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咱们老百姓想换辆电动车,心里头那叫一个纠结。
市面上的牌子多得眼花缭乱,宣传的黑科技一个比一个玄乎,可真要掏钱的时候,担心的事儿一点也不少:这续航里程到底准不准,会不会开到半路就趴窝了?
充电桩好不好找,充一次电是不是得等半天?
开起来会不会一冲一冲的,把一家老小都晃晕车了?
还有那个智能驾驶,听着挺高级,用起来会不会比自己开还累?
这些问题,都是实实在在的麻烦事。
就在大家挑花了眼的时候,一个有点特别的“混血儿”登场了,它就是奥迪Q6L e-tron。
说它特别,是因为它身上有两个标签,一个是德国百年豪华品牌“奥迪”,另一个是中国科技巨头“华为”。
这俩凑到一块儿,到底是个什么路数?
是老牌车企为了赶时髦随便贴个标,还是真把德国的严谨工艺和中国的智能科技捏合到一块儿,弄出了个解决问题的大宝贝?
咱们今天就把这车掰开揉碎了,看看它到底是不是真的那么厉害,能不能让咱们普通家庭买得放心、用得舒心。
先说大家最关心的续航和充电问题,这可是电动车的命根子。
现在很多车都说自己能跑六七百公里,可大家心里都清楚,那是在最理想的条件下测出来的,实际开起来,尤其是一开空调、一上高速,续航就跟流水似的往下掉,冬天更是惨不忍睹,打个对折都算好的。
这种“续航虚标”带来的焦虑,比没电本身更折磨人。
奥迪Q6L e-tron这次给出的方案,首先就是一个字:实。
它用的是宁德时代生产的107度大电池,官方标的CLTC续航是765公里。
这个数字背后,是奥迪那种德国人特有的实在劲儿。
咱们可以这么算一笔账,从北京开车到天津,一个来回大约是240公里,这台车跑完一个来回,剩下的电量还能让你在市区里通勤好几天。
或者周末想带全家去个远点的郊区,比如去个四五百公里外的景点,你完全可以做到当天来回,中途压根不用操心找充电桩的事儿。
这种心里有底的感觉,才是真实续航的意义所在。
光跑得远还不够,还得“吃得快”。
不然跑长途,服务区里别人加油五分钟就走,你充电得等一两个小时,那滋味可不好受。
Q6L e-tron在这里亮出了一个真正的“杀手锏”,叫“全域800V高压平台”。
这个词听着技术,其实很好理解。
现在市面上不少车也说自己是800V,但可能只是电池支持,充电的时候电流进来还得转个弯、变个压,能量有损耗,速度自然就慢了。
而奥迪这个“全域”,意思就是从电池到驱动电机这些核心部件,全都是原生支持800V的,电流进来就是一条高速公路,畅通无阻。
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充电极快,在功率足够的超级充电桩上,官方说10分钟就能补能294公里。
这是什么概念?
你在高速服务区停下车,去趟洗手间,买瓶水,再回到车上,续航里程就足够你从石家庄开到北京了。
这就彻底改变了长途出行的节奏,让充电从一个“漫长的任务”变成了一个“短暂的休息”。
而且奥迪还想得很周到,毕竟不是所有地方都有那么好的充电桩。
当你用普通的400V充电桩时,它能智能地把电池一分为二进行并联充电,速度依然比同类车快。
尤其是在冬天,它的热管理系统会在你导航去充电桩的路上,就提前给电池“暖身”,确保一插上枪就能全速充电,省去了漫长的等待时间。
这种在各种条件下都能提供最优解的能力,才是一个豪华品牌深厚功力的体现。
说完了“身体素质”,再来看看这台车的“大脑”,也就是大家最期待的华为智驾系统。
一提到智能驾驶,很多人又爱又怕。
爱的是它代表的未来感和便利性,怕的是它不靠谱,关键时刻掉链子,或者操作太复杂,学不会。
奥迪和华为这次的合作,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做一套让普通人“敢用、爱用、不出错”的系统。
硬件上,它堆料很足,车头装了两颗激光雷达,这就像给车安上了一双最顶级的“眼睛”。
更关键的是,这双“眼睛”还能自己加热、自己清洗。
下大雪天,雷达上结了冰,它能自己化掉;跑完泥路,镜片脏了,它能喷水洗干净。
这就保证了在各种恶劣天气下,智驾系统不会变成“睁眼瞎”。
再加上十几个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车子周围的情况可以说是看得一清二楚。
有了这么好的硬件基础,开起来的感觉就特别“老道”。
它不像有些品牌的智驾,开车风格像个愣头青,喜欢急加速、急刹车,让人心里没底。
Q6L e-tron的智驾系统,开起车来更像一个有着几十年驾龄的老司机,沉稳又可靠。
比如在上下班高峰期的堵车路段,它能非常平顺地自动跟车,而且还能提前判断旁边车道的车是不是想加塞,然后不露声色地稍微放慢一点速度,留出安全的空间,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惊吓和剐蹭。
在高速公路上,它能稳稳地保持在车道中间行驶,你想超车,只需要打一下转向灯,它就会在确认安全后,自己打方向、提速、并线,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既不犹豫也不鲁莽。
这种让人放心的感觉,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比任何花哨的功能都重要。
最后,我们来看看这台车在“待人接物”方面的表现,也就是乘坐的舒适度和各种贴心设计。
很多人,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坐电动车容易晕车,主要就是因为电车提速太快,一脚下去人就猛地往后仰,一松开又有很强的拖拽感,一来二去就晕了。
Q6L e-tron在这方面下了大功夫。
它的动力调校得非常线性、柔和,你踩下电门,感觉就像在开一辆大排量的燃油车,动力是源源不断地涌出来,而不是一下子“窜”出去。
能量回收的强度也可以自己调,如果你不喜欢那种拖拽感,调到最弱档,开起来就和燃油车几乎没区别。
再加上专门为中国路况优化的悬挂减震,过个减速带、压个井盖,车身的晃动被过滤得非常干脆,不会有多余的颠簸。
车内的安静程度也做得很好,高速开到120公里/小时,前后排的人正常音量聊天都听得清清楚楚,孩子在后排睡觉也完全不会被噪音吵醒。
这些细节加在一起,才构成了一个真正舒适的移动空间。
更不用说奥迪作为在中国市场打拼了快四十年的“老油条”,对中国家庭的需求拿捏得有多准了。
专门为中国市场加长的轴距,让后排空间大得夸张,坐垫也特意加长加厚,让大腿能得到完整的支撑,长途乘坐也不会累。
还有像副驾驶屏幕的防窥膜、经过“金鼻子”团队严苛检验的无异味环保材料,这些都是从实实在在的家庭用车场景出发,去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