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剑指智联电动车全球产业基地 重庆底气何在?

重庆,这座老牌工业重镇,正加速驶入智联电动车赛道。

2024年7月,《重庆市智联电动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发布,剑指2027年建成智联电动车全球产业基地。

观察|剑指智联电动车全球产业基地 重庆底气何在?-有驾

此举引发业界广泛关注,重庆的底气究竟何在?

重庆发展智联电动车产业,绝非一时兴起,背后有深厚的产业积淀和政策东风。

庞大的电动自行车市场保有量(超4亿辆)预示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国家政策引导电动车转型升级,市场对高端电动摩托车的需求日益旺盛。

重庆坐拥完整的电动车产业链,2024年产量达300万辆,本地配套率超60%。

雅迪、爱玛、台铃等行业巨头已落户渝西,传统摩企宗申、隆鑫、鑫源积极拥抱电动化转型,这些都为重庆发展智联电动车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回想当年,重庆的摩托车产业曾风靡一时,如今,这股热情正转化为电动车产业的新动能。

观察|剑指智联电动车全球产业基地 重庆底气何在?-有驾

我曾走访过宗申的工厂,亲眼见证他们如何将传统摩托车制造经验与电动车技术创新相结合,打造出性能优越的电动摩托车。

他们研发的EX系列、ES系列电动摩托车,已远销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不仅是宗申的成功,也代表着重庆摩托车产业的转型升级。

创新驱动是重庆智联电动车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

“产业大脑”的建设规划尤为引人注目。

它将整合研发、生产、供应链、销售全链条数据,赋能产业发展。

设想一下,通过数据分析,企业可以快速识别产品缺陷,预警零部件短缺风险,甚至预测市场趋势。

观察|剑指智联电动车全球产业基地 重庆底气何在?-有驾

这将极大提升产业效率和竞争力。

我还记得几年前,曾与一位电动车行业专家探讨过产业发展瓶颈。

他当时提到,数据孤岛是制约产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如今,重庆“产业大脑”的建设,正是为了打破数据壁垒,让数据真正为产业赋能。

这无疑是具有前瞻性的战略布局。

重庆的目标市场清晰明确:立足国内电动摩托车市场,放眼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等海外新兴市场。

2027年1500万辆的年产量目标,彰显了重庆的雄心壮志。

观察|剑指智联电动车全球产业基地 重庆底气何在?-有驾

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多管齐下。

产品方面,提升智联化水平,鼓励中高端车型生产;制造端,推动企业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全球服务能力建设方面,支持企业建设全球运营中心,布局海外销售、物流、售后服务网络。

重庆的地理优势也为其进军全球市场提供了便利。

长江黄金水道连接东西,中欧班列直达欧洲,西部陆海新通道辐射东南亚、南亚,这些都为重庆电动车出口提供了便捷的物流通道。

我曾采访过一位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家。

他表示,物流成本和效率是影响产品出口的关键因素。

重庆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物流网络,无疑将大大降低企业出口成本,提升竞争力。

观察|剑指智联电动车全球产业基地 重庆底气何在?-有驾

重庆智联电动车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产业链的协同。

渝西地区将重点发展智联电动车智造基地,两江新区等地将构建产业服务体系,各区域协同发展,形成合力。

我曾与一位地方政府官员交流过产业发展规划。

他表示,产业集群效应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重庆各区域的协同发展,将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吸引更多企业和人才集聚,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

从传统摩托车产业的辉煌到智联电动车产业的崛起,重庆正经历一场产业转型升级的变革。

我坚信,凭借雄厚的产业基础、创新的发展理念和清晰的市场定位,重庆必将在全球智联电动车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一位网友的评论引起了我的共鸣:“重庆的电动车产业,就像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正朝着全球产业基地的目标飞驰而去!” 这句话,既是对重庆电动车产业发展的肯定,也是对未来的期许。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