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最近整了个大活儿,把L4自动驾驶巴士开到新加坡去了。
这事儿最有意思的点,不是技术多牛逼,而是地方选得太有灵性了。新加坡,一个以法律严苛到能在公共场合用鞭子抽人的地方,简直是全球交通界的雷电法王杨永信,专门治疗各种不服。任何车企想在这里跑自动驾驶,都得先被这位法王从头到脚电疗一遍,确保你身上每个代码都充满了正能量。所以比亚迪这次中标,本质上不是去搞技术,这分明是去渡劫的,是去拿一个“三好学生”认证,而且是地狱难度的。
都说L4是高度自动驾驶,讲真,这玩意儿到底有多高,没人说得清。因为自动驾驶真正的终极试炼场,从来不是新加坡这种秩序井然的模范生,而是我们楼下那个早高峰的菜市场,那里有无数个不讲道理、走位风骚的移动泉水——老头乐。你技术再牛,算法再快,你算得过大爷突然一个回首掏的走位吗?大爷一个鬼畜漂移,你车上那堆激光雷达的电子功德计算器都得干烧了。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这套民间博弈论,哪个AI能算明白?
所以,在新加坡跑L4,技术挑战肯定是有的,但更多的是一种“表演赛”。比亚迪需要向全世界证明,我的系统,能在最严苛、最讲规矩的地方跑得明明白白。它不是去挑战混沌,它是去拥抱秩序,然后拿到一张秩序世界的毕业证。有了这个盖了钢印的证书,再去跟欧洲那帮老钱们吹牛,腰杆子才能硬。不装了,摊牌了,我就是来镀金的。
更骚的操作是,这次比亚迪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它搞了个复仇者联盟,拉上了蘑菇车联这帮哥们。这就很恐怖了,你知道吗?这就叫掀桌子式竞争。
别人出海,是卖车,卖技术,卖零件,吭哧瘪肚地跟本地经销商搞好关系。比亚迪他们这个联合体,是直接把一个“便携式反应堆”怼到了新加坡脸上。车是我造的,脑子也就是自动驾驶系统是我装的,连后续的充电、运营、维护我都给你包圆了。就问你怕不怕?这不是在跟同行竞争,这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你还在纠结今天吃牛排还是沙拉,人家直接把厨子、服务员、带整个后厨都给你空投过来了。这他妈才是降维打击!
我作为一个看了十几年车圈魔幻故事的中年人,越来越觉得,现在卖车,卖的不是车,是一种“信仰”或者说“幻觉”。说起来,我上次去新加坡还是很多年前出差,那里的海南鸡饭确实不错,就是有点贵。你看,就像你相信奔驰的标,相信特斯拉的科幻感,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比亚迪在新加坡干的这个事,本质上就是一场大型的“造神运动”。它要打造一个全新的品牌玄学。以前大家觉得中国车就是便宜,就是个代步工具。现在比亚迪要把“中国方案”这四个字,打造成跟奔驰的“三叉星”一样,变成一种图腾,一种信仰。它在新加坡这个全球瞩目的橱窗里,搞一场盛大的行为艺术,告诉所有人:看,最难的地方,我搞定了。而且我不是只搞定了一辆车,我搞定的是一整套生态。加大加大加大。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自动驾驶比喻成修仙渡劫,可能有点过于中二了,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还真有点内味儿?
所以,这个项目一旦跑通,它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商业案例,它是一个可以无限复制的“压缩毛巾”。今天扔在新加坡,明天就能扔在迪拜,后天就能扔在圣保罗。泡水就变大,落地就生根。对于其他还在苦哈哈研究怎么卖车的同行来说,心态直接就崩了,三体人看了都得连夜修改作战计划。
所以你看,比亚迪在新加坡插下的这面旗,不是一单生意,这是一个“神迹”。有了这个神迹,以后再去别的国家,就不是去竞标了,是去“显灵”。大家一看,诶,这哥们在杨永信那里都毕业了,那肯定稳啊。自动驾驶的终点,可能真的不是技术,而是谁先把故事讲圆了。谁能让最多的人信了,谁就赢了。技术?技术是用来服务故事的。就这么简单,但又这么难。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