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里的一件大事让很多人心里都犯起了嘀咕,特别是那些刚买了或者正准备买新能源汽车的朋友们。
小米汽车,这个一出场就自带流量的品牌,突然宣布要召回将近十二万辆的SU7电动汽车。
这个消息一出来,网上立刻就炸开了锅。
有的人担心,这是不是说明车子有严重的质量问题?
还有的人开始怀疑,我们天天听到的“智能驾驶”、“辅助驾驶”,到底靠不靠谱?
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好好聊一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看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首先,咱们得把基本情况搞清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官方网站上发布了一则公告,说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决定,从公告发布那天起,召回一部分在2024年2月6号到2025年8月30号之间生产的小米SU7标准版电动汽车,总数是116,887辆。
这个数字可不小,要知道,小米汽车从开始交付到现在,总共也没卖出这么多车,这个召回范围几乎覆盖了所有已经生产和未来一段时间内计划生产的标准版车型。
这已经是小米汽车今年的第二次召回了,上一次是在一月份,因为智能泊车功能的一个小软件问题,召回了三万多辆。
这次的规模一下子翻了将近三倍,也难怪大家会这么关注。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官方的说法是,这些车辆在开启L2级别的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时,在某些“极端特殊场景”下,系统对危险的识别、预警或者处理能力可能不够。
这话听起来有点绕,说白了就是,你车上的那个“智能小助手”,在路况好的高速上帮你开开车、跟跟车,表现得还不错,可一旦遇到一些它没见过、或者说程序里没预设过的复杂情况,它就可能反应不过来,甚至会“犯傻”。
这个时候,如果开车的你正好有点分神,没有及时接管方向盘,那发生碰撞的风险就会增加,存在安全隐患。
大家肯定想问,这个所谓的“极端特殊场景”到底是什么?
其实就是咱们开车时偶尔会碰到,但又特别考验驾驶技术的那些情况。
举几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比如,你正开着车,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雨刮器开到最快也看不清前面的路,或者车子一头扎进了能见度很低的大雾里。
这种时候,主要依靠摄像头和雷达来“看路”的辅助驾驶系统,它的眼睛就相当于被蒙上了一层布,看到的信息可能是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
再比如,前方道路正在施工,摆放着不规则的雪糕筒,或者你遇到了一个设计很奇怪的下高速的匝道口。
我们人开车会凭经验和直觉小心应对,但对于严格按照程序走的电脑来说,这可能就是一道超纲题。
还有更惊险的,就是前面那辆大货车突然掉下来一个轮胎,或者路边突然冲出来一只小动物。
这些突发状况,考验的是系统的极限反应速度。
电脑的算法能不能比我们人脑反应更快、判断更准,这正是这次召回要解决的问题。
说到这里,可能有的朋友会觉得,小米这车刚出来没多久,就搞出这么大的召回,是不是技术还不成熟?
先别急着下结论。
其实,因为辅助驾驶软件问题而召回车辆,在如今的智能汽车行业里,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了。
这更像是一个普遍现象,是整个行业发展到这个阶段必须面对的一个坎。
就在小米宣布召回的同一天,广汽丰田、一汽丰田和斯巴鲁这几家老牌车企,也因为类似的安全系统软件问题,发布了召回计划。
再往前看,被很多人看作是智能驾驶标杆的特斯拉,前两年在美国也因为自动驾驶软件在路口不能完全刹停,而是会缓慢“溜”过去的问题,召回了五万多辆车。
我们国内的几家头部新势力品牌,比如理想、小鹏,也都有过因为辅助驾驶相关的软件漏洞而进行召回的经历。
这说明什么呢?
这说明当汽车越来越像一个装了四个轮子的智能手机时,它的问题也开始从过去的发动机、变速箱这些硬件,转移到了看不见、摸不着的软件和算法上。
L2级别的辅助驾驶,现在几乎是所有新能源车的标配,但如何保证这套系统在千奇百怪的真实路况下都能稳定可靠,是摆在所有车企面前的一道共同难题。
从这个角度看,小米这次虽然暴露了问题,但他们选择公开透明地面对,并且主动向国家监管部门备案召回,这种负责任的态度本身是值得肯定的。
这恰恰说明了我们国家的汽车产业和监管体系正在走向成熟,把消费者的安全放在了第一位,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而不是藏着掖着。
接下来再说说解决问题的方式。
这次小米召回,有一个特别方便的地方,就是它采用了“OTA远程升级”技术。
OTA这个词大家可能听着陌生,其实就跟我们手机系统更新差不多。
车主们不需要特意请假,也不用把车开到4S店或者维修中心去排长队,只需要在车里的中控屏幕上点一下“同意更新”,车子在有网络的情况下,就会自己下载安装好修复软件。
整个过程可能就是你下班回家,车停在车库里就自动完成了,第二天早上起来,车子的安全隐患就已经被消除了。
这种“无感召回”的方式,对车主来说省时省力,也给厂家节省了巨大的成本。
这正是智能汽车时代带来的好处,车子不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通过软件的不断升级,变得越来越安全、越来越好用。
当然,这次大规模召回事件,对刚刚起步的小米汽车来说,肯定是一次不小的考验。
短期内,公司的股价受到了一些影响,品牌形象也难免会受到一些议论。
小米汽车的业务本来发展势头很猛,甚至有希望在下半年实现盈利,这次召回无疑会给这个目标增加一些变数。
但是,从长远来看,一个敢于直面自身问题的企业,一个把用户安全放在首位的企业,才有可能走得更远。
对于一个新兴的科技公司来说,发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掩盖问题。
这次的处理方式,或许能为小米赢得更多理性的信任。
最后,通过这件事,我们普通消费者也应该对“辅助驾驶”有一个更清晰、更理性的认识。
我们必须明白,目前市面上所有的L2级辅助驾驶,它的名字里就带着“辅助”两个字,意思就是它只是一个帮手,一个副驾驶,而你,手握方向盘的人,永远是驾驶的第一责任人。
你可以把它当作一个能帮你减轻疲劳的工具,但绝不能把它当作一个可以完全托管的“代驾司机”。
在开启这些功能的时候,我们的注意力还是要保持集中,双手不能离开方向盘,要随时做好接管车辆的准备。
技术的进步是为了让我们的出行更安全、更便捷,但它永远不能替代我们作为驾驶员应尽的安全责任。
这次小米的召回事件,就像是给整个行业和所有消费者提了个醒:在通往完全自动驾驶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每一步都必须走得小心翼翼,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