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元激光雷达即将问世,辅助驾驶能否迎来转机?

说实话,自动驾驶这玩意儿,感觉有点儿“薛定谔他二舅”那意思了。一方面,大伙儿嘴上嚷嚷着L3、L4,就跟明儿个就能解放双手,在车里摊成一张煎饼似的。另一方面,真让你撒手不管,估计没几个敢玩儿这心跳。这不,卓驭科技蹦出来说,他们要捯饬个千元以内的激光雷达,给辅助驾驶这艘小船再系根安全绳。

这就有点意思了哈。明明纯视觉方案那边吵得热火朝天,怎么又冒出来个激光雷达?难不成是之前的路子跑偏了?

千元激光雷达即将问世,辅助驾驶能否迎来转机?-有驾

先说说这个激光雷达。往简单了说,它就跟给车子装了个“顺风耳”,能更精细地捕捉周遭环境的动静。卓驭的CTO陈晓智说了,这玩意儿能把立体车库夹层那种“灯下黑”的地方照亮。听着挺带劲,但关键是:这价儿,得hold住啊!

你瞅瞅现在这些车企,为了卷价格,恨不得把一颗螺丝帽的成本都榨出油来。要是激光雷达贵到离谱,消费者肯定不吃这一套。陈晓智倒挺敞亮,直接撂下一句“千元以内”。这价码,听着比4D毫米波雷达还亲民。

先别乐呵太早,这里头还有个“坑”等着呢。就算单个激光雷达便宜到家了,可加上惯导、三目摄像头这些七七八八的,总成本可能还是水涨船高。好在卓驭还有个“秘密武器”:用更强悍的感知硬件,来填补算力上的窟窿。换句话说,就是让硬件更“醒目”,让芯片少费点脑细胞。这招到底灵不灵,还得等实战检验。

千元激光雷达即将问世,辅助驾驶能否迎来转机?-有驾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扒一扒各家车企的“小九九”了。有的像小鹏,铁了心要走纯视觉这条独木桥;有的像理想,直接把激光雷达当成标配。这背后,除了技术路线的偏好,还有整车身价、车型定位、甚至市场营销这些弯弯绕。简单来说,就是“位置决定想法”。

至于工信部对辅助驾驶虚假宣传的约束,我觉得是拨乱反正。之前有些车企,把“辅助驾驶”吹得天花乱坠,结果出了岔子,消费者直接傻眼。现在好了,大家可以更冷静地看待辅助驾驶,厂商也能更专心致志地提升安全性。

卓驭也说了,今年要卯足劲儿搞强化学习和世界模型。听着云山雾罩的,其实就是让车子更“灵光”,能更好地理解周遭的一切,做出更靠谱的判断。要是真能搞成,那安全性肯定能上个台阶。

那L3呢?陈晓智也挺实在,说现在还没摸清时间表。毕竟,L3的“限定条件”太多了,搞不好用户体验还不如L2。所以,把L2玩明白了才是正经事。

千元激光雷达即将问世,辅助驾驶能否迎来转机?-有驾

聊到这儿,又绕回数据这事儿了。训练辅助驾驶的数据,到底有多重要?陈晓智说,数据数量和质量缺一不可。就像学霸刷题,既要题海战术,也要保证刷的都是精华题。而且,从原始数据里淘出真金白银,才是真正的硬实力。

要真能把世界模型搬到辅助驾驶上,那用户体验肯定能焕然一新。比如,车子能看懂箭头、路牌,甚至停车场的进出口,真正实现“点对点”的自动驾驶。

可话说回来,现在辅助驾驶最大的软肋,其实不是硬件,也不是条条框框,而是软件算法。说白了,就是缺一套足够给力的软件,能让用户放心地把方向盘交给它。这也是卓驭死磕的方向。

所以,回到最初的疑问:千元以内的激光雷达,真能给辅助驾驶带来转机吗?我觉得,这只是个开端。更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用更成熟的技术,更冷静的态度,来推动辅助驾驶的发展,让它真正成为我们出行路上的好帮手,而不是一个让人捏一把汗的“玩具”。归根结底,安全,才是压舱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