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3辆,32.4%的环比跌幅,还有那一口气掉了71.9%的同比——星途的10月销量像是被按了暂停键,甚至往后倒退了一大截。
你说这不是“翻车现场”,我都不好意思接招。
这本来被吹得跟国产奥迪似的高端品牌,如今却成了朋友圈里那个总发“我还能行”的自嘲段子手。
奇怪的是,这事儿怎么就这么尴尬?
2018年大家伙还热火朝天地盯着自主高端市场,比亚迪、吉利、长城一个个卷得欢,奇瑞也不甘示弱,把星途扔进这个豪华圈层。
可七年过去,好家伙,这条路上坑洼不断,不光没能拉升格调,反而越陷越深。
眼下看产品线,你会发现燃油、电动、插混啥都有,就差卖冰淇淋和外卖了,可销量数据给出的反馈却像冷水浇头:出口批发量暴跌42.8%,消费者明显对它敬而远之。
“感谢厚爱,下次请早”这种感觉扑面而来。
要知道,同龄人领克靠智能化和用户体验先声夺人,而星途连门脸都刷不上墙,更别提让年轻人掏腰包买单。
再把目光挪到观致,那真是一面血淋淋的镜子。
当初志在高端,却死磕技术忽视市场,现在濒临破产边缘。
不难想象,高端定位绝非简单堆砌几样花哨配件那么轻松,它更像细致入微的艺术品雕琢,从设计感到服务链条,每一步都不能马虎。
而这一点,是星途中硬伤中的硬伤。
刘赫宁和张梦元来了,他们曾经在魏牌和哈弗玩出不少花样,懂得如何用故事包装技术,让消费者觉得自己买的不止是车,还有身份感。
但套用这套戏码给一个已经有些迷失方向且缺乏认知度的品牌,说白了,就是拿着老酒瓶装新酒——资源有限,人们对国产豪华依旧心存疑虑,这锅他们怕背不起。
听说尹同跃董事长喊话,要把星途打造成为“中国版奥迪”,画风一下子明朗又玄幻起来。
现实呢?
研发投入不足、供应链管理粗糙、售后体系参差不齐……这些短板摆在那里,一句空洞誓言根本盖不了底。
如果只是嘴上功夫,到时候恐怕连灯火辉煌都照不到前方那条暗巷儿。
新能源浪潮此起彼伏,如果还抱着传统燃油或半吊子的混合动力当宝贝,那等于坐电梯逆行楼梯,只能被时代狠狠甩开。
从创新力到战略定力,有多少国内车企真正找到过北极星?
太多时候都是追逐热点,一会儿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自身核心竞争力在哪儿完全模糊不清。
一旦丧失方向,再多钱也是海市蜃楼里的泡沫罢了。
讲真,即便惨淡,也藏着几个小闪光点,比如瑶光C-DM系列稳定输出,但双子星车型那断崖式销量让人大呼救命。
这些零散亮点虽好,却难以撑起整个品牌的大旗,更遑论吸引年轻群体剁手升级款。
毕竟明星效应还没养成,“国产豪华”三字眼里还有道坎等着跨过去,没有信任基础,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其实放宽视角来看,中国汽车市场正在经历洗牌期,比亚迪打头阵称霸新能源战场;吉利稳扎稳打推进智能网联;蔚来、小鹏这些后来者搅局成功,新旧势力交替激烈异常。
在这样夹缝求生存的大环境下,奇瑞敢于换将派出刘赫宁团队,无异于是给沉睡巨兽拍醒剂,不过效果咋样,还得时间告诉我们。
有趣的是,每次换领导,总有人期待新篇章,也有人担忧内耗增多拖慢节奏,到底是谁唱主角,看戏吧!
个人挺想看看刘赫宁能不能玩转营销魔法,把那些分散信息拼凑成完整图景。
不过如果只停留表面功夫,那无论名号响亮与否,都逃不过市场无情抛弃的宿命。
不如脚踏实地解决痛点,比如加大研发力度补足短板,加强渠道布局扩大触达,以及提升客户服务质量拉开档次……拦路虎不少,但拔除之后才可能见天日啊!
顺带吐槽一句,“网友”这东西真是放大镜专家。
他们专挑别人家的芝麻事乐此不疲,对自家西瓜熟视无睹。
所以公众舆论对于国产豪华汽车常常充满偏见。
然而事实证明,不经过残酷市场淘汰,一个所谓“豪华品牌”永远只能活在宣传册上,当品质成为铁律,那些挂羊头卖狗肉迟早露馅,被历史遗忘就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罢了。
泥潭里的挣扎,对星途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我倒觉得,与其幻想爆红神话,不如静心找准自身定位,从真实用户需求开始,用实打实产品赢回尊重。
当然,说易行难,中间肯定布满荆棘。
有种娱乐圈明星逆袭故事味道——风波之后藏玄机,只要坚持正确路径,总有柳暗花明时刻出现,你是不是也这么觉得?
好了,我先埋个雷:你怎么看这个刚换帅的小船,会不会撞山还是扬帆远航?
欢迎留言,我们一起扒皮聊聊国产汽车江湖那些没完没了的新剧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