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锱铢较量,亦关乎人心冷暖。”这句老话,如今听来,颇有几分醍醐灌顶的意味。
最近,一位老友向我吐苦水,手握四十万的预算,想寻觅一辆趁手的SUV,竟也陷入了“幸福的烦恼”。要知道,四十万,足可安顿一隅蜗居(当然,仅限于边陲小城),怎料购车一事,竟也如此掣肘?此事,确堪玩味。
这位仁兄,初时对问界M8青睐有加,翘首以盼一月有余,终却折戟发布会,转投腾势N9门下。何故?盖因他幡然醒悟,个中得失,需精打细算。问界M8固然熠熠生辉,华为的金字招牌熠熠生辉,然则细忖之下,座驾乃自用之物,而非供人赏鉴的道具。
事情的脉络是这般,问界M8的智驾系统确乎出类拔萃,激光雷达、鸿蒙车机,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高科技范儿。但症结在于,在山城重庆这般蜿蜒崎岖的地界,诸多高阶功能,实则英雄无用武之地,反不如亲力亲为来得轻快。反观腾势N9,虽名号稍逊,却胜在动力澎湃,空间宽裕,且有比亚迪背书的三电技术加持。于这位时常携家眷远足的仁兄而言,实用性方为圭臬。
由此,引申出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我们置办物件,究竟所为何来?是为产品本身的功能,抑或是其所象征的符号意义?芸芸众生,往往购入的乃是一种“感觉”,一种身份的昭示,一种被他人艳羡的虚荣心。譬如,有人宁愿斥巨资购入苹果手机,亦不愿染指配置更胜一筹的安卓机,皆因苹果与“潮流”、“品味”划上了等号。
此种现象,实则屡见不鲜。试想那些动辄数十万的名牌手袋,其效用当真远胜寻常手袋几何?未必尽然。然则,它们却能让你在社交场合更添光彩,让你油然而生一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
再譬如教育。不少人削尖脑袋也要将子女送入名校,当真仅为让其汲取更多知识吗?恐怕未必全然如此。名校的光环,能为子女带来更广阔的人脉,更多元的机遇,乃至更高的社会阶层。
此种“符号消费”,本无可厚非。毕竟,人类是群居动物,需要通过消费来彰显自身的身份与价值观。然而,若过度追逐符号价值,而忽略产品本身的实用性,则未免有些舍本逐末。
譬如我那位老友,倘若他确乎栖居于北上广深,且对智能驾驶有迫切需求,则问界M8或更契合其心意。然则,对于一位时常驰骋山路,且更看重动力与空间的人而言,腾势N9方为明智之选。
归根结底,购物仍需回归理性,明晰自身真正的需求所在。切莫为那些天花乱坠的营销手段所惑,切莫为他人的目光所左右。
忆及数年前的一则轶事,一位青年为在友人面前炫耀,不惜举债购入一辆豪车。结果,每月还款压力如山,生活品质一落千丈。此种为颜面而活,当真值得效仿?
我们理应追求更美好的生活,然此种“美好”应立基于理性消费之上。切莫盲目攀比,切莫过度消费,更莫为满足一时的虚荣心而透支自身的未来。
那么,该如何破局?
愚以为,首当其冲的是厘清自身的价值取向。你真正渴望的是什么?是被他人艳羡,抑或是让自己更怡然自乐?
其次,需理性剖析自身的需求。你购置物件是为了解决何种问题?是需要一辆动力澎湃的SUV,抑或是需要一件能让你在友人面前更添光彩的名牌手袋?
最后,务必量力而行。切莫超出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去消费,更莫为满足一时的虚荣心而背负沉重的债务。
谨记,真正的幸福,并非构筑于物质之上,而是扎根于精神深处。
忽忆起一句箴言:“知足者常乐”。或许,这便是我们抵御消费主义侵蚀的最佳利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