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蹦子都能碰瓷华为?宗申这是开窍还是走火入魔了?
谁能想到有一天,华为的名字竟然和三蹦子扯上了关系?
前阵子,一张写着“问界Q1”的三轮车海报突然冒出来。
网上一炸。
乍一看,还以为真是华为要卖老头乐。
看清楚才发现,这其实是宗申在弄幺蛾子。
你说这招,像不像路边早餐摊贴着五星酒店的logo?
不少人看了这事都忍不住笑出声。
宗申,这不中国摩托车里的大拿吗?
年销百万、市值上百亿的家伙,居然玩起蹭流量那一套。
结果真闹大了,宗申赶紧出来认错,说是审核没过关,已经马上把东西撤了。
可网民嘴上不留情,这波热闹是真让人看傻了眼。
要说宗申这品牌,底子可不是唬人的。
重庆那地儿,山多路陡,摩托车流行得早。
1982年,左宗申刚开修理铺。
那年月,买得起摩托的,绝对是村里数得上的人物。
干了十年,左师傅算是把手艺磨到尖尖上。
偏偏运气也好,老婆家和尹明善家亲戚,两个爱折腾的人一碰头,一拍即合,1988年就合伙做了轰达。
你说轰达这名字是不是有点装?
其实摆明了就是模仿本田Honda。
那年代,中国的摩托市场,谁有核心技术,谁就是老大。
合资厂子捂着配件卖,国产品牌只能捡剩下的。
轰达聪明,干脆把发动机拆了、学了、便宜卖出去。
6000块能买的发动机,人家1400成本就能整一套,卖1998元,跟捡钱似的。
这样的买卖,谁不愿意干?
可日子好了矛盾也就来了,1995年,左宗申和尹明善分开走,一个创了宗申,一个把轰达改名力帆。
宗申没想着和力帆一样去学洋人,反而琢磨农村市场。
广告走乡下地头,杂志送到手里,甚至村口都能看到宗申的广告。
1997年,宗申已经身价3亿,重庆私企老二。
宗申没停下折腾。
1999年,组队玩赛车,2000年造出国内第一辆大排量摩托赛车。
还结识了意大利比亚乔,技术一下提升不少。
2004年俩公司合资,比亚乔的发动机技术往中国一送,宗申的踏板摩托也有了根。
一切看着都很好,谁料天有不测风云。
2006年禁摩令一出,全国168座城市一刀切。
摩托从“拉风神器”变成“马路公敌”。
宗申和比亚乔正准备发力高端,就被这道铁令打断了腿。
左宗申想求政策宽松,结果还是碰了壁。
不久后,2008年金融危机突然来袭,订单一下减了六成,生产线都闲着。
要不是宗申会转弯,怕真扛不过去。
宗申把做摩托的技术转到农机、三轮上,销量又蹭蹭往上涨。
三轮发动机卖了132万台,农机还进了国家补贴名单,日子算是熬过去了。
后来,宗申又和意大利一家Barbieri公司合资做拖拉机。
2015年还搞起了大马力农机。
慢慢的,宗申的主业就变得特别杂,摩托、农机、三轮、拖拉机,样样都不缺。
到2024年,光是通用机械,营收占了一半。
别看宗申下沉农村,业务可真不小。
去年还花了33个多亿,收购隆鑫快四分之一的股份,一下成了中国最大摩企。
可你让年轻人掏钱买宗申,他们摇头。
农村人还认宗申,城里的小伙子早就被春风、钱江撩走了。
这就有意思了——宗申家大业大,怎么偏偏要玩这么一手三蹦子“碰瓷”华为?
不少人看不懂:你一个行业龙头,竟然靠模糊宣传蹭热度?
宗申内部说,是审核失误。
可群众不买账,说到底是品牌不新,想蹭热点又没经验。
老一辈擅长走基层,真到互联网“流量场”,吃了暗亏。
营销这一套,和你卖三轮去农村完全不是一回事。
也有声音说,宗申成天围着农村转,品牌形象早就和高端脱节。
三蹦子你卖得再多,还是下沉市场的货,和年轻人心里的时髦摩托差十万八千里。
这就像老农会耕地,但一到写字楼就犯懵。
宗申的摩托车,价格便宜,质量你别指望太高。
买家也有自知之明。
网友说,5000块一辆摩托,骑个万把公里灯坏了、怠速不稳,算一算也不亏。
但你让它和那些为潮流而生的高端摩托比,根本没法比。
2024年排量200cc以上的摩托榜单,宗申也就第九。
其实宗申的成功,靠的就是“啥都能造”。
摩托也行,农机也行。
三轮、拖拉机、割草机,样样不落下。
这种做法有好有坏——优点在于分散风险,金融危机、政策收紧,没把公司打趴下。
缺点也明显,品牌价值太杂太散,城里人认不出,年轻人看不上。
你说宗申到底在怕啥?怕城里潮流?怕品牌升级?还是就怕丢了农村市场这一亩三分地?
有业内人直言,宗申要是死守下沉市场,卖啥都能混口饭吃。
可真想往高端走,品牌升级这道坎过不去。
宗申还真不是吊死在摩托上的“老树”。
它像块肥田,种啥都行。
现在不仅摩托、农机,还试水新能源汽车。
可这块蛋糕不好啃。
通用机械已经超过摩托成了主业。
但外头人一看,难免怀疑:你是不是精力都摊薄了?
产品质量还能保证吗?
宗申高层说,多元布局让公司能抗风险。
但消费者砸了票——摩托销量一般,农机销量猛涨。
这难道不是一种战略妥协?
宗申身上有一股倔强。
它既是农村生存的老牛,又注定难以成为城市里的明星。
三蹦子蹭热度,表面是营销“翻车”,其实是宗申想变想突围。
可惜用老路子闯新世界,吃了个闷亏。
网友们也五花八门。
有的说宗申太土,年轻人不爱。
有的说公司出错能立马认错,还有点担当。
你们说,这年头下沉品牌到底能不能变成主流,宗申会不会走进新一代的心里?
是不是只有农村包围城市,才能一直赚下去?
宗申的将来会不会变,能不能突破自己?
为什么摩托老大哥,最后混成了“流量蹭客”?
你们怎么看?
谁说农村的全能工匠,就不能成为城市的骄傲?
宗申到底是逆流而上,还是走投无路了?
是不是谁都能说几句?
你们可别光看热闹,真琢磨琢磨这里面的道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