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风光无限,如今月销23辆,真没人买了,市场变化让这款曾经的宠儿逐渐走向边缘

当年风光无限,如今月销23辆,真没人买了,市场变化让这款曾经的宠儿逐渐走向边缘

这段时间,经常在车展或者朋友圈听到人们聊起飞度,要么说还是那车挺紧凑,要么就叹气哎,现在真没得比的了。我自己也开过一辆第一代飞度,记得那会儿买车就是看耐用、实用,价格还能接受。昨天跟修理厂的兄弟喝咖啡,他随口说:飞度啊,现在算了,基本没有人修了。我当时还诧异,毕竟那年代,飞度也是出门就被认出的样子。

当年风光无限,如今月销23辆,真没人买了,市场变化让这款曾经的宠儿逐渐走向边缘-有驾

说起销量,估算:3月份还差不多590辆,体感4月稍微少点,555辆,5月更过分,才444辆。到6月,也只是250来辆;7月掉到75辆;8月,居然仅23辆——这是我估算,样本也很有限(估算/体感,不保证绝对准确)。

你有没有买过飞度?告诉我你当初的理由。有人说,价格便宜,油耗低,空间够用,难怪那一拨人在中国市场撑了十几年。但问题来了,谁还会去买一台不怎么换新、配置用不上、价格还高的小车呢?

当年风光无限,如今月销23辆,真没人买了,市场变化让这款曾经的宠儿逐渐走向边缘-有驾

在对比两款车,我觉得实操差别特别明显。比如:买飞度,要么看中它的车身小巧、停车方便,要么因为它的空间布局灵活。而同价位,像海豚、缤果等纯电车,已经把这个市场瓜分得差不多了。比如: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海豚充满电一箱油还能跑350公里,电费算下来,平均每公里不到0.2元(这段先按下不表),而飞度的油耗大概在6升左右,百公里油钱也得30-40元这个样子。实际用,还要考虑维护和折旧。

我觉得,很多人买飞度,真的是觉得方便。它没有大折腾,一年跑个两三万,能省事、能省钱,硬要说缺点,就是没有新鲜感。市场环境变化得太快了。新能源车普及的剧烈,涨得啊,消费者的眼界也宽了许多。那你会不会觉得,为什么飞度的旗杆还没倒?其实我觉得,研发上是不是有点卡?毕竟,要在短时间内彻底推翻原有的核心价值,光靠降价,老板们心里也清楚没戏。我猜,飞度的研发团队或许还在想,能不能搞个混动版或者加点智能。可是——这会不会晚了点?说不定。

我刚才翻了个相册,看到一些老车主自拍的图片——都还挺有情感的,就像记忆中的好友一样。你还记得第一辆车是什么感觉?我曾经试驾飞度,车内气味还挺有年代感。转念一想,这车其实就像是小时候用的老款手机,耐操、用着惯,但现代人不吃这套了。

当年风光无限,如今月销23辆,真没人买了,市场变化让这款曾经的宠儿逐渐走向边缘-有驾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市面上要想靠低价布局,真的能撑多久?明明价格还能再砍,为什么还舍不得?有人说,飞度的销量不用想了,除非大动作。但是那样一来,会不会伤害品牌?还是说,这背后藏着一些深谋远虑的策略——像是原本那段潜伏的生命周期,打算做个转型?

有人会问:飞度今后还能翻盘吗?我疑惑:要不要考虑,从用户心理入手?比如:现在年轻人都喜欢智能化、个性化,飞度能不能搞点酷炫的元素?或者,搞个简易的纯电版本?至少在工艺和配置上不要那么落后。可现实是,投资和研发投入,能不能真的买得起?

当年风光无限,如今月销23辆,真没人买了,市场变化让这款曾经的宠儿逐渐走向边缘-有驾

而且,不得不提市场的博弈——供应链谁能稳住,零部件价格是不是还能压得住?疫情、原材料涨价,一直到很多车企都在抢最后一块蛋糕。想象一下:一台车的成本里,半数以上都在芯片、模组上,飞度每年产量这么少,供应链的压力不就更大?所以才能不敢轻易降价,价格都拼不过新能源。

站在修理工的角度,我还能说句实话:那么多老款飞度,还在路上跑的,说明它们是真的耐用。只是,市场不等人,喜欢新鲜感。有人告诉我,半年前还想着倒贴买二手飞度,现在想想,真是久别重逢的童年车。可我也在想:这个童年车,还会不会有续集?明天,你会不会遇到一辆飞度?它会不会开了半年就比闪电快似的没影儿了?这是个悬念。

当年风光无限,如今月销23辆,真没人买了,市场变化让这款曾经的宠儿逐渐走向边缘-有驾

你怎么看?是不是觉得这车的像个悬在空中的风筝?还是说,它还会翻身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