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迪拉克CT5要停产了,燃油车市场洗牌加速,后驱车还能活多久?
凯迪拉克CT5要停产了,怎么回事?
2025年1月初,汽车圈传来一条重磅消息——多家汽车媒体报道凯迪拉克CT5可能面临停产!
消息一出来,车友群里炸了锅:"不会吧?这车不是挺能打的吗?""刚准备入手就停产,这是什么骚操作?"
要知道,CT5作为一款纯正的后驱豪华轿车,在国内市场表现一直不错,妥妥的中型豪华轿车"狠角色"。
但就是这么一款车,传出停产风声,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玄机?
说实话,这事儿可不只是凯迪拉克一家的问题,整个燃油车市场都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大清洗"。
燃油车是不是真的要"凉凉"了?后驱车这玩意儿还能活多久?凯迪拉克这次到底是战略撤退还是被逼"怂了"?
凯迪拉克CT5停产,为什么燃油车市场洗牌加速?
2025年1月,有关凯迪拉克CT5即将停产的消息在汽车行业内部流传开来。当时很多人觉得这就是个普通的"产品更新换代",毕竟CT5从2019年上市到现在也有好几年时间了,该退休也正常。但你仔细一琢磨就会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通用汽车正在加速电动化转型,凯迪拉克品牌也明确表示要将资源集中在电动化产品线上。这话翻译过来就是:咱不玩传统燃油车这套了,以后主攻电动车!
这事儿为啥这么震撼?
因为CT5可不是什么卖不动的"冷门货"。这款车在中国市场一直保持着稳定的销量表现,在豪华中型轿车这个赛道里,能跟宝马3系、奥迪A4L掰手腕的也就那么几台车,CT5算一个。而且这车最大的卖点就是"后驱+大排量"——2.0T发动机搭配后驱底盘,开起来那叫一个"驾控乐趣",多少车迷就冲着这个"纵置后驱"的情怀买单。结果现在好了,可能说停就停,连个"备胎"都不留,这不就是摆明了告诉市场:燃油车的时代真的要过去了?
往深了说,CT5可能停产背后其实是整个燃油车市场的"生存危机"在爆发。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4年全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15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超过30万辆,市场渗透率已经突破三成。反观传统燃油车,销量持续下滑,尤其是中型轿车这个级别,下滑最狠——宝马3系、奥迪A4L的月销量都出现了明显的波动。
为啥?
因为消费者的脑子转过来了:同样30万预算,买个油车每年油费、保养费加起来两三万,买台比亚迪汉EV或者小鹏P7i,一年电费才几千块,智能化配置还高一大截,傻子才继续买油车呢!
这还没完,近年来,国家层面不断出台相关措施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包括购车补贴、免征购置税、不限行不限购等优惠。与此同时,对传统燃油车的排放标准要求越来越严格,多个城市已经开始实施更严格的环保限行措施。凯迪拉克这次考虑停产CT5,说白了就是提前"认怂",与其等到以后被市场双重挤压,还不如现在早点把资源砸到电动车上,至少还能抢个先机。
所以你看,CT5可能停产表面上是一款车型的"退役",实际上是整个燃油车市场正在经历的"大洗牌"——卖不动的车被淘汰,卖得动的车也主动撤退或转型,剩下的那点市场份额,全让给电动车和混动车去抢了。
这场仗,传统燃油车是真的打不下去了。
后驱车还能活多久?后驱的"绝路"还是逆袭?
说到CT5可能停产,就不得不提它最核心的那个"灵魂"——后驱。老司机都知道,后驱车开起来那叫一个"爽":推背感强、过弯姿态漂亮、油门一踩屁股就甩起来……这种驾驶乐趣,是前驱车怎么调校都给不了的。但问题来了:在电动化浪潮面前,后驱车这玩意儿还能撑多久?
是彻底走向"绝路",还是能靠着情怀杀出一条血路?
咱先说说后驱车为啥在燃油车时代这么吃香。传统燃油车的后驱布局,发动机纵置、变速箱后置,动力通过传动轴传到后轮,这种结构天生就适合"玩操控"——前后配重接近理想状态,转向精准度高,激烈驾驶时车身动态也更可控。像宝马3系、奔驰C级、凯迪拉克CT5,全都是靠着这套"后驱+纵置发动机"的组合,在豪华中型轿车市场里站稳脚跟。车迷们买这些车,买的就是那种"人车合一"的驾控感,甚至有人说:"开惯了后驱,再开前驱就像嚼蜡。"
但到了电动车时代,后驱的优势一下就没那么明显了。
为啥?
因为电动车的动力结构完全不一样——电机可以装在前轴、后轴甚至四个轮子上,想要什么驱动形式都行,而且成本差异不大。比如特斯拉Model 3,基础版是后驱,高性能版是四驱,反正就是多加一个电机的事儿,消费者花个几万就能从后驱升级成四驱,谁还会纠结"纯正后驱"这个概念?电动车的加速性能吊打传统后驱燃油车——Model 3高性能版百公里加速只需要3秒多,CT5的2.0T呢?要将近7秒。
这还怎么玩?
