各花入各眼喽!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