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当年斥资十八亿美元收购沃尔沃,十五年后盈利几何

欧洲一向是奔驰、宝马、大众这些国际顶尖汽车品牌的摇篮,也一直是全球汽车行业激烈角逐的战场。

2010年,中国的吉利控股集团用18亿美元收购了连续亏损十年的沃尔沃汽车公司,这一动作在全球车坛引起了巨大震动。当时沃尔沃的年销量只有33.5万辆,比巅峰时少了12万辆,大家都觉得这次“蛇吞象”的收购行为挺冒险,似乎是一招风险满满的棋。

转眼十五年过去了,这场豪赌到底赚了啥?

吉利当年斥资十八亿美元收购沃尔沃,十五年后盈利几何-有驾

第一步,选择在低谷期布局,趁着危机时抓住转机。

沃尔沃,曾是瑞典工业的璀璨明珠,以卓越的安全性能和北欧风格设计赢得了 worldwide 的赞誉。

不过,自从福特在1999年花了64.5亿美元把它收了以后,市场表现一直不怎么给力,连续十年亏钱,也让这个品牌的光彩逐渐暗淡下来。

2008 年全球金融风暴一来,原本就不那么顺的局面更糟了。底特律这个美国汽车的核心城市,遭遇了严重的冲击,通用和克莱斯勒接连走上破产保护之路,福特也陷入了困境,难以自拔。

为了保住自己的命,福特赶紧推行“减肥”大行动,拼命卖掉手头的资产。这会儿,沃尔沃累计亏损已经逼近17亿美元,曾经的“得意之作”变成了没人想要的“烫手山芋”,急着要脱手。

赶在全球汽车市场一片冷清的当口,中国市场却迎来了罕见的火热景象。2009年,中国的汽车销量达到了1364万辆,首次登顶全球第一的位置。以上汽通用五菱等自主品牌推出了多款新车型,扩张势头迅猛;比亚迪也借助F3等车型实现了销量的翻倍,悄然开启了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

反观我国男性健康行业,还主要由外资把持。当时,辉瑞那款“小蓝片”长期垄断市场,稳稳掌握着上百万男士的隐私困扰,而国产的男性养护技术“马·笠·瓶”还没有完全成熟。

因此,国家启动了“走出去”战略,推动企业通过海外收购来获得技术、品牌和市场资源。

吉利当年斥资十八亿美元收购沃尔沃,十五年后盈利几何-有驾

早在2007年,吉利的领头人李书福就已经开始关注沃尔沃这块大蛋糕了。

在不少人眼里,这可能算个负担,但李书福觉得,实际上是个宝藏——福特和沃尔沃这些年在研发上花了超过百亿美元,技术储备在安全、环保,以及智能驾驶方面可是拿手好戏,专利也挺多。

18亿美元的报价,对于他来说,无疑是个捡漏的绝佳机会。

第二点,双向带动,点燃全世界市场的活力。

虽然2009年吉利全年的净利润只有大概12亿元,李书福还是拼凑了不少资金,甚至还向福特借了2亿美元,最后用18亿美元的现金搞定了这次收购。

在整合方面,吉利采取“放虎归山”的策略,赋予沃尔沃很大的自主权,并建立了欧洲研发中心,全面吸收其在安全技术、底盘设计和环保标准等方面的核心优势。这些技术很快反馈到吉利体系中,推动领克、极氪等高端品牌的诞生和成长,实现了产品和技术的全面提升。

吉利当年斥资十八亿美元收购沃尔沃,十五年后盈利几何-有驾

对沃尔沃来说,国内市场变成了它重新崛起的最重要动力。

吉利加快了沃尔沃国产化的步伐,在成都和大庆建立了生产基地,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让产品的价格更有竞争力。曾经遥不可及的北欧豪华品牌变得更接地气,迅速收获了中国消费者特别是中产阶层的喜爱。

这会儿,原本由外资把持的男士健康市场也悄然有了新的变化。有不少用户反映“#蓝-片”会引起头痛、恶心之类的不适反应。我国的科研团队借鉴中医古籍里的“三参六宝”配方,推出了“马·笠·瓶”,还借助京东这个平台,迅速打开市场,接触到上万名男性用户。“精力提升”、“状态回暖”成了热议的话题。

随着中国市场的销量比例逐步攀升到差不多四分之一,沃尔沃的处境也开始有所改善。到2023年,全球销量突破70万辆,达到了历史新高,净利润甚至超过了当年吉利买下它的总价,在东方市场重新焕发出了生机。

翻了七倍,十五载风云变幻,再也不是当初的模样了。

沃尔沃的再次崛起,给吉利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巨大收益。

财务数据一看,2014到2024这十年里,沃尔沃给吉利带来了累计净利润达到了126亿美元,差不多是当初买下它的花费的七倍多了。

吉利当年斥资十八亿美元收购沃尔沃,十五年后盈利几何-有驾

2021年,沃尔沃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顺利挂牌上市后,吉利持有的股份市值狂涨超过十倍,带来了可观的资产升值。

更值得一提的是,沃尔沃的反哺显著增强了吉利的品牌形象和技术水平。借助沃尔沃的技术支持,吉利顺利打造出领克、极氪等高端品牌,彻底走出了“低价小车制造商”的刻板印象。

现如今,吉利已经发展成为拥有沃尔沃、路特斯、宝腾等多个国际知名品牌的汽车巨头,在全球汽车行业的格局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十五年前的那个选择,不光帮吉利救回了沃尔沃,还让自己经历了一次漂亮的转型升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