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半,闹钟还没响,老张已经醒了。窗外天还黑着,他摸出手机划拉两下,三个接单App都开着,滴滴车主在响,小拉出行刚推了个热单,花小猪那边也蹦出个预约单。他咧嘴笑了笑,这年头,谁还指望靠一个平台吃饭?手里没仨App,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跑车的。
现在这行当,早不是一个人一辆车闷头干的活了。QuestMobile最新数据一出来,吓人一跳——2025年7月,全国网约车司机的月活用户直接飙到2924.3万,快逼近三千万大关了。啥概念?相当于每五个城里上班的人里,就有一个时不时在平台上抢单。更猛的是,这群人里头,35岁以下的年轻人已经占到24.8%,比去年又多了快三个点。以前都说“老司机”多,现在你打开平台一看,不少95后、00后穿着Polo衫,戴着耳机,一边听单一边刷短视频,等红灯时还能顺手回个客户消息,整得跟互联网大厂打卡似的。
以前跑车的,大多是40往上,图个稳定收入。现在不一样了,年轻人进来,图的是灵活。有人白天上班,晚上出来跑俩小时还房贷;有刚毕业的大学生,把这当“社会实习”;还有辞职gap的年轻人,说“不想被钉在工位上”,干脆拿车当移动办公室。有个98年的小伙跟我聊过,他说:“我不图月入过万,就图个自由。今天不想跑,关App睡觉;明天心情好,多干几单,钱到手快。”这话听着糙,但理不糙。
可这行真有那么香吗?数据背后,其实藏着一地鸡毛。全国网约车月活司机快三千万,但交通部门早吹过哨了:运力严重过剩。简单说,就是车太多,活不够分。你想想,以前一个商圈晚上十点能抢到五单,现在十辆车围着一个商场转圈,谁先抢到算谁的。拼手速、拼网速、拼设备,有人甚至专门买了电竞手机,就为了比别人快半秒点下“接单”。
所以现在司机都练出“多开术”了——平均每人手里攥着1.43个接单App。滴滴车主、T3车主、阳光车主、花小猪司机端,来回切。这叫啥?叫“平台套利”。哪个App补贴高、派单快,就往哪扎。平台也头疼,一边砸钱抢人,一边看着司机在几个App之间“游走”,忠诚度?不存在的。
你再看头部平台的数据,滴滴车主月活2079.3万,稳坐头把交椅。但小拉出行、花小猪、T3这些“二梯队”也不含糊,一个431万,一个286万,一个285万,咬得死紧。这些平台靠的是区域深耕、司机福利、抽成优惠,专挑滴滴顾不过来的角落下手。有些地方,T3车主一天给司机补贴50块,花小猪搞“冲单奖”,跑满30单直接返现。司机们乐得来回切换,谁给得多跟谁走。
但热闹归热闹,行业天花板早就亮了红灯。专家早提醒过,很多城市网约车已经“红码预警”,再往里冲,大概率是“越跑越亏”。可年轻人还是前赴后继。为啥?因为对他们来说,这不只是一份工作,更像一种“退路”。大厂裁员、创业失败、考公落榜,车钥匙一拧,还能靠自己挣口饭吃。
这行当,说白了就是城市的“情绪缓冲带”。你失意了,能上车干一天;你迷茫了,能靠里程找方向。但真想靠它发家?别太当真。三千万月活背后,是无数个凌晨亮着的手机屏幕,是导航里重复的“您已偏离路线”,是油费、保险、平台抽成压着的喘不过气。
可即便如此,每天还是有人下载第一个接单App。他们不知道未来在哪,但至少,方向盘还在自己手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