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东当年那句“让小康做中国第一、世界第一”,现在回头一听,像极了深夜KTV里突然有人点了《海阔天空》。
2022年春天,市值才六百亿的小康,身上的光环比小区门口的共享单车还暗。
那会儿资本市场的反应真不复杂,差不多就是“这人又来了,嘴比车快”。
没人信,真的,没人信。
你要非说有,大概也就是余承东自己。
三年转眼就过去了。
赛力斯这名字,本来也没多少存在感,突然成了中国车企市值的老二,高端车型卖得比谁都溜——连比亚迪都盯着人家的销量表琢磨怎么升级自家配置。
行业里谁没点小九九?
以前大家都觉得高端市场是BBA的地盘,国产只能在边上打个酱油。
现在倒好,赛力斯和华为硬是把这盘棋搅得天翻地覆。
问界M9刚上线那阵子,朋友圈里全是订车的截图,甚至有同行阴阳怪气:“小康是要上天吗?”
细想余承东“吹牛”这个梗,其实挺好玩。
中国车圈,画饼谁不会,但能把饼烤熟端上桌,再请全场吃完的,真没几个。
赛力斯和华为联手这三年,真不是靠玄幻剧本,细节堆出来的。
销量数据自己会说话,2021年还在温饱线挣扎,2024直接突破50万辆大关,市值翻五番,走到哪儿都被人喊“遥遥领先”。
你问我怎么做到的?
真没啥玄学,就是死磕、就是敢赌、就是脸皮厚。
插个小插曲,车圈的春晚现场也不是没人唱反调。
比亚迪、理想、蔚来,每天都在琢磨怎么抢回属于自己的那块蛋糕。
比亚迪把“王朝”系列越做越花,小鹏琢磨无人驾驶,理想死磕增程路线。
大家都不服气,谁都想在新能源浪潮里分一杯羹。
可高端市场说到底,还是得靠产品硬实力和品牌话语权。
问界M9出来那阵,配置参数、用户体验、智能驾驶,哪样不比肩BBA?
价格又留了点温度,直接拿捏中国家庭的消费心理。
现在买车的,谁还不想既有面儿又有里子?
有时候觉得,赛力斯的逆袭戏码跟体育圈的黑马一样带劲。
姚明当年刚进NBA,多少人冷嘲热讽,结果一场场打下来,打脸不带停的。
中国女排每次世界大赛前都被唱衰,临到场上又能绝地反击。
网友的放大镜从来只盯别人家的细节,自己家那点事儿只字不提。
赛力斯三年前被群嘲成“边角料”,现在成了行业范本,连对手的高管都暗地里点赞。
说到底,赛力斯能起飞,离不开华为的技术和渠道加成,但更离不开余承东那种“老子不服”的劲头。
有人觉得这叫资本催熟,我倒觉得更像是被看扁惯了的人,终于逮着机会扬眉吐气。
问界M9上市那场发布会,余承东的自信甚至有点“杀疯了”的味道。
高端智能驾驶、鸿蒙座舱、OTA升级,华为那套玩互联网的思维,直接把传统车企拉进了竞速模式。
售后服务一夜之间铺进了华为门店,科技粉和车主一锅炖。
你说赛力斯是不是靠华为?
当然靠。
但换个角度,没有赛力斯那股子死磕和听劝,华为自己也搅不活这锅粥。
还有人不服,说这就是个流量游戏,迟早会破。
资本市场谁没见过几波风口?
但你要真觉得赛力斯靠营销混出来的,那也太小看这帮人的执行力了。
用户在意什么?
用车体验、智能配置、售后口碑、品牌溢价。
问界M7、M9上市不到一年,订单量直接干趴一票老品牌。
这不是“吹牛”,这是实打实的市场反馈。
新能源车市场卷得厉害,赛力斯现在这波操作,把“智能高端”玩成了流量密码,SEO关键词什么“新能源车企”、“高端智能汽车”、“华为合作车型”,全在热搜榜上蹦跶。
说起来,这场逆袭不仅是车圈的事儿,更像一场社会心理实验。
谁都喜欢看逆袭,尤其当主角曾经不被看好。
成年人没有童话,但不妨碍我们在泥潭里折腾,总想有一天能站上舞台中央。
你说以后赛力斯能不能一直遥遥领先?
没人敢打包票,但这三年,余承东和赛力斯硬是把群嘲变成了段子,把段子变成了现实。
看热闹的总在问,下一个奇迹会是谁?
下次那个被全网群嘲的品牌,能不能也玩出点花样?
赛力斯的故事讲完了,评论区留给你们,别只做观众——你可别忘了,风口真的有时候会吹到家门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