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车主撞车全损,复购后反悔原因让人意外

葛先生这回啊,算是栽了个跟头,赔了夫人又折兵。

车是全损了,拿到保险赔偿聊胜于无。

更糟心的是,老婆因为脑震荡,在家休养了好一阵子。

小米车主撞车全损,复购后反悔原因让人意外-有驾

你猜怎么着?

撞完车他立马又在APP上梭哈了一辆同款,结果没几天又撂挑子不买了。

这操作,简直让人摸不着北。

掏了将近三十万,想弄辆自带“Buff”的智能车,结果“智能”没咋地,先体验了一把高速惊魂记,这谁受得了?

小米车主撞车全损,复购后反悔原因让人意外-有驾

葛先生说,他当时开的可就是“端到端智能驾驶”,结果前头货车冷不丁变道,这车愣是没吱声,直接杵了上去。

更让他心有余悸的是,撞都撞了,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愣是没蹦出来。

你说这“赛博朋克”风的驾驶,到底靠谱不靠谱?

这事儿啊,得掰开揉碎了说道说道。

一方面,现在各路车企都铆足了劲儿吹嘘自家的智能驾驶技术有多么鬼斧神工,恨不得让你蒙着眼睛都能到家。

小米车主撞车全损,复购后反悔原因让人意外-有驾

可现实呢?

各种“智驾”掉链子的戏码,隔三岔五就霸占热搜。

之前,安徽那几个大学生开的车,也是因为类似状况出了岔子。

葛先生坦言,他当时就是瞅了那条新闻,才临阵脱逃,放弃提新车的。

另一方面,车企客服也撂下了话茬儿:“目前咱们宣传的那些功能,都只是锦上添花,路况还得您老多费心,随时准备接管车辆。”这话听着好像没啥毛病,但细品一下,又觉得有点不对味儿。

小米车主撞车全损,复购后反悔原因让人意外-有驾

既然只是“锦上添花”,那宣传的时候是不是也该收着点儿?

别老是“改写行业格局”、“重新定义出行”,搞得消费者真以为能躺平开车了。

这件事,其实映射出一个挺普遍的现象:技术迭代的速度太快了,但相关的规章和把关却没能同步更新。

车企为了跑马圈地,恨不得把还在实验室里捣鼓的技术都搬出来。

消费者呢,又容易被五花八门的营销话术忽悠,对“智能驾驶”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小米车主撞车全损,复购后反悔原因让人意外-有驾

单从葛先生的复述来看,小米的“智驾”系统的确存在一些瑕疵。

比方说,红绿灯路口实线变道,高架分流口直接撞护栏,这些都说明它的算法逻辑还有待精进。

但平心而论,其他品牌的智能驾驶系统,也未必能做到尽善尽美。

毕竟,现在的“智驾”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各种bug和bug修复,都是在所难免的。

小米车主撞车全损,复购后反悔原因让人意外-有驾

当然,消费者也不是待宰的羔羊,花了真金白银,就得享受到相应的服务。

葛先生多次向小米汽车客服反馈,结果始终石沉大海,这任谁都得火冒三丈。

这种售后服务,跟不上产品的推陈出新,很容易让消费者对品牌心生芥蒂。

当我们一味地把原因归咎于“技术尚不成熟”时,是不是忽略了“过度营销”这个诱因?

车企在宣传“智能驾驶”的时候,往往只展示它的优点,而对其局限性讳莫如深。

小米车主撞车全损,复购后反悔原因让人意外-有驾

这种信息上的不对等,很容易让消费者产生误判。

再往深处挖掘,这背后还牵扯到责任界定的问题。

如果“智能驾驶”出了事故,这锅到底该由谁来背?

是车企、驾驶员,还是算法工程师?

这个问题不厘清,消费者就很难安心地使用“智能驾驶”功能。

小米车主撞车全损,复购后反悔原因让人意外-有驾

眼下,葛先生还在跟小米汽车方面交涉。

但愿他的诉求能得到妥善处理,也但愿这件事能给整个行业敲响警钟。

说到底,技术再精湛,安全才是压舱石。

别光顾着“智能”,忘了“安全”,那就舍本逐末了。

葛先生的遭遇,就像一盏探照灯,照亮了智能汽车行业发展中的一些阴影。

它告诫我们,在追逐技术革新的同时,更要兼顾安全、透明和担当。

这不仅是对消费者的负责,也是对行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负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