驾控乐趣还没体验到,就先被电动车"秒杀"了。
从市场趋势来看,传统后驱燃油车的份额确实在逐年下降。像宝马、奔驰这种"后驱死忠粉"品牌,现在也开始大规模推前驱平台的车型——宝马1系、奔驰A级全是前驱,连宝马3系都有部分市场传出要调整平台的消息。为啥?因为后驱成本高啊!纵置发动机、传动轴、后桥差速器,这一整套下来比前驱贵不少,而消费者现在越来越"理性",不再单纯为情怀买单,只看性价比和实用性。
那后驱车就真的没救了吗?
倒也不至于。往细了看,后驱在两个细分市场还有点"活路":一个是高性能跑车,像保时捷911、宝马M3、奔驰AMG GT这种,玩的就是纯粹驾控,消费者不差钱,愿意为后驱的乐趣掏腰包;另一个是电动车的"性能版",比如特斯拉Model S Plaid、小鹏P7 Performance,虽然是电动车,但后驱或者后驱为主的四驱结构,依然能给到不错的驾驶体验。但这两个市场加起来的体量能有多大?相对整个汽车市场来说占比很小,剩下绝大多数的普通消费者,根本不care后驱还是前驱,他们只关心"续航够不够""智能化强不强""价格香不香"。
所以你看,后驱车不是没有以后,而是以后的"舞台"越来越小。以前后驱是豪华车的标配,现在变成了"小众玩家的专属"。CT5这种主流市场的后驱车可能停产,就是这个趋势最好的注脚——市场不需要那么多后驱车了,留给情怀的空间,正在被现实一点点压缩。
燃油车还能有以后吗?新能源市场的"后浪"能否推翻前浪?
说了这么多,核心问题来了:燃油车到底还有没有以后?
新能源车这波"后浪",是真的要把燃油车这个"前浪"拍死在沙滩上吗?
咱先看一组狠的数据。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4年全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0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超过30万辆,市场占有率超过三成。这个数字在几年前根本不敢想,那时候新能源车的市场份额才几个百分点,被人嘲笑是"温室花朵",结果现在好了,温室花朵长成参天大树,反倒是传统燃油车的市场份额在不断被蚕食。
为啥燃油车就不行了?
原因其实很直白。一个是成本账算不过来了。以前油价相对便宜,92号汽油几块钱一升,开个油车每公里成本还能接受。现在呢?油价动不动就涨,一箱油加满要好几百块,一个月通勤下来光油费就得不少钱。反观电动车,家里装个充电桩,每度电几毛钱,跑100公里才几块钱,一个月电费就一两百。这一年下来,光燃料成本就能省出不少钱,傻子都知道该选哪个。
第二是智能化体验被电动车吊打。现在的电动车,随便一台十几万的车,都配了大尺寸中控屏、语音助手、OTA远程升级、辅助驾驶,甚至有的还带各种舒适化配置。反观燃油车呢?三十万的豪华车,智能化配置相比电动车都显得有些"落伍",车机系统体验也不如新势力品牌流畅。年轻消费者试驾完电动车再去看燃油车,第一反应就是:"这玩意儿怎么这么传统?"智能化这块,燃油车是真的被新能源车甩开了距离。
第三是相关措施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近几年,国家持续出台相关措施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燃油车牌照越来越难拿,摇号中签率很低,而新能源车有优惠;有的城市甚至划了"低排放区",燃油车进去要受到一定限制。此外,国家对燃油车的排放标准要求越来越严,很多老款燃油车面临淘汰压力。这么一卡,燃油车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得死死的。
但话说回来,燃油车就真的一点机会都没了吗?
倒也不至于。往细了看,燃油车还有几个"避风港":一个是混动车。像比亚迪的DM-i、长城的DHT-PHEV,本质上还是要烧油的,但油耗低、续航长,既能享受新能源车的优惠,又不用担心纯电车的续航焦虑。这类车在2024年卖得贼火,成了燃油车和纯电车之间的"缓冲地带"。另一个是特定场景,比如长途货运、越野穿越、偏远地区使用,这些场景下充电设施不完善,燃油车反而更实用。再一个就是豪华车和性能车市场,像劳斯莱斯、法拉利、保时捷911这些"图腾级"的燃油车,消费者买的就是那份"仪式感"和"机械美学",短期内电动车很难取代。
所以客观来说,燃油车不是"全面凉凉",而是市场份额在快速萎缩。以后十年,主流家用车市场基本会被新能源车占领,燃油车只能在小众市场和特定场景里"苟延残喘"。
这个趋势,已经不可逆转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