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快五点,采油路边那个汽修铺子门口,老张窝着身子,烟头点得烫手,脚边搁的就是那台他蹬了半年多的卡罗拉。说是省油吧?确实,合油嘛。可变速箱今年就修了仨趟,搭进去的钱都抵得上回家过个年那阵的花销。他骂声夹着烟气:“不是都说丰田皮实耐造?到我这怎么一修就出血?这日子谁过得起。”
他隔壁的老李专管选车,每回群里讨论,宁可买回捷达也不碰丰田——“公司买车就是砍价,谁给你玩精工细作?”捷达裸车五万零点儿,卡罗拉十万起跳,量大还不带讲价。噢,算账得精明些,省下那几万直接顶三年油钱。油省得再多,拼不过车价那槛,出租公司的算盘打得比司机还精。
小区楼下那两辆桑塔纳,以前开过卡罗拉的司机都说:“忍了半年,最后还是卖了。”残值低得离谱。五年的捷达还能出手捞个一万块,卡罗拉同年反正八千都嫌贵。有人问,怎么日本车反倒保值差?其实,出租车公司嫌它“专车专用”标签贴太死,二手市场直接看不上——这一行,套路多得很。
说到修车,修理铺老板是本地老江湖,他嚷嚷一嘴:“丰田发动机做工好是好,可你拆它跟扒瑞士钟表似的,反人性设计!拆一次,工时费顶三回大众。”大众捷达舱里空,拿着铁皮板,师傅一边嚼槟榔一边拆,半小时就出去吃个饭了。卡罗拉那边,一根节气门就得掏原厂价,副厂货少得更是难找。谁让丰田关键部件都搞专利封锁,连淘宝都搜不出便宜货。
邻居老赵开出租,路口总能堵见他。说到方向盘,他一脸嫌弃:“卡罗拉跑高速,方向盘轻得像塑料袋。刮一阵风,后头乘客都喊‘快晃下车道了’。”讲真,出租车的活儿就是高速冲刺,底盘稳才省心。大众底盘硬是铁皮砌的,“撞三回不散架”,卡罗拉则每次载满人弯道,乘客都捏着门把吐槽:侧倾太狠,晕车了都。
前几年群里还传过一件事:一台老卡罗拉刚过八万公里,变速箱没警告坏得一塌糊涂。据说MQ系列的捷达,挂挡直接,开着爽。丰田?好像搅一锅稠粥,挂挡费劲,不少司机手腕都快练成“出租腱鞘炎”了。维修师傅见面聊天第一句都问:“这车挂挡顺不顺?”不是玩笑,就是职业病。
坊间传言,“丰田百公里能比大众省两升”,一年省一万多?信那个你就赔。出租车一天起码三把大修,油省得了,保险、配件、维修贵得起飞。买保险时,丰田的费率还要比大众再贵点,没道理,谁用谁知道。
说起来,卡罗拉确实耐跑,可出租运营下,一年实打实冲到十几万公里。“小轿车六十万无大修?胡说,出租车两年半就跑散架了!”车友群里老司机都半信半疑,真正耐造的还是老桑塔纳、大众皮实底,养得起,烧的少。
冷门点还真不少。去年有个车友弄了刷卡的OBD,发现卡罗拉的冷气系统自动除霜功能,柯达路段开夜班特别舒服,大众就没见过标配这一项。又比如有人私下改装卡罗拉的车门密封条,据说隔音提升了一截,但出租公司嫌多余,装配越复杂,后续维护就更费事。
政策动向也挂在群里热聊,绿牌补贴、充电桩方便,电车成热门。卡罗拉纯电版没引进,牌照都悬着——新一批采购直接瞄准国产电车。有司机去年还在拼价格,今年二手市场翻了好几次,结果卡罗拉落地价跌得比桑塔纳还快。
有时候,车的命不由人。老王去年换捷达,卡罗拉卖给表哥当家用,听说还在高速上飘着。出租公司一批批换车,旧车流到边远小县,成了乡镇婚车,车顶灯拆了还留着尘迹。路边修理摊咂摸着配件盒:“丰田这东西,能开能修,但真不是干这行的。”
车圈里说,有钱才开丰田,出租还是捷达桑塔纳省心。谁忍心让车天天跑五百公里,磨得只剩一层“铁皮底”?
信不信由你,前阵子东北车友群里还冒出段子:卡罗拉出租两年,师傅转手做网约车,连人带车都没改,结果这车三月后又进场修变速箱,原厂件还从重庆邮寄过来,师傅骂着“省油个锤子”。
圈内习惯口头说,“买车不看省油,看修得起”;这年头,修车和油费算账,出租车司机心里最门清。
说句玩笑,卡罗拉跑完出租这活,下一站是村口婚礼还是高铁接送?谁能说得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