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本田S7销量迷局:三个月不足500辆,合资电动车怎么了?
当新能源车市场日均销量突破3万辆时,东风本田S7却上演了一场令人唏嘘的“上市即遇冷”。数据显示,这款被寄予厚望的纯电SUV,销量从3月的373辆断崖式跌至5月的52辆,三个月累计销量不足500辆,仅为同级别竞品单月销量的3%。问题究竟出在哪?
定价策略的致命误判
S7初以25.99万-30.99万元的高调入局,试图延续燃油车时代的品牌溢价。然而在国产新能源车已将激光雷达、城市NOA等配置下放到20万级市场的当下,本田的定价显得格格不入。更糟糕的是,上市仅40天便官降6万元,这种“试探性定价”不仅未能挽回销量,反而让消费者陷入“越降价越不敢买”的观望情绪。有车主论坛调研显示,82%潜在用户担忧“未来还会降价”。
产品力短板难以忽视
S7的核心困境在于“20万级产品力却挂着25万级标价”。对比同价位竞品,其智能化配置严重滞后——L2+级驾驶辅助需额外付费,车机系统体验与国产车差距明显。续航620-650公里仅算中等水平,空间设计更成硬伤:为保轴距牺牲后备箱容积,实用性大打折扣。这种“产品力与定价错配”,让消费者难以找到购买理由。
转型阵痛折射行业困局
S7的溃败并非孤例。数据显示,本田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仅5.3%,远低于行业53.3%的平均水平。其首款纯电车型e:NS1年销不足5000辆,如今S7的颓势更甚。背后是合资品牌普遍的转型困境:技术追赶缓慢,仍用燃油车思维运营新能源,品牌溢价在技术驱动的市场逐渐失效。今年1-5月,本田在华销量同比下滑26%,其中东风本田销量仅为广汽本田的1/5,差距触目惊心。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服务体系。多地4S店被曝服务态度差、强制消费、维修效率低等问题,服务NPS值仅14.3%,远低于行业平均。当产品力与用户体验双重失守,消费者用脚投票成为然。
东风本田S7的遭遇,为合资品牌敲响警钟:在新能源赛道,“合资光环”已非通行证。若不能在技术、定价、用户思维上彻底革新,下一个跌落悬崖的或许就是整个传统阵营。您觉得合资电动车还有机会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