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开途锐的人低调?原来他们想的不是车,而是这些!

一位车主的“途锐情结”:低调下的硬实力与情感共鸣

这不仅仅是一次购车经历,更是一位车主内心深处对汽车理解的折射,也借此窥见了途锐这款车独树一帜的魅力。

这位21款3.0T锐享的车主,心中早早便埋下了“途锐情结”的种子。

昔日驾驶A4,生活安逸,但对途锐的向往从未消退。

都说开途锐的人低调?原来他们想的不是车,而是这些!-有驾

2021年初,当现车出现在眼前,他毫不犹豫地将其纳入名下。

他的选择逻辑,颇具玩味。

百万以内的预算,中大型SUV是目标。

然而,“半体制内”的身份,以及不从事商业活动的背景,让他婉拒了X5、GLE这类“锋芒毕露”的车型。

低调,在某些场合,已然成为一种更审慎的智慧。

他曾仔细考察过Q7、陆巡、XC90、大切。

陆巡固然是一员猛将,但价格的“火箭式”攀升,以及国五上牌的繁琐,都让它望而却步。

更关键的是,陆巡那种“粗犷”的城市驾驭感,配上庞大的身躯,在日常通勤中,总显得有些“水土不服”。

Q7,虽然空间上试图讨好,但其七座设计,尤其是后两排,乘坐体验着实“欠奉”,如同“鸡肋”。

都说开途锐的人低调?原来他们想的不是车,而是这些!-有驾

而其配置的“缩水”,与同门2.0T途锐相比,更是显得“寒酸”。

大众此举,无非是想将途锐的“五座私享”与Q7的“七座泛泛”市场区分开来。

至于Q8 3.0版本,价格高昂,且当时一车难求。

最终,一辆蓝色的途锐锐享,以其“恰如其分”的配置,直接击中了车主的心弦,连试驾的环节都省略了。

这是一种怎样的“一见钟情”?

再来品味这车的“驾驭感受”。

车主用“平稳中暗藏雷霆”来形容,可谓点睛之笔。

城市街道上,它馈赠的是“温润如玉”的舒适;偶有兴致,它亦能释放出“蓄势待发”的力量,满足“适度撒野”的越野需求。

这份“沉稳的高级感”,绝非寻常车辆所能比拟。

都说开途锐的人低调?原来他们想的不是车,而是这些!-有驾

何谓“好开”?

很多人或许觉得,车嘛,不就是代步工具?

此言差矣!

这位车主曾试驾过2.0T版本,动力充足,舒适度极佳,且实用配置与3.0T版本几乎无异。

他坦言,2.0T锐翼版本才是“性价比之选”,可惜后来停产,想必是大众觉得“利润空间不大”。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前排座椅,堪称“人机工程学的杰作”。

据称,座椅经过德国脊椎协会的严苛认证,其包裹性与支撑性,远超大切、Q7。

坐上去,仿佛被一个“高档丝绒沙发”温柔拥抱,即便是数小时的长途驾驶,腰背亦感受不到丝毫疲惫。

这才是真正“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都说开途锐的人低调?原来他们想的不是车,而是这些!-有驾

当然,途锐也并非完美无瑕。

一些配置,如夜间行人监测、手势控制、空气净化、感应式后备箱,以及那“必须手动关闭”的自动启停,车主也坦承其“鸡肋”属性,实际使用场景寥寥。

后排空间的处理,车主给出了“亦是遗憾亦是哲学”的评价。

遗憾的是,它未能满足国人对“空间即是身份”的传统认知。

哲学之处,则在于它坚守了“沃尔夫斯堡的严谨”——不为迎合市场而“强行拉长”,而是将“驾驭质感”与“车身协调性”置于首位,在空间与操控间寻求“恰到好处的平衡”(如同保时捷卡宴、宾利添越)。

简而言之,途锐更倾向于“驾驭者之车”,而非一味讨好后排乘客。

后排的配置,也确实显得“朴素”,似乎并非其设计重点。

外观方面,则见仁见智。

在如今“千车一面”的时代,途锐也未能幸免。

都说开途锐的人低调?原来他们想的不是车,而是这些!-有驾

车主怀念2.5代“憨厚饱满”的途锐,却感叹“缘分未到”。

新款车身线条更显锐利,前脸硬朗,尾部圆润,如同从“敦实壮汉”蜕变为“精致型男”,尾部设计甚至隐约可见卡宴的影子。

他甚至观察到,新款外形之所以“不如旧款大气”,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实现“减重200多公斤”,以换取更出色的操控表现。

说到“短板”,大众的“家族式前脸”或许首当其冲。

然而,在车友圈中,这反而成了一种“幽默的符号”。

有人戏谑地在车尾贴上“上汽大众330TSI”的标识,将自嘲与调侃融为一体。

“这车全办下来得30万吧?”“你这探岳加92就行,让后面的Q5先过来加98!”“大哥别怪我我看你是大众我就撞了为了避开旁边的3系!”“你这车看着还不错为什么不加点钱买更大的途昂!”

这些“梗”,成了途锐车主之间心照不宣的“社交密语”,尽显一种“懂者自懂”的淡然。

当然,新款途锐并非全然无虞。

都说开途锐的人低调?原来他们想的不是车,而是这些!-有驾

虽然解决了早前曝光的“天窗漏水”、“烧机油”等顽疾,但新的“小瑕疵”也悄然显现:大灯易热熔、冷车启动时手套箱异响、主机模块匹配不当导致的电瓶亏电等。

希望进口大众能予以重视,及时改进。

那么,究竟是怎样的思绪,让人们选择了途锐?

若说当年拥有6.0 W12的,是“低调中的王者”,那么如今选择3.0T途锐的,用车社认为,无外乎以下几个层面的考量:

洞悉本质:他们深谙,真正的价值,不在于浮华的外表,而在于扎实的内在。

途锐的平台、动力、底盘,皆是“真材实料”。

崇尚平台:大众MLB Evo平台,是支撑起卡宴、添越的基石。

途锐能共享这份“底蕴”,本身就证明了其非凡的实力。

追求淡雅:不事张扬,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处世智慧。

都说开途锐的人低调?原来他们想的不是车,而是这些!-有驾

途锐恰好契合了这种“淡雅”的审美。

理性务实:百万以内的预算,途锐能提供超越同级的驾驭体验,相比那些“更高级”的车型,显得更为“实在”和“明智”。

内心选择:他们所追求的,并非仅仅是身份的象征,而是一种经过深思熟虑的生活方式的体现。

途锐,宛如一位“饱经风霜的智者”,不事张扬,却蕴藏着深厚的底蕴和强大的力量。

它需要时间去品味,才能领略其真正的“韵味”。

途锐的优势,在于它“令人愉悦”的驾驭感受,扎实的底盘,澎湃的动力,以及那份“不动声色的高级感”。

而其不足,则在于后排空间未能尽如人意,外观见仁见智,以及一些需要厂家关注的“小细节”。

然而,世间安得双全法?

没有完美无缺的车辆,只有最契合自身需求的那个。

途锐,它就是这么一款,能在“懂”与“不懂”之间,划出一道鲜明界限的车型。

(本文为用车社原创,部分内容源自车主真实分享,旨在探讨汽车文化与用户心态。

请勿对号入座,欢迎在评论区交流您的见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