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四年逆袭之路
赛力斯这四年可真是逆袭了!从最初的SF5,到后来的问界M9,再到现在问界直接“完胜”BBA(宝马、奔驰、奥迪),这波操作真的太猛了。当初赛力斯股价才9块钱,市值也就100亿左右,现在股价已经飙到171.57元,市值更是暴涨到了2802亿,简直像坐了火箭一样。
那这四年到底发生了什么?说白了就是赛力斯抓住了新能源汽车的风口,尤其是和华为合作之后,产品力、品牌力都上了一个大台阶。问界系列一出来,直接在高端市场杀出一条血路,把以前靠技术积累的BBA都给比下去了。现在的赛力斯,已经不是当年那个默默无闻的小厂了,而是成了新能源车界的“黑马”代表。
赛力斯逆袭之路
2020年11月的时候,小康股份的股价大概就在9块左右,市值也就100多亿。到了2025年9月30日,赛力斯的股价已经飙到171块多,市值直接冲上了2802亿,整整涨了差不多19倍。
这不到五年的时间里,AITO问界一口气推出了M7、M8、M9三款车,直接把BBA(奔驰、宝马、奥迪)的所有SUV都给干趴下了,在30万、40万、50万这个价位上全都成了销冠。
到了2025年11月,问界销量预计就能超过中国市场上任何一个BBA品牌。而且问界的均价是39万,远远甩开BBA的单车均价,可以说是遥遥领先。
那五年前,小康汽车和SF5还只能卖3到5万块,怎么就变成了现在21个月交付量就突破25万辆的AITO问界M9呢?赛力斯到底是经历了什么?可以说,他们是一次真正的凤凰涅槃,成功逆袭了。
原因就在于人工智能(AI)、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大趋势。而AITO问界全系车型都有L3级别的自动驾驶能力,这在行业内算是非常领先的。
回过头来看,2018年3月,小康股份在美国投资的SF MOTORS公司,第一次发布了SF5和另一款概念车SF7。那时候的SF5已经接近量产了。
然后到了2019年1月18日,小康集团的董事长张兴海和华为汽车解决方案部的总经理何利扬正式签约,开启了双方的合作之路。这也为后来赛力斯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华为不造车战略确立
2019年4月,上海国际车展上,SF5以“塞力斯SF5”的名字正式在国内亮相,同时开启了预售。这款车提供了纯电版和增程版两种选择,预计在当年第三季度就能开始量产和交付。
到了2020年11月24日,余承东辞去了荣耀董事长的职务。第二天,也就是11月25日,华为内部网站发布了一封由任正非亲自签发的EMT文件,正式宣布将汽车业务和消费者业务合并。余承东被任命为合并后部门的IRB主任。这份文件特别强调了华为的立场:“不造车!”还提到,“谁要是提出来要造车,谁就走人!”
紧接着在11月26日,华为总裁办在华为心声社区发布了任正非在荣耀送别会上的讲话内容。他提到,之所以把荣耀的业务资产卖出去,是因为“华为目前遇到的困难,我们有能力解决。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受难,就把无辜的人也拉下水。”他提到,全球有170多个国家的代理商和分销商,如果渠道断了,他们就会面临失业;供应商也因为买不到货,产品积压、销量下滑,影响股市。这些人有什么错?我们为什么不能承担一点牺牲?我们要跟他们一起共度难关,让干涸的渠道在水源还没断之前,重新注入活力。他说,剥离后的荣耀在智信公司带领下,很快就恢复了生产,帮助上下游的合作伙伴渡过了难关。
华为与小康合作开端
2020年12月24号,因为2019年1月18号跟何利扬签过合同,再加上重庆那边帮忙牵线搭桥,小康的创始人张兴海第一次见到了华为负责汽车业务的余承东。两个人一见面就聊得特别投缘,感觉特别合得来。
正是因为他们俩一拍即合,到了2021年初,余承东在华为内部讲话的时候,直接放话:“一把干掉特斯拉!”还说要把奔驰、宝马、奥迪这些30万到50万价位的车都给干掉。他当时还说要造两款车,明年卖30万辆,再慢慢做到200万辆。
那时候的华为终端和手机业务已经被美国折腾得够呛,2021年全年销量才顶得上2019年一个月的出货量。所以余承东特别需要找一个新的增长点,就是汽车业务,每年能多赚点钱,弥补手机业务的损失。
2021年4月6号,小康股份和华为正式签了合作协议,从此华为车BU也开始进入余承东主导的“智选车”和“HI模式”双管齐下的阶段。
同年4月在上海车展期间,华为和北汽合作的第一款HI模式车型——极狐阿尔法S,就搭载了华为的ADS 1.0自动驾驶系统和鸿蒙座舱,在上海城区实现了自动驾驶。
2021年5月,余承东正式担任华为车BU的CEO。
而代表小康冲高端电动车的SF5,从2020年到2021年前三个月,总共才卖了941辆,销量实在惨淡。
问界M5正式上市
2021年4月到9月,装了华为零部件的智选车赛力斯SF5销量分别是129辆、204辆、1097辆、507辆、715辆、1117辆。这销量真的挺惨的,根本不算理想。
