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以前想买辆像样的大排量摩托车,得攥着十几万追着进口车跑?现在国产车企直接亮出王炸——QJMOTOR2026款追921,首款准公升级四缸街车,定价66999元,硬是把进口车垄断的高端市场撕开了个口子。这价格、这配置,到底是“堆料赚吆喝”,还是真能让国产摩托扬眉吐气?
先说说这市场背景,以前国产摩托总困在小排量里打转,大排量领域基本是雅马哈、凯旋这些进口品牌的天下。就拿雅马哈MT09来说,三缸机、排量还不到900cc,售价直奔11万;凯旋StreetTriple更贵,落地快13万。普通玩家想买辆四缸大排量,要么咬牙掏高价,要么只能望洋兴叹。而追921一出来就不一样了,921cc直列四缸水冷发动机,光排量就比MT09足,价格却连进口车的六成不到,这性价比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再看设计,QJMOTOR这次找了意大利团队操刀,没走老套的圆润路线,全是棱角切割的“刀锋”范儿。前脸V形LED灯组配四透镜矩阵大灯,白天亮着像睁开的鹰眼,晚上铺路效果能照到10米外;侧面镂空导流板不是花架子,跑起来能减少风阻,还把底下的发动机露出来,金属质感一眼就能看见;还有那双边双出的高位排气,造型像两个小炮筒,启动时四缸机的声浪不吵不闷,比单缸机的“拖拉机声”好听多了。最亮眼的是铝合金单摇臂,不仅比传统双摇臂轻了5公斤,后轮转起来的时候,机械美感直接拉满。
智能和电控配置也没含糊,全LED光源是标配,日行灯带绕着大灯转一圈,雨天里别的车老远就能看见你;5寸TFT仪表清晰度很高,导航能直接投屏,不用低头看手机,胎压监测、车机互联也都有,骑到半路想接电话,按一下手把上的按键就行。
关键的电控系统更硬核,六轴IMU传感器跟汽车上的差不多,能实时判断车身姿态,过弯时不会突然窜出去;电子油门、双向快排、定速巡航这些配置,以前只在几十万的进口车上见,现在6万多的国产车上全给配齐了。冬天骑车冻手?加热手把三档可调;手机没电?USB和TypeC接口都有,还支持快充;怕被碰瓷?内置行车记录仪直接录全程,这些细节真是戳中了骑手的痛点。
动力才是这台车的核心,921cc直列四缸发动机,压缩比13:1,最大功率95kW,转速到10000转的时候能爆发出这么大的劲,最大扭矩93Nm在8000转就能到。可能有人对数据没概念,这么说吧,它的零百加速能进3秒级,比不少2.0T的家用车还快,极速能跑到239km/h,在高速上跑完全不费劲。为了让发动机耐用,厂家用了锻造活塞,比普通活塞轻还结实,DLC活塞环减少磨损,DID正时链条不容易断,再加上水冷加油冷双散热,跑长途发动机也不会过热。传动用的是国际6挡变速箱,配合滑动离合,换挡的时候不用捏到底,就算新手也不容易顿挫。
车架和骑行体验也得说道说道,钢管编织主车架加铝合金副车架,整备质量215kg,比同排量进口车轻了差不多10kg,女生扶车也没费劲。座椅高度835mm,座垫收窄了不少,175cm以上的骑手坐上去,双脚能稳稳踩地,不会有踮脚的尴尬。16L的油箱,市区骑能跑300公里,跑长途250公里没问题,不用老找加油站。单摇臂除了好看,还能降低簧下质量,过弯的时候车身响应更快,压弯的时候更稳,不管是日常通勤还是周末跑山,都能hold住。
硬件配置更是下了血本,前减震用的是Marzocchi全可调倒置前叉,这可是意大利大牌,过减速带的时候能把震动滤得很干净,跑赛道也能调硬点支撑车身;后减震是多连杆中置的,还带气囊,坐两个人也不会塌下去。刹车用的是Brembo,前320mm双浮碟盘加四活塞卡钳,后单碟盘加双活塞卡钳,捏刹车的时候很线性,不会一捏就点头,再配合博世弯道ABS和TCS,下雨天路面滑也不容易摔车。你见过哪个国产大排量能把这些顶级部件当标配?追921还真就做到了。
不过话说回来,国产摩托想真正站稳高端市场,光堆配置还不够。进口车比如雅马哈、凯旋,多年积累的品牌口碑和可靠性,不是一天两天能赶上的。有些硬核玩家买车,不光看配置,更看重发动机的耐久性、售后网点的多少。追921虽然参数亮眼,但实际骑个三五年会不会出小毛病,售后能不能跟得上,这些都是消费者会考虑的问题。QJMOTOR要是能多做些长期测试,把用户反馈的问题及时改进,再加强售后网络,说不定能慢慢积累信任。
追921的出现,不光是一款车的突破,更是国产摩托从“低端代工”到“高端创新”的转折点。以前我们总说“国产不如进口”,现在追921用6.7万的价格,拿出了能对标10万级进口车的配置和性能,这本身就是进步。当然,品牌溢价不足、可靠性待验证这些问题也不能回避,但至少它让我们看到,国产摩托不是只会做小排量,也能造出有竞争力的大排量车型。
最后想问问大家,如果你现在想买辆大排量街车,是会选配置拉满、价格亲民的国产追921,还是愿意多花几万买进口车的品牌和口碑?你觉得国产摩托要多久才能真正赶上进口车的水平?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