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万起,买个车心里忍不住问:“这价格不会又是一个‘套路’吧?”
吉利给出的答案很简单——是的,但它又不同于你想象的那种“套路”。
银河M9,起售价19.38万,看似常规,但一出手就让你惊呆了。
你只要稍微留意一下,顶配的价格已经飙到了25.88万。
这一波“先抬后砍”的操作,绝对是智慧的结晶。
预售期间各种优惠、赠品都丢出来,1.4K现金减免,音响白送,悬架和踏板券各7K,看着一堆优惠券,心里就有种说不出的爽感。
你也许会不由得自问:“这个车,真的这么值吗?”
嗯,如果仅仅是计算数字,显然是有玄机的。
25.88万这顶配版,看似是个山高水远的天花板,殊不知优惠后价格悄悄掉到了24万出头,甚至比它的对手深蓝S09的30.99万天花板还低。
你说这有多让人心动?
这价格,一下子扑进了大众的心坎里。
想想看,拿不到30万,做个看似顶配的买卖,送上音响和豪华悬架,谁能不动心?
“先抬后砍”的套路,听起来是不是像某些精打细算的生活方式?
先给你“抬高”一点期待,再在不经意间把价格降低,让你感觉上赚了便宜,满足感爆棚。
几乎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个“心理补偿”的需求——就像逛淘宝,看着商品涨价,瞬间就感觉到“心疼”;可等你看到降价,哪怕多花点,也觉得还是占了个便宜。
吉利抓住了这一点:消费者最怕“再掏三万”。
于是,它把这一手卡得死死的——魔毯悬架拆成了券,外观和配置上不打折,价格却巧妙压低到让你不会觉得心疼的钱包。
但,别太高兴。
虽然这一切让人觉得很划算,但仔细想想,这套路其实并不完全光明磊落。
你会发现,吉利的营销策略是精心设计的“补偿系统”。
那些优惠券、赠品,或许掩盖了“原本可能高于市场预期”的价格,实际上这些看似很有价值的东西,背后潜藏着另一个套路。
通过这些附加优惠,消费者获得的其实是“价格上的空欢喜”。
你以为捡了便宜,其实这个价格早已经包含了大部分的“赠品”费用。
你拿到的这些赠品、优惠券,是不是恰恰把价格上涨的那个部分又藏了起来呢?
就好比每次大促销,商场的“打折狂欢”,那10%的折扣,绝对比不上商场在背后悄悄提高的原价。
于是,你心甘情愿地买下了,不仅买了折扣,甚至还觉得自己赚了个大便宜。
吉利这次的“先抬后砍”,正是利用了消费者在面对优惠时的“心理盲区”。
但别急着否定这种方式。
毕竟,汽车市场就是这样一个博弈场,价格上的巧妙博弈随时在发生。
它知道,尤其是六座车的买家,最怕的就是“多掏三万”这种感觉。
吉利通过巧妙地拆分优惠,让你看不出这些“优惠”的背后究竟隐藏着多少成本。
这不,24万不到的价格,还比竞争对手的深蓝S09便宜了两万,打着豪华配置和智能感官的标签,看起来真是性价比满满。
谁能拒绝一辆配置丰富、价格适中的“高端”车型呢?
更可怕的是吉利的“营销时刻”:这种操作让消费者有种“心理补偿”的满足感,甚至可能直接驱使他们做出购买决策。
比方说,230km的两驱智航版定价21.78万,感觉深蓝S09两万的差距不算什么,甚至还给你送上了吸顶屏和按摩椅。
这个价格一下子在消费者的脑袋里打出了一个大大的钩,简直是不买就是傻。
再看一眼,这个配置给你感觉好像连“奢华”都带上了,而这个价位还把同级别车型远远甩在了后头。
说起来,这场“价格之战”其实早就打响了。
吉利通过这波操作,不单单是在打价格战,更是在试图撬开市场的空隙。
它给的优惠和配置,在看似诱人的背后,却也暗藏着一个个“计算和思考”的小陷阱。
就像我们在面对各种购物促销时,一旦被“满减”吸引,就很容易忽视那些“不合理”的价格波动。
总结来说,吉利这一手“先抬后砍”的营销手法,俨然已经变成了一种成功的市场策略,暂时打破了价格的天花板,也成功在消费者心中植入了“超值”的标签。
但是,永远记住,聪明的消费者可不会总是被表面的“便宜”所迷惑。
下一次再遇到这样看似诱人的优惠时,或许,我们该多想一想,这一切是不是也早就被精心策划好了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