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每次看到Model Y又拿了个什么销冠,我都有种看爽文的错觉,但主角不是特斯拉,而是所有同行衬托下的魔幻现实。最近这个“近一年国内最畅销乘用车”的帽子又扣上了,销量超43万辆,8个一线新一线城市全是第一。数据很枯燥,但背后的场面非常B级片。
这个事情最荒诞的地方在哪?在于所有人都觉得Model Y这车吧,毛病一堆。悬挂硬得像坐着一块钢板在搓衣板上反复横跳,内饰简陋到让人怀疑设计师是不是从宜家临时抓来的,至于那个自动驾驶,在国内复杂的路况下,它更像是一个需要你时刻陪护的、有点叛逆期的电子宠物。但它就是卖爆了,而且是把一堆价格比它低、配置比它卷、内饰比它豪华的国产新势力按在地上摩擦那种爆。这就很灵异了。
这就好比武林大会,所有人都带着屠龙刀、倚天剑,穿着金钟罩铁布衫上场,结果冠军被一个只穿个大裤衩、手里拿个平底锅的家伙拿了。你问他什么武功?他说他会颠勺。你再问他内力多深厚?他说他会仰卧起坐。然后他当着你的面,用平底锅把所有人都拍晕了。就问你怕不怕?同行们现在就是这个心态,完全看不懂,但又被打得很惨。
很多人试图理性分析,说特斯拉有什么“硅谷基因”,有什么“系统化领先”,搞什么“全局技术闭环”。是是是,都对,但这些解释就像是用量子力学去解释为什么隔壁老王家的狗总喜欢追着车轮跑一样,听着高级,但没说到点子上。真正的核心,我认为,是一种宗教。
对,你没听错,就是宗教。会买特斯拉的人,根本不是在买一辆车,他们是在充值信仰。这个逻辑,和买奔驰、买苹果的人是一样的。奔驰最值钱的是什么?是那个三叉星标。苹果最牛的是什么?是被咬了一口的Logo。特斯拉呢?是那个代表着未来、科技、马斯克本人那个癫狂劲儿的“T”标。当一个产品上升到信仰层面,你跟它的信徒谈性价比,谈配置,谈舒适度,就等于是在跟一个狂热的修仙者说:“哥们,修仙多累啊,不如跟我去搬砖吧,一天两百,包吃住。”人家只会觉得你有病。
我作为一个真的拥有过特斯拉的中年人,对此体会极深。你开着它,会不自觉地维护它。朋友说你这车减震不行啊,你会说:“你不懂,这叫路感清晰,人车合一。”朋友说你这内饰也太素了,你会说:“你不懂,这叫极简主义,是未来的设计语言。”朋友说这自动驾驶老抽风,你会说:“你不懂,这是在学习,它有成长性。”看到了吗?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你不是在为产品辩护,你是在捍卫自己的审美、判断和身份认同。
所以,其他车企现在搞的价格战、配置战,在特斯拉的这个信仰结界面前,效果就非常有限。你在那里疯狂堆料,冰箱彩电大沙发,恨不得把KTV都搬进车里,搞各种“遥遥领先”。这些行为,在特斯拉车主眼里,都是“异端”在搞一些花里胡胡哨的玩意儿。人家要的是上天堂的门票,你非要塞给他一张桑拿会员卡,你说他会不会要?他不仅不要,可能还会觉得你很LOW。
当下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简单的存量竞争了,它就是一场掀桌子式的黑暗森林。所有人都杀红了眼,信奉的法则是“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理想直接掀了增程的桌子,比亚迪掀了混动的桌子,小米更是重量级,直接把手机圈那套“不服跑个分”的玩法带进来,把整个餐厅的桌子都给掀了。但特斯拉不一样,它压根就没坐在这张桌子上吃饭。它在餐厅外面开了个教堂,说信我者,得永生。
然后一堆人就真信了,屁颠屁颠跑出去排队领圣水了。餐厅里打得头破血流的哥几个,一抬头,客人都跑光了。你说气不气人?
所谓的“电池管理、智能驾驶辅助、软件集成”,这些东西重要吗?重要。但它们是特斯拉成功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真正的充分条件,是马斯克这个“雷电法王”持续不断地给品牌注入的那些玄学光环。火箭回收、脑机接口、殖民火星,这些故事跟造车有半毛钱关系吗?没有。但它们成功地把特斯拉这个品牌,从一个“造电动车的”,异化成了一个“通往未来的传送门”。买一辆Model Y,买的不是交通工具,买的是一张未来的船票。哪怕这张船票的座位是硬座,厕所还老堵,但它毕竟是开往未来的啊。
写到这里我自己都觉得有点扯了,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就是这个味儿?不然你没法解释,为什么一个连仪表盘都没有、雨刮器都要在屏幕里调的“毛坯房”,能把一众装修成五星级酒店的国产车打得找不到北。
所以,友商们与其研究特斯拉的三电系统,不如去研究一下《宗教心理学》和《乌合之众》。他们要打败的,根本不是一个汽车公司,而是一种已经成型的用户心智。这事儿已经跟车没关系了,这是一场大型行为艺术,我们都是观众。你以为你在选车,其实是在选择一种叙事,一个能说服自己的故事。而特斯拉,恰好是目前市面上把这个故事讲得最性感、最无法反驳的那个。但你就是想要!这他媽的根本不讲道理!
当然,我这么说,不是在贬低国产车。讲真,最近几年国产车的进步,三体人看了都得惊呼一声卧槽。但问题是,光有好的产品还不够,你还得有能蛊惑人心的“道诡”。特斯拉的成功,就是典型的“道”胜于“术”。而我们的很多车企,还在拼命卷“术”的层面,以为只要我的刀磨得更亮,就能赢。殊不知,人家已经不玩冷兵器了,人家直接开始念咒了。
所以结论是什么?结论是,别再拿正常的商业逻辑去套特斯拉了。当一个品牌的用户开始主动帮你解释缺点时,你就已经赢了。Model Y的持续热销,本质上不是工业的胜利,而是玄学的胜利。要么成仙,要么成盒,特斯拉显然是选择了前者,还顺便把所有想成仙的同行都变成了盒子。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