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销仅1台,“国产大G”为何卖不动?

这两年硬派越野市场有多火?看坦克300就知道了——月销动辄四五千台,带出了一波“方盒子”热潮。可就在这个赛道热得发烫的时候,有这么一台车,5月份只卖了1台,它就是被称作“国产大G”的北京BJ80。月销量个位数,听起来挺惨,但问题是——这车真不行吗?还是说,它只是被时代甩在了身后?

我开着这台BJ80跑过戈壁、趟过河沟,也把它开进市区代步。说实话,这车没那么不堪,甚至还有点“硬核老炮儿”的味道。可问题也正出在这儿——它太像一个坚守阵地的老兵,却忘了战场已经变了。

外观:像“大G”?不,它就是冲着“大G”去的

先说最扎眼的——外形。方头方脑,五孔格栅,圆形头灯,外挂备胎,车门铰链外露……这哪是“像”奔驰G级,简直是“对标”G级。当年BJ80刚出来时,不少人说它“借鉴”过度,但放在今天看,这种设计反而成了它的标签——粗犷、直接、不掩饰。

我特别喜欢它的短前后悬设计。接近角39度,离去角33度,纵向通过角25度——这些数字听着枯燥,但实际开起来,意味着你上坡不用怕托底,下坡也不用担心后杠磕石头。有次在越野场地,我跟一台福特烈马长滩版并排走驼峰,BJ80的通过性居然更从容,这让我有点意外。

月销仅1台,“国产大G”为何卖不动?-有驾

车身尺寸不算大,长不到4.8米,轴距2.8米,但宽(1955mm)和高(1985mm)都挺夸张,坐进去有种“被包裹”的安全感。固定式侧踏板不是装饰,是真的方便上下车,尤其穿越野靴时,一脚蹬上去特别顺。

内饰:老,但不糙

坐进驾驶舱,第一感觉是——这内饰,至少是五年前的设计。T型对称中控,大量物理按键,10.25英寸液晶仪表+8.8英寸中控屏,分辨率一般,UI也谈不上精致。但你得承认,这种布局在越野时真好用。

我试过戴着厚手套操作空调和四驱切换旋钮,盲操毫无压力。现在很多新越野车追求大屏、智能化,结果下雨天手套一戴,触屏直接失灵。BJ80反其道而行,保留了机械感,也保留了实用性。

有意思的是,3.0T顶配版居然配了流媒体后视镜和语音识别。这俩功能放在这台车上,像极了给穿迷彩服的老兵戴了块智能手表——有点违和,但用起来还挺香。尤其是流媒体后视镜,在沙地扬尘或雨天时,视野比传统后视镜清晰太多。

月销仅1台,“国产大G”为何卖不动?-有驾

动力与底盘:成熟,但太保守

BJ80目前在售两款动力:2.3T四缸和3.0T V6,都是汽油机。匹配6AT和8AT变速箱。参数上,这两套动力都调得有点“佛系”。

2.3T最大231马力,345牛·米,比自家BJ60的2.0T+48V还弱;3.0T V6也才280马力,420牛·米,对比坦克500那台3.0T+48V(360马力,500牛·米),差距明显。不是技术不行,是调校太保守。

我开过3.0T版本,8AT换挡平顺,低速四驱模式下扭矩放大效果明显,走炮弹坑很稳。但高速超车时,油门踩到底,发动机嘶吼,动力输出却像被捆住了手脚——不是没劲,是出力太慢。

底盘是非承载式车身,前双横臂+后五连杆整体桥,标配后桥差速锁和分时四驱。这套系统我熟悉——简单、可靠、耐造。分时四驱通过旋钮切换2H、4H、4L,逻辑清晰,没有电控延迟。在泥地里陷车时,我手动锁死后桥,配合油门控制,一把脱困,整个过程干脆利落,不靠电子系统“救场”。

月销仅1台,“国产大G”为何卖不动?-有驾

空间与实用性:小中型?它明明是中大型

官方说BJ80是中大型SUV,但车长不到4.8米,乍一听不大。可实际体验下来,空间利用率很高。

我身高178cm,后排头顶两拳余量,腿部两拳多,坐姿舒展,不像某些硬派越野那样“蹲着坐”。后备厢规整,4个28寸行李箱轻松放下,后排还能放倒拉大件。有次帮朋友搬家,塞了台洗衣机,门都能关上。

离地间隙215mm(满载),走非铺装路底气足。有次雨后走一段泥泞土路,旁边一台城市SUV趴窝了,BJ80慢悠悠开过去,底盘一点没蹭。

为什么卖不动?三个字:不“新”

月销仅1台,“国产大G”为何卖不动?-有驾

问题来了——产品力不差,为啥月销就一台?

