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牌发布白皮书,亮相SMTP25,提供商用车低碳转型实践路径

平时咱们一说起在路上跑的大货车,脑海里出现的画面大多是体型庞大、噪音轰鸣,有时候车尾还冒着一股黑烟,感觉上就是个耗油大户,跟高科技、环保这些词似乎没什么关系。

但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可能会彻底改变很多人的这种老看法。

在欧洲奥地利一个叫格拉茨的城市,举办了一场全球顶尖的交通行业大会,全世界研究怎么让交通更环保、更高效的专家学者都聚到了一块儿。

壳牌发布白皮书,亮相SMTP25,提供商用车低碳转型实践路径-有驾

就在这个国际舞台上,来自中国的重型卡车技术,成了大家关注和讨论的焦点,甚至有外国专家评价说,这为全球行业提供了宝贵的“中国经验”。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咱们今天就来详细聊聊。

这个大会的全名叫“可持续交通、运输与动力系统专题研讨会”,听起来很专业,简单来说,就是全球交通运输领域里最聪明的一群人,坐下来一起探讨未来的路该怎么走,车该怎么造。

在这样重要的场合,咱们国内的商用车制造大厂一汽解放,和全球知名的能源公司壳牌一起,联合发布了一份重磅报告,名字叫《中国重型商用车货运效率提升与低碳节能创新技术研究》白皮书。

这份白皮书可不是空谈理论,它背后有一个实实在在、已经做出成果的明星项目,那就是“星域”概念卡车。

这台“星域”卡车,可以说浑身上下都是亮点。

首先,它的外形就跟我们平时见到的方头方脑的大货车很不一样,充满了流线感和未来感。

这可不只是为了好看,背后有大学问。

我们开车或者骑车的时候都能感觉到,速度越快,风的阻力就越大。

壳牌发布白皮书,亮相SMTP25,提供商用车低碳转型实践路径-有驾

对于常年在高速上行驶的重型卡车来说,克服空气阻力要消耗掉大量的燃油。

这台星域概念卡车经过反复的设计和优化,把风阻系数降到了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0.24。

可能很多人对这个数字没什么概念,咱们举个例子,现在市面上很多以低风阻为卖点的家用小轿车,风阻系数也就在0.25左右。

一台体积比小轿车大几十倍的重型卡车,在空气动力学上做得比很多轿车还要出色,这就意味着它在路上跑的时候,能更轻松地“切开”空气,光是这一项,就能省下不少油钱,减少很多尾气排放。

当然,光有一个“好身材”还不够,还得有颗强大的“心脏”。

这台卡车用上了一汽解放自己研发的一套“智慧动力域”混合动力系统。

混合动力我们不陌生,很多家用车都有,但用在重卡上,这套系统要聪明得多。

它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加上一个“超级大脑”,能够根据卡车拉了多少货、现在是上坡还是下坡、路况是拥堵还是顺畅等各种信息,实时地、智能地调整发动机和电动机的工作状态。

比如在起步或者爬一个大坡的时候,系统会让电机出来帮一把劲,让车子更有力气也更省油;在长下坡或者刹车的时候,它又会把这些本来要浪费掉的能量回收起来,给电池充电。

壳牌发布白皮书,亮相SMTP25,提供商用车低碳转型实践路径-有驾

整个过程无缝衔接,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每一滴燃料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有了高效的动力系统,吃的“粮食”也很讲究。

壳牌为这台车提供了一种特殊的燃料,叫可再生柴油混合燃料。

这东西听起来有点复杂,其实可以理解为一种更环保的柴油。

它是用一些废弃的生物油脂之类的原料加工而成的,和从地底下挖出来的石油相比,它的整个生命周期,从生产到使用,产生的碳排放要低得多。

这就等于从源头上就为环保做了贡献。

当这三样法宝——极致优化的外形、聪明的混合动力系统、清洁的燃料——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实现了这台概念卡车最核心的优势,那就是“满载低油耗”。

这对于每天计算成本的物流行业来说,意义非凡。

这意味着,在保证运输效率,拉同样多货物的前提下,运输成本可以显著降低,同时对环境也更加友好。

壳牌发布白皮书,亮相SMTP25,提供商用车低碳转型实践路径-有驾

在奥地利那场大会上,一汽解放和壳牌发布的白皮书,就不只是在介绍这台车有多厉害,而是把研发这台车过程中积累的所有经验、思考和数据,都系统地整理了出来,分享给全世界。

这份报告非常实在,它从咱们国家货运行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现在有哪些节能技术,效果怎么样,未来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它就像一本详细的指导手册,不仅有对宏观政策的解读,还深入到技术层面,详细解释了怎么优化风阻、混合动力在不同场景下怎么用最合理、可再生燃料的前景如何等等。

更可贵的是,它没有回避行业里存在的问题,而是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可以落地操作的建议和措施。

可以想象一下现场的画面,在壳牌的展台前,围着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

当他们看到展板上展示的星域卡车的各项数据,了解到这台来自中国的庞然大物,竟然可以通过如此精细化的技术整合,实现这么显著的节能效果时,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肯定。

这已经不是简单地展示一个产品了,而是在输出一套成熟的、经过验证的解决方案。

过去,我们更多的是学习和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而这一次,我们是带着自己的创新成果,站在世界的舞台上,和全球同行交流我们的想法和实践。

所以,当“中国经验”这个词从外国专家口中说出时,分量是沉甸甸的。

现场有很多人都拿出手机扫描二维码,去下载这份白皮书的电子版,他们想深入了解的,正是这套“中国经验”背后的逻辑和价值。

这充分说明,中国在商用车领域的创新实践,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并且有能力为全球交通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