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卖楼求生记 传统车企转型路在何方
就在这个秋天,日产汽车做了一件让业界侧目的事——以970亿日元出售了横滨全球总部大楼。买家很有意思,是与中国敏实集团的合资公司。更耐人寻味的是,日产签了20年回租协议。这意味着什么?他们依然在这栋大楼里办公,只是从主人变成了租客。
这笔交易背后,是日产2025财年上半年销量下滑24.5% 的残酷现实。百亿级亏损压得这家老牌车企喘不过气。
卖楼求生。看似无奈,实则必然。
日产在今年10月推出了“Re: Nissan”复兴计划。裁员2万人、关闭7家工厂、削减140亿元固定费用……出售总部大楼只是这个庞大计划的一环。官方说法很明确:这笔钱将投入电动化和数字化转型。
但问题来了。卖楼的钱能支撑多久?
电动化转型是个无底洞。研发新平台、建设充电网络、开发智能座舱……每一项都需要持续投入。卖楼获得的45亿元,在汽车行业里可能只够开发一款新车的投入。
这不是日产一家的困境。全球传统车企都在经历阵痛。
他们面临双重压力。一边要维持燃油车业务赚钱,一边要砸钱追赶电动化浪潮。就像在高速上边开车边换轮胎,稍有不慎就会失控。
看看现在的汽车市场。中国新能源车企正在重新定义游戏规则。他们用软件定义汽车,用用户思维造车,用垂直整合控制成本。传统车企擅长的发动机、变速箱技术,突然变得不再重要。
日产的困境很有代表性。它让我们思考:传统车企的转型,到底该怎么做?
是继续卖资产续命?还是彻底重构商业模式?
卖楼可以理解。但更重要的是,如何用这笔钱实现真正的突破。如果只是延续过去的思路,那再多的资产变现也填不满转型的窟窿。
汽车行业的竞争已经进入下半场。核心不再是制造能力,而是创新能力。不是谁更能省钱,而是谁更能创造价值。
日产的选择很现实。也很无奈。
这栋大楼见证了日产的辉煌。如今却要易主求生。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不会为任何人停留。
传统车企需要做的,不是修修补补。而是彻底重生。
卖楼是手段,不是目的。关键在于,这笔钱能否换来未来。能否让企业真正拥抱新时代。
转型之路从来不易。但我们看到,有些车企已经在破局。他们不再把电动化视为负担,而是机遇。不再固守传统优势,而是勇敢自我革命。
汽车行业的洗牌还在继续。谁会成为下一个倒下的大象?谁又能涅槃重生?
答案,就在每个企业的选择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