而当时不愿意走智选模式的北汽(极狐阿尔法)、长安(阿维塔)和广汽(埃安),虽然也跟华为合作了,但双方都不是很上心,合作态度有点敷衍。直到2023年,广汽才彻底退出和华为的HI合作。在2022到2023这段时间里,阿维塔和极狐阿尔法的销量,比AITO问界还要差很多。
2021年的时候,余承东还帮小康股份卖智选车SF5,那会儿销量也就几千台,小康新能源汽车整体销量是2.0275万辆。
结果到了2022年3月,华为内部有人把余承东2021年初吹牛的视频给曝光了,直接打脸他。不过余承东并没有被这些事情影响,依然坚持往前走。
2022年春节,他还专门跑到重庆,去看望在小康和长安工作的华为员工,鼓励大家“争世界第一”,给团队打气。
2021年12月23日,基于赛力斯SF5车身壳子深度优化后的AITO问界M5正式上市,余承东当时说这是按照百万豪车的标准来打造的。
到了2022年3月5日,AITO问界M5开始交付了。
AITO问界发展历程
2022年7月4号,AITO问界M7正式上市了。这辆车其实是在东风风光ix7的底盘基础上深度改造过来的增程式电动车。到了8月24号,余承东和张兴海分别在重庆和深圳两地,亲自给车主们交付了问界M7。
2022年9月6号,在华为Mate50系列和全场景新品的秋季发布会上,AITO品牌推出了他们首款智慧豪华纯电SUV——问界M5 EV(也就是问界M5的纯电版)。这款车一共推出了两个版本,价格从28.86万到31.98万不等,定位是中型纯电SUV,提供单电机后驱和双电机四驱两种选择,CLTC续航分别是620公里和552公里。
2022年9月的时候,余承东全程参与了问界M9的外观设计参数确认。而问界M8则是作为M9的备胎准备着。一开始大家对M9的销量预期是每个月几千台,如果卖不动的话,就让M8顶上。
从2022年9月到2023年全年,重庆方面垫资帮赛力斯建了第三超级工厂。因为之前赛力斯已经投建了两江智慧工厂和凤凰工厂,资金几乎快撑不住了。
2022年,AITO问界的总销量是7.8万辆,结果还是被埃安、蔚小理这些品牌远远甩在后面。
媒体又开始打脸余承东了,之前他说过第二年要卖30万辆呢,结果现在才卖7万多,差距太大了。
到了2023年3月8号,余承东把AITO直接改成了“华为问界”,看起来是想进一步绑定华为的品牌影响力。不过,也有人开始向华为高层反映这些问题,事情好像越来越复杂了。
终止合作与技术突破
2023年3月27日,广汽这边突然宣布,他们跟华为车BU合作的“HI模式”项目——也就是埃安AH8,直接终止了。这事儿挺突然的。
到了3月31日,任正非签了一个文件,说华为未来五年不造车,还特别强调不能挂“华为问界”这个名号。同一天,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也对内部那些想自己造车的人狠狠批评了一顿,态度非常坚决。
之前余承东是想搞一个“华为问界”品牌,把赛力斯、奇瑞、北汽、江淮这些合作伙伴都统一到这个品牌下面,但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这个计划没成。
不过,余承东在2023年还是看到了一些转机。首先是华为在技术上有了几个大突破:第一,华为手机成功实现了13000多个零部件和4000多块电路板的国产替代,特别是8月29日发布的Mate 60 Pro,搭载了麒麟9000S芯片,而且7纳米的麒麟芯片终于量产了,这意味着华为在芯片方面不再被“卡脖子”,昇腾车机芯片也摆脱了限制;第二,5月13日到14日,华为在15小时内完成了全球88家子公司的MetaERP系统切换,这一步让华为几乎从危机中走了出来;第三,华为推出了不需要高精地图的乾崑智驾系统,这也是一个重大进展。
到了4月16日,华为正式发布了ADS 2.0智能驾驶系统和鸿蒙座舱。余承东当时还公开表示,华为的ADS系统已经远远领先于特斯拉FSD和其他竞争对手的智驾系统。
同年4月,AITO问界M5的高阶智驾版也全球首发上市了,算是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的一次重要亮相。
问界新M7与华为技术发展
2023年9月12号,AITO问界新M7正式上市了,这次它用的是华为的ADS 2.0系统和鸿蒙座舱,虽然本质上还是基于M7增程版优化来的。
不过呢,还是有不少国人挺相信余承东说的“华为技术遥遥领先”,觉得这车体验不错。
可以说,AITO问界新M7简直就是救了余承东一把,一点都不夸张。
就在同一天,华为还宣布了一个大动作——任命余承东当车BU的董事长,原来的车BU CEO靳玉志则被调去当光线总裁了。
到了9月13号,余承东手下的一个得力干将何利扬又回来了,加入AITO问界,担任赛力斯的轮值总裁。
接下来到了2023年12月26号,科技车皇AITO问界M9也上市了,结果又是爆款,非常成功。
到了2024年4月24号,华为车BU的新任CEO靳玉志发布了乾崑ADS 3.0和鸿蒙座舱。他当时还放话:“乾崑智驾已经定下来,势在必行!”“华为要引领全球汽车行业的第二个百年变革。”
