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出招!重点车企账期不超60天,供应商速看最新政策

最近,咱们国家的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工信部,办了一件让汽车行业里很多中小企业老板拍手叫好的大事。

他们在网上开了一个专门的窗口,名字听起来有点长,叫“重点车企践行账期承诺线上问题反映窗口”。

这名字虽然官方,但意思特别实在,说白了就是,如果你是给那些大汽车厂供应零件的小企业,要是车企拖欠你的货款超过了六十天,或者用各种不地道的方法拖延付款,你别自己憋着了,可以直接到这个官方平台上来反映问题,国家给你撑腰。

这事儿一出来,就像在平静的水面扔了块大石头,立刻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工信部出招!重点车企账期不超60天,供应商速看最新政策-有驾

咱们平时买车,光看到汽车厂商在发布会上讲新车多好多好,价格又降了多少,感觉占了多大便宜。

但很少有人知道,一辆车背后有成千上万个零件,这些零件都是由大大小小的供应商生产的。

这些供应商,特别是那些中小规模的企业,他们的日子过得怎么样,货款能不能及时收回来,这直接关系到整个汽车产业链的健康。

工信部这次出手,就是要整治行业里那些“一手拿货,钱慢慢给”的老大难问题。

咱们先来看看,这个新开的“反映窗口”到底管哪些事。

工信部说得很清楚,主要受理四类问题,每一条都打在了车企拖欠款项的“七寸”上。

第一种,就是明目张胆地拖。

比如,在采购合同里,白纸黑字就写着付款期限超过六十天,这就是明摆着不遵守规矩。

第二种,就更有“技术含量”了,属于变着法儿地拖。

比如说,你的货早就送到车企的仓库了,但他们就是不给你办验收手续,迟迟不给你开那张“验收合格”的单子。

要知道,很多合同里约定的六十天付款期,是从拿到这张合格单之后才开始算的。

他在这儿拖你一个月,那所谓的六十天账期不就变成九十天了吗?

还有更过分的,有的车企会说,得等我把车卖出去,或者等我的下游把钱给我了,我才能付你的货款。

这不就是把自己的经营风险,全都转嫁给了上游的供应商吗?

第三种情况,是关于付款方式的。

就是车企不给你现金,非要给你开一种叫“商业承兑汇票”的东西。

这东西听起来挺正式,但本质上就是企业自己打的一张“白条”,承诺几个月后再付钱。

它不像银行承兑汇票有银行的信用担保,它的信用完全依赖于开票的这家车企。

万一这家车企经营出了问题,这张“白条”就可能真的变成一张白纸。

工信部出招!重点车企账期不超60天,供应商速看最新政策-有驾

供应商拿到这种票,如果急着用钱,就只能去市场上找人“贴现”,也就是打折卖掉,本来利润就不高,再被这么一折腾,可能就白忙活一场了。

第四种呢,就是个兜底条款,凡是车企有其他违反《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的行为,都可以来反映。

其实,在工信部正式出手之前,已经有了一波预热。

像一汽、东风、广汽、赛力斯这些国内响当当的汽车巨头,总共十七家企业,都陆续公开发表了声明,承诺给供应商的付款周期不会超过六十天。

当时社会反响特别好,大家都觉得汽车行业的风气要变好了。

可是,真正给这些大厂供货的供应商们,心里却没那么乐观,很多人都是抱着一种“听其言,观其行”的谨慎态度。

一位给大车企供应动力电池的老板就私下里说,承诺是听到了,但具体怎么落实,心里真没底。

他说自己公司现在还有一大笔货款被车企拖着,早就过了期。

车企承诺六十天,但实际操作起来,里面的门道太多了。

从交货、验收到开票、支付,环节非常复杂。

比如就在验收这个环节上给你拖延一段时间,那真正意义上的六十天就很难保证。

供应商们的这种担心,并不是杞人忧天,这背后是汽车行业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一位干了很多年汽车销售的业内人士解释说,汽车制造不像卖矿泉水,它的链条非常长,从采购原材料到最后车卖到消费者手里,整个周期起码要半年。

更关键的是,这个行业普遍存在一种“以产定销”的模式。

比如说,年初的时候,一家车企雄心勃勃地定下目标,说今年要卖五十万辆车。

那它就会要求所有供应商,都按照五十万辆的规模去准备零部件,并且还要在主机厂附近自己建仓库备货。

供应商为了拿到订单,只能硬着头皮上,把大量的资金都投进了原材料和库存里。

可如果市场行情不好,到了年底,这家车企实际上只卖了二十万辆车,那多出来的三十万辆车的零部件怎么办?

车企往往会说,车没卖出去,我也没钱,你这批货的款就先等等吧。

工信部出招!重点车企账期不超60天,供应商速看最新政策-有驾

这一下,供应商就傻眼了,仓库里堆满了卖不出去的零件,占用了大量的资金,这些钱既不能变成现金,也干不了别的,企业的资金链一下子就紧张起来。

说到底,是车企把市场波动的风险,很大一部分都压在了供应商的身上。

除了库存风险,那个“商业承兑汇票”的问题也同样让人头疼。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现金流都是命脉,特别是中小企业,更是如此。

但很多车企为了减轻自己的资金压力,就喜欢用这种“企业白条”来支付货款,最长的付款期限能达到六个月。

供应商拿着这张票,心里七上八下的,生怕到期了兑付不了。

好不容易等到付款了,还可能被找各种理由扣掉一部分钱。

有供应商就感慨,现在供应链上大家面临的是一整套的难题,不仅是账期长,还有零开发费、价格战等等,压力非常大。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事情正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在那十七家做出承诺的车企里,像北汽、上汽这样的国企,就更进了一步,明确承诺了,以后付款不会再用商业承兑汇票这种给供应商增加资金压力的方式。

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说明行业里的龙头企业开始意识到,一个健康的产业链生态,远比单方面压榨供应商要重要得多。

工信部这次设立“告状窗口”,可以说是抓住了问题的要害。

这不仅仅是为了一两个中小企业出头,更是从国家战略的高度,为整个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我们国家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汽车产业变革,电动化、智能化是未来的方向。

在这场全球竞赛中,一个稳定、高效、公平的供应链,就是我们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

如果我们的供应商整天都在为被拖欠的货款发愁,资金链断裂,他们哪还有精力和财力去搞技术研发和创新呢?

一个产业的强大,离不开每一个环节的强大。

所以,工信部的这个举措,可以看作是在为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固本培元”。

它通过给中小企业一个直接发声的渠道,给那些强势的车企戴上了一个“紧箍咒”,督促它们去优化自己的管理流程,去真正尊重合同、尊重伙伴。

接下来,工信部还计划指导行业制定统一的结算支付规范和合同范本,这才是从制度上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可以预见,一个更加公平、透明、共赢的汽车产业生态正在慢慢构建。

这条路可能还很长,但现在迈出的这一步,无疑是至关重要、深得人心的。

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是信心和未来的问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