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这盘棋,有点意思。
那边厢,销量噌噌往上涨,七十多万辆,看着就热气腾腾;这边厢,经销商却要被“优化”掉一百多家,明年就得卷铺盖走人。
这感觉就像,好不容易攒了个饭局,老板突然宣布,以后各凭本事,还顺带裁掉几个凑份子的。
明面上,奔驰说是为了“提升运营效能”,说白了就是降本增效。
但稍微咂摸咂摸,就知道没那么简单。
先聊聊这“降本”。
奔驰手头拮据,财报在那摆着,营收和利润都在缩水。
这年头,谁的日子都紧巴巴的,车企也一样,勒紧裤腰带是常态。
但蹊跷的是,奔驰的“瘦身”,怎么就先拿经销商开刀?
门店扎堆,那就容易“窝里斗”。
想象一下,一条街上,杵着三五家奔驰4S店,你降价我更狠,最后谁也捞不着油水。
就像菜市场里的大妈,为了几毛钱能扯皮半天,伤和气不说,还拉低了整个牌子的bigger。
奔驰想稳住价格,能理解。
但裁掉经销商,真能稳住吗?
悬。
现在消费者精明着呢,网上比价方便得很,哪里便宜,鼠标一点就过去了。
经销商少了,也许能减少内部倾轧,但也给了其他牌子可乘之机。
毕竟,消费者选择多如牛毛,不一定非得认准奔驰这一家。
还有,别忘了,这背后牵涉一大帮人的营生。
一家4S店,少说也有几十号人,一百多家店,那就是几千号人的饭碗问题。
奔驰裁员,那是公司层面的战略调整,但对那些被“优化”掉的伙计来说,那就是实打实的生存压力。
一位“近水楼台”的负责人说,门店过多,奔驰难以遏制经销商之间的价格战。
这话反过来说,不也说明奔驰对经销商的掌控力还不够硬气吗?
或者说,奔驰的定价策略,是不是本身就有点“崴泥”?
再瞅瞅这“增效”。
奔驰想提高运营效能,没毛病。
但光靠“砍人砍店”可不成。
更关键的,是得把产品力提上去,服务搞上去,真真正正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如果东西不行,服务拉胯,就算把经销商砍得只剩一根独苗,又顶个啥用?
而且,这些年,奔驰给人的感觉,有点“端着”。
总觉得自己是“老大哥”,高高在上,不屑于放下身段,跟消费者唠唠嗑。
但现在啥年代了?
消费者才是“金主爸爸”,你不伺候好他们,他们凭啥买你的账?
当我们一味地把锅甩给市场竞争白热化时,是否忽略了奔驰自身的“短板”?
奔驰的窘境,也是整个汽车行业的写照。
市场竞争刺刀见红,消费者越来越挑剔,车企的日子也越来越难过。
但越是这种时候,越要回归本真,想想自己到底能给消费者带来啥。
砍掉经销商,也许能暂时止血,但长远来看,未必是上策。
奔驰真正要做的,是放下身段,拥抱变化,真正摸清中国消费者的脉搏。
毕竟,中国市场这么大,机会遍地都是,就看你有没有这双慧眼了。
奔驰这次调整,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整个汽车行业面临的转型阵痛,以及车企在追求利润和承担社会责任之间的两难。
这不仅仅是奔驰一家要面对的考题,也是所有车企都要深思的命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