那时候,华为的乾崑智驾系统直接被吹成全球最强大、最安全的自动驾驶系统,没有之一。华为直接把L3级别的比赛给“干掉”了。
据说到了2026年4月,华为又要发布ADS 5和鸿蒙座舱6,到时候特斯拉FSD和其他竞争对手可能都追不上华为2024年4月发布的乾崑ADS 3.0和鸿蒙座舱了。
华为ADS技术领先优势
特斯拉FSD和一些其他品牌的智能驾驶系统,跟华为ADS 3.0比起来,差距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点,就是到现在为止,其他品牌还没能追上华为在4到150公里范围内的全向主动安全AEB技术。华为的这套AEB技术已经成功避免了超过300万次可能发生的碰撞。而且,很多H5的销售员敢蒙着眼睛测试车的AEB性能,而其他品牌的销售员现在还做不到这个。
第二点是华为的激光雷达融合感知系统。他们把192线激光雷达、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和摄像头这些传感器整合在一起,再通过计算、决策,最后执行动作,整个过程非常流畅,再加上AEB技术作为保障,还有图灵数字底盘和刹车系统配合,一气呵成,整体表现非常强。
到了2025年4月22日,引望的CEO靳玉志发布了乾崑ADS 4和鸿蒙座舱5,这是比较成熟的L3级自动驾驶方案。
而到了2026年4月,华为又要推出ADS 5和鸿蒙座舱6,这将是L4级别的解决方案。
之后,华为还会把128通道的车载相控阵雷达用到车上,实现商用。
不过,目前来看,特斯拉FSD和其他品牌的智能驾驶系统,跟华为ADS的技术能力差距并没有缩小,反而可能还在拉大。
三剑客横扫市场
好的,下面是我用更口语化、更自然的方式改写这段内容:
---
2025年3月20日,AITO问界M5 Ultra和2025款的M9正式上市;到了4月16日,M8也来了;然后是9月23日,2026款的M7也上线了。这三款车——M8、M9和2026款M7,可以说是“三剑客”横扫市场,BBA的SUV以及友商的7系、8系、9系根本不是对手。结果就是,这三款车分别拿下了30万、40万和50万级别的销量冠军。
为什么能这么牛?原因很简单:L3智能电动车直接“降维打击”BBA;问界的产品力真的强;AEB技术、电池标准、门把手设计、L2级别功能,早就超过了国家强制性标准好多年。比如L2的200米测试,放一个50厘米高的纸箱,只有华为的AEB能通过,别家都做不到。
还有,余承东、张兴海、何立扬这三个人组成的“最强汽车合伙人”,简直是中国乃至全球最厉害的组合。
2025年9月29日,任正非签了个文件,任命余承东当IRB主任,全面负责华为AI。这其实也是对余承东从零开始,打赢L3智能电动车这场仗的高度认可。
问界M7、M8、M9这“三剑客”,不仅是问界的起点,也是赛力斯的起点。
到2026年,鸿蒙智行的销量,不管是超过奔驰、宝马、奥迪三者的总和,还是只超过奔驰和宝马,其实都不重要了。反正它已经是在“降维打击”,把竞争对手一个个干掉,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
如果你想要更轻松一点的风格,我也可以再调整!
问界销量超越BBA
2026年,问界销量超过奔驰、宝马、奥迪中的任何一个,这不只是销量的胜利,更是智能化和电动化对燃油车的全面碾压,这是大势所趋,谁也挡不住!
不管是BBA(奔驰、宝马、奥迪),还是新势力品牌,或者是传统汽车厂商,想挑战鸿蒙智行五界,难度真的非常大!
你想啊,友商的技术能比得过余承东带领的鸿蒙智行和问界吗?
L3、L4级别的自动驾驶,能比得过他们吗?
友商的全向AEB技术,能比得过鸿蒙智行五维安全系统吗?
友商用的高强度钢材、一体化压铸、铝合金比例高的车身结构,在被动安全和碰撞防护上,能比得过鸿蒙智行吗?
友商的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能比得过鸿蒙智行吗?
友商的研发能力,能比得过华为直接投入500亿,ADS 5(L4级别)就砸了100亿吗?
友商能比得过华为整套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吗?比得过余承东和靳玉志领导的鸿蒙智行和引望吗?
没有几千亿的持续投入,根本做不了这些技术:华为自研的5G/5.5G、麒麟芯片、昇腾芯片、万卡昇腾超节点+集群、200-300E算力、星闪技术、激光雷达、相控阵雷达、毫米波雷达、三电系统、乾崑智驾系统,还有万物互联的鸿蒙智能座舱。
最后再问一句:友商的产品力,能比得过余承东领导的鸿蒙智行和问界吗?
鸿蒙智行实力对比
你拿什么跟鸿蒙智行比?它在砸钱搞研发、技术、安全、产品力、智能化和售后服务这些方面,全都干得比别人好。问界也是一样,实力在线,你怎么打得过?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