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不行了?”
这话我耳朵都听出茧子了,结果德国汽车自己先趴下了,反过来就指着咱们鼻子说“都怪你”,这是什么道理?
这事儿还得从安世半导体说起。
本来这家公司都快破产了,咱们中资过去,又是给钱又是给资源,好不容易把这盘死棋下活了,人家荷兰那边倒好,眼看公司赚钱了,直接把我们派过去的CEO给踢了,翻脸比翻书还快,简直是现代版的“农夫与蛇”。
面对这种赤裸裸的抢劫行为,你以为我们会忍气吞声?
48小时,就48小时,安世在东莞的生产线直接切换模式,芯片?
不好意思,欧洲区的供应先停一停。
要知道,安世超过七成的产能可都在咱们这儿,这一招釜底抽薪,直接打在了宝马、大众的七寸上。
没了芯片,你那德国战车也就是一堆废铁。
这时候最搞笑的场面来了。
德国媒体眼瞅着自家车企业绩哗哗地掉,不去骂背后捅刀的荷兰,反而跳出来破防了,一篇篇文章跟怨妇似的,核心思想就一个:中国太依赖不得,他们不是伙伴。
好家伙,自己家里人打架,锅甩到邻居头上了。
这操作,脸皮得有多厚?
说白了,就算没这档子事,德国汽车的好日子也到头了。
他们的车规级芯片八成以上靠进口,自己的技术早就空心化了。
整天抱着燃油车的老本儿做着“德意志天下第一”的美梦,殊不知时代早就变了。
我们2015年就喊着要搞“中国制造2025”,要玩产业升级,那时候他们在哪儿?
估计正捂着耳朵当笑话听呢。
现在笑不出来了。
中国的新能源车企,每年几百亿的研发经费砸下去,技术一天一个样。
反观某些欧洲巨头,转型慢得像蜗牛,不肯投钱搞研发,还一股子莫名其妙的优越感,业绩下滑不是活该吗?
自己不争气,就别怪别人跑得太快。
说到底,不管是芯片还是汽车,这背后都是一股子根深蒂固的傲慢。
自己躺平了,就见不得别人努力。
但这对咱们的科技企业也是个提醒,跟他们讲道理是没用的,手里没几张王牌,你连上桌的资格都没有。
拳头硬,才是硬道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