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反超广州,合肥惜败西安,上半年全国五大汽车城出炉
121.85万辆!2025年上半年,重庆汽车产量一骑绝尘,首次登顶全国榜首,把曾经的“中国汽车之都”广州甩在身后。而更让人意外的是,曾被寄予厚望的合肥,虽然增速放缓,但83.06万辆的产量依然亮眼,却仍不敌西安超85万辆的强势表现,屈居第四。五大汽车城格局彻底洗牌:重庆第一,西安第三,合肥第四,广州第五,上海紧随其后。这背后,不只是数字的更迭,更是产业布局、技术路线与城市野心的全面博弈。
作为常年跑一线、试过上百款车型的“老司机”,我一直在想:一座城市的汽车产量,真的能代表它的“汽车灵魂”吗?今天,咱们不光看数据,更要钻进车间、坐进驾驶舱,聊聊这些数字背后的车轮故事。
重庆:长安“央企化”+赛力斯高端化,双轮驱动下的王者归来
说实话,重庆这次登顶,我一点都不意外。去年底长安汽车正式纳入央企序列,这不仅是体制上的升级,更是资源、技术、战略话语权的一次全面跃迁。我前阵子去重庆试驾了刚上市的深蓝S07增程版,底盘调校明显更稳了,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控制甚至接近30万级车型的水准。工程师告诉我,这是长安三电系统和车身平台全面升级的结果,背后正是央企资源加持下的技术反哺。
再说赛力斯。很多人只盯着它和华为的合作,但真正让我震撼的是问界M9的智能座舱体验。上个月我在南山山路连续跑了三个来回,L2级辅助驾驶在弯道中的跟车逻辑异常老道,变道预判比某些合资品牌还精准。1-6月赛力斯高端车型销量同比增长超60%,这不是靠营销吹出来的,是实打实的产品力兑现。
反观广州,虽然小鹏G6、G9在智能驾驶上依然领跑,但广汽传祺主力车型销量持续下滑,埃安也面临价格战压力。我试驾过新款AION Y,空间和续航没问题,但智能化体验明显落后半代。上半年广州产量同比下滑9.8%,不是偶然,是转型阵痛期的真实写照。
西安:比亚迪的“偏爱之城”,产能狂魔的极限操作
如果说重庆是“全面开花”,那西安就是“单点爆破”的典范。比亚迪半年产车60.81万辆,同比增长33.93%,占全市总产量七成以上。我在西安比亚迪工厂外蹲点三天,每天看到数百辆海鸥、秦PLUS、宋Pro从流水线下线,发往全国各地。
但有意思的是,7月比亚迪全国销量同比下滑,唯独西安基地产量不降反升。这说明什么?说明比亚迪在战略调整:把最成熟的产能集中到效率最高的基地。西安基地自动化率高达95%,焊装车间几乎看不到工人,这种“工业美学”让我想起特斯拉的超级工厂。
我试驾过西安产的秦L DM-i,百公里馈电油耗2.9L,实测高速巡航也能做到3.3L,这背后是第五代DM技术的功劳。热效率突破46%,接近理论极限,工程师说这是通过可变气门正时、超高压缩比和智能热管理实现的。听起来很技术?简单说,就是“烧更少的油,发更多的电”。
但压力也在显现。国内新能源车市连续两月销量低于30万辆,价格战白热化。我在西安街头问了几位比亚迪车主,普遍反映“提车快,但售后排队久”。产能上去了,服务体系能不能跟上?这是比亚迪,也是西安必须面对的问题。
合肥:增速放缓,但“黑马”后劲仍在
合肥曾是2023年最大黑马,蔚来、大众安徽、比亚迪多点开花。但今年上半年83.06万辆,同比增长7.2%,相比西安的33.93%确实“慢”了下来。我去了趟江淮工厂,发现他们在为尊界S800做最后的产线调试。这车定位百万级豪华轿车,全铝车身、空气悬架、后轮转向,风阻系数做到0.21Cd,比保时捷Taycan还低。
我偷偷试了工程样车,加速平顺得像高铁启动,隔音水准甚至超过奔驰S级。但问题也明显:成本太高,定价预计超80万,市场能接受吗?还有乐道L90,主打家庭用户,空间大、续航长,但智能化不如小鹏G9,品牌力又不如理想L8。合肥的挑战,是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
不过,我依然看好合肥。下半年尊界和乐道放量,加上江淮与华为合作的新车型,合肥产量有望冲刺百万。而且合肥对研发的投入是真金白银,我见过他们自研的800V碳化硅电驱,效率高达92%,这才是长远竞争力。
上海:特斯拉光环褪去,倒逼本土创新
上海上半年产量81.05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47.78万辆,同比下降12.8%,主要拖累来自特斯拉。我刚试驾完改款Model 3 Highland,内饰质感提升明显,但智能座舱还是那套系统,语音反应慢半拍。而同期的蔚来ET5T、小鹏G6,语音交互已经能做到“可见即可说”。
特斯拉全球销量下滑,上海工厂不得不减产。但换个角度看,这反而给了本土品牌机会。上汽智己LS6、飞凡R7都在用更懂中国用户的智能化方案。我试过智己的“一键AI代驾”,在高架上自动变道、超车,成功率比特斯拉NOA还高。
上海的问题不是技术,而是“依赖症”。一旦特斯拉打喷嚏,整个产业链都得感冒。未来,上海必须培育更多像智己、飞凡这样的本土品牌,才能稳住“汽车重镇”的地位。
五大城市,五种模式,谁将笑到最后?
我们来横向对比一下:
城市 产量(万辆) 同比增长 核心车企 核心优势 主要挑战
重庆 121.85 暂无数据 长安、赛力斯 体系完整、高端突破 广汽拖后腿
西安 >85 >33% 比亚迪、吉利 产能集中、成本控制 产品单一、服务滞后
合肥 83.06 7.2% 蔚来、江淮、比亚迪 技术前瞻、政策支持 市场接受度、品牌力
广州 暂无数据 -9.8% 广汽、小鹏 智能化领先 传统板块转型慢
上海 81.05 -1.4% 特斯拉、上汽 制造水平高、出口强 过度依赖外资
没有一座城市是完美的。重庆强在体系,但需补齐短板;西安赢在效率,但要防“一企独大”;合肥有远见,但得接地气;广州有技术,但转型慢;上海有基础,但缺自主。
未来已来:理性消费,安全驾驶,才是正道
作为车评人,我常被问:“现在买油车还是电车?”我的回答永远是:看你的需求,别被数据绑架。如果你年跑2万公里,充电方便,电车省心省钱;如果你经常长途,油车或混动更稳妥。
自动驾驶再先进,也别把命交给机器。我见过太多人开着L2还刷手机,这是拿生命开玩笑。真正的智能,是辅助,不是替代。
最后留个问题给各位车友:你觉得未来十年,哪座城市会成为中国真正的“汽车之都”?是技术领先的上海,还是产能为王的西安,或是全面突围的重庆?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对了,下周我准备试驾尊界S800量产版,想看什么内容?底盘解析?智能座舱体验?还是真实续航测试?留言告诉我,我替大家上车摸真家伙。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