我跟几个BJ80车主聊过,总结出三个核心原因:

动力系统太老:全系汽油,没混动,没柴油。现在谁买越野车还只看纯油?BJ60都出柴油+48V了,BJ80还在用十年前的动力总成。油耗高,续航短,城市开不友好。BJ60柴油版WLTC油耗8.7L,BJ80要是换上类似系统,油耗肯定更低,但厂家迟迟不动。

内饰太陈旧:2025年了,还在用8.8英寸小屏、老车机系统。年轻人一看内饰,转身就去看坦克、仰望或者方程豹了。不是他们不爱国产,是体验差太多。

更新太慢:两年不改款,三年不换代。市场热度起来时它没跟上,热度下去了更没人关注。反观坦克300,不断推新配色、新版本、新动力,甚至出混动,一直在刷存在感。

月销仅1台,“国产大G”为何卖不动?-有驾

对比竞品:它输在哪?

我们拿它跟坦克500燃油版和福特烈马比一比。

动力:坦克500 3.0T+48V,360马力,500牛·米,参数碾压BJ80;

油耗:坦克500虽然油耗不低,但有轻混辅助,BJ80纯油,城市驾驶更费油;

内饰:坦克500豪华感强,大屏、真皮、氛围灯拉满,BJ80显得像“工具车”;

月销仅1台,“国产大G”为何卖不动?-有驾

通过性:BJ80接近角39度,烈马长滩版30.8度,坦克300城市版33度——BJ80反而是三者中通过性最强的,可惜没人提这个点。

BJ80不是输在越野能力,是输在“全能性”和“新鲜感”。

用户怎么说?

我认识一位BJ80车主,老李,50岁,开运输公司。他跟我说:“这车皮实,三年没大修,越野稳,就是油耗高,市区开像开船,内饰太土,媳妇嫌弃。”

另一位年轻车主小王,90后,喜欢改装。他说:“我喜欢它的造型和机械感,但车机太落后,连CarPlay都不好用,现在都2025年了,能不能给个大屏?

月销仅1台,“国产大G”为何卖不动?-有驾

你看,用户不否定它的硬核实力,但受不了它的“老派”。

未来还有机会吗?

有,但得动真格的。

如果BJ80能做三件事,立刻能重回主流视野:

换装柴油+48V轻混系统:参考BJ60柴油版,120kW/400N·m,油耗低,低扭强,特别适合长途穿越;

月销仅1台,“国产大G”为何卖不动?-有驾

推出增程混动版本:现在“可油可电”的硬派越野是趋势,坦克400Hi4-T、方程豹豹5都火了,BJ80完全可以跟进;

内饰大改:换大屏、新UI、提升用料,至少看起来是2025年的车。

外形不用改——方盒子+五孔格栅就是它的灵魂,改了反而丢了辨识度。

写在最后

BJ80卖不动,不是因为它不够硬,而是因为它太“硬”了——硬在坚持,也硬在固执。

月销仅1台,“国产大G”为何卖不动?-有驾

它像一个坚守传统工艺的老匠人,手艺精湛,但不懂营销,也不愿迎合市场。可问题是,消费者要的不只是“能越野”,还要“开着舒服”“看着高级”“用着智能”。

硬派越野的赛道正在变——不再是纯油独大,混动、增程、电动都在进来。BJ80如果再不更新,恐怕真要成“博物馆车型”了。

你觉得,一台硬派越野,到底该坚持传统,还是拥抱变化?

欢迎各位车友在评论区聊聊:你愿意为一台“纯粹”的越野车买单吗?还是说,你也想要它更智能、更省油、更好开?

月销仅1台,“国产大G”为何卖不动?-有驾

我会认真看每一条留言,也乐意分享更多试驾细节。毕竟,我们聊车,不只是聊参数,更是聊一种生活方式。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