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晚上快十一点,我在外滩附近的地下车库等人。旁边停进来一台黑色轿车,车身修长,尾灯像星云一样流动。车主下来是个四十多岁的男人,西装笔挺,手上戴着百达翡丽。我多看了两眼车标——不是三叉星,也不是四个圈。他注意到我的目光,笑了笑说:“刚提的,一百零一万八。”我愣住了,不是因为价格,而是这个价位段,居然有人不选迈巴赫。
开了二十多年车,见过太多所谓的“豪华品牌挑战者”。早些年自主品牌往上冲,基本就是堆配置、拉皮加长、标个高价,然后等着市场打脸。但这次好像有点不一样。华为跟江淮搞出来的这台尊界S800,打法变了。
数据摆在那儿——上市1小时大定破千,19天破五千,109天破一万四。更离谱的是,七成订单都是顶配那款,落地一百多万。周销量甚至追平了宝马7系、奥迈巴赫几家加起来的量。这事儿传到圈子里,有个开奔驰S的朋友跟我说,他们4S店最近促销力度突然大了。
先说个直观的——风阻系数0.206cd。这数字听着没感觉,但你只要知道,这玩意儿越低,车跑起来越省电、越安静就够了。高速上那种风噪呼呼往耳朵里灌的感觉,在这车上基本消失了。5米48的车身,转弯半径才5米出头,后轮能主动转向12度。我有次在老城区窄巷里跟车,看着它侧方入库,动作比小飞度还利索。
动力这块儿挺有意思。增程版综合续航1333公里,纯电跑400。充电10分钟能从10%充到80%,这对经常跑长途的人来说,基本告别了里程焦虑。纯电版零百加速4.3秒,听着挺猛,但实际开起来你会发现,它不是那种暴躁的加速感,更像是一股绵密的推力,很克制。刹车倒是真猛,百公里制动距离34米5,比不少性能车都短。
座舱这部分,我得多说两句。后排那个零重力座椅,躺角能到148度多,20点指压按摩。有次朋友让我坐后排体验,我躺下去十分钟差点睡着。三块联屏加76英寸的抬头显示,视觉冲击力拉满。43个喇叭、2920瓦的音响功率,声音定位精准到每个座位都是独立音场。我试过在后排左右两个座椅分别放不同歌,互相基本不串音。这些东西单拎出来都不稀奇,但凑一块儿调教到位,就是另一回事了。
智能驾驶这块,36个传感器,4颗激光雷达。硬件堆料现在谁都会,关键是背后的算法和逻辑。华为那套端到端的决策系统,反应速度确实快,变道也够丝滑。上周在高架上开,它自己完成了三次超车并线,动作跟老司机差不多。不过话说回来,再聪明的辅助驾驶,也还是辅助。极端路况下,人还是得自己盯着。
当然,这车也不是完美无缺。有朋友反映车机偶尔会卡,辅助驾驶在某些复杂路口判断还不够老练,雨天还出过误刹车。这些小毛病,对新品牌来说算正常,能不能快速迭代优化,才是关键。
还有个绕不开的问题——品牌认同感。你开台S级停在酒店门口,泊车小哥一眼就认出来了。换成尊界S800,可能还得多解释两句。我有个做生意的朋友就纠结过这事儿,最后还是选了奔驰。这种心理层面的东西,不是技术能立刻解决的,需要时间积累。
但反过来想,那些订了顶配的用户,大概率不是冲着logo去的。他们要的或许是更实在的东西——好用的智驾、舒服的座椅、流畅的车机、够用的续航。传统豪华品牌在这些点上,确实被新势力逼着往前走了。
市场正在发生一种微妙的变化。以前买百万级轿车,你买的是历史、是符号、是机械质感。现在的年轻富人,可能更在意这车能不能无缝连接手机和家居,能不能在堵车时帮忙接管方向盘,座椅按摩是不是真舒服。
尊界S800的出现,像是在桌上摆了张新牌。它未必能掀翻整个牌局,但至少让那些坐庄多年的玩家,开始认真审视自己的底牌了。上个月去参加一个车友会,听说某德系豪华品牌的区域负责人,专门开了个内部会研究这台车。
至于值不值得买?我觉得取决于你怎么定义“豪华”。如果你认为豪华就是三叉星、四环、蓝天白云,那尊界可能还不够格。但如果你觉得豪华是把钱花在真正提升驾乘体验的地方,那这车或许值得认真考虑一下。
说到底,市场从来不缺选择,缺的是能让人眼前一亮的选择。尊界S800算是给了一个还算新鲜的答案。至于这答案能流行多久,交给时间吧。我倒是挺好奇,明年这个时候,外滩地下车库里,会停着几台这样的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