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重头的:特斯拉和比亚迪最近都交了成绩单,看起来各自很风光,但掀开一利润都在往下走,这事儿有点意思。
特斯拉那边,2025年第三季度交付接近50万辆,营收超过280亿美元,创了记录。
但净利润同比大跌差不多四成,只剩13.7亿美元。
你会想:营收涨了咋利润反而少了?我也有同感。
因为特斯拉一会儿靠促销拉销量,一会儿又把钱砸在未来技术上,比如那个自动驾驶FSD、机器人Optimus、还有下一代芯片。
短期看不到回报,账面就吃亏。
再加上,FSD付费用户长得慢,机器人一拖再拖,投资人难免开始怀疑:凭卖车能撑起近450美元的股价吗?
另外——好,这里我有点急了——特斯拉现在在美国把Model 3和Model Y的标准版价格往下调到大概26万到28万人民币这档,听着就像要把更低价位的市场掀翻。
要是这种思路推广到国内,起售价冲到20万附近不是没有可能。
意思就是,特斯拉开始“放矮身段”去抢更大众的消费者了。
比亚迪这边也不轻松。
前三季度累计卖了326万辆,销量第一是稳了,但9月销量出现下滑,第二季度净利润同比降了30%,这是三年多来首次出现季度利润下滑。
原因没那么单一:吉利、长城等对手拼命追,用低价高配置抢走一部分人;另比亚迪过去靠垂直一体化自己做电池电机,用规模摊成本,但现在增速放缓,反而让单车成本上去了,利润被挤压。
比亚迪也有动作,不是坐着挨打。
他们在往高端试探,腾势、仰望这些牌子就是例子,想靠溢价把利润拉上来。
同时出海也加速,上半年海外销量暴增,欧洲还挺亮眼的。
这些能把单车售价往上托一点,但成本压力和政策变化也在逼着他们思考——比如2026年纯电续航门槛提高,部分主力车型的价格优势可能就没那么明显了。
这种门槛提高也会让一些技术薄弱的小厂被挤掉,反而清理了竞争环境。
现在有个有趣的交汇点:20万左右这个价位。
如果特斯拉真把国产Model 3/Model Y推到20万上下,那就是直接进了比亚迪的地盘。
比亚迪在这片地盘上布了很多车型,性价比和用户基础都挺牢靠。
而比亚迪自己又在用秦PLUS等车型守住大众市场,同时往上跑,试图用高端线拉高利润。
这不是单纯的价格战,更像是两套打法的对抗。
特斯拉靠科技感和智能卖溢价,就算降价也还能靠单车利润撑点面子。
比亚迪靠制造和规模压成本,量大能把成本分摊低。
现在两家的净利率在缩小,特斯拉从高处掉下来,比亚迪也有滑坡,说明行业在从疯狂生长期进入更靠“利润”和“效率”的比拼阶段了。
我个人觉得,这种你来我往对消费者其实挺好,车会更便宜、功能更丰富,技术也被迫进步。
但别天真地以为谁会轻松赢,玩家太多了,牌面也在变。
两家都在硬扛各自的路子,特斯拉往下抢时间给AI和机器人,比亚迪往上和出海换利润。
结果会是把市场重新洗一遍,还是两败俱伤?我还真想看接下来几季的账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