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聊技术,就想情绪化的讲讲极氪9X。
2025年9月29日之前,45万以上是可以有增程、纯电或插混多种汽车消费选择权的。但从这一天之后,45万以上的新能源汽车消费购买参考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极氪9X。有人说这款车是极氪炫技,还有人说这款车是极氪吓人。在我看来,就炫技了,你能怎么着?就吓你了,你敢不害怕吗?
记得上一次极氪把中国汽车吓一跳,是极氪009。那一晚,极氪009只要发布一个新技术,其他MPV车企就跟风在社交平台解释为什么没用这项技术。有意思的是,上一次极氪009让所有人张嘴解释,这一次极氪9X让所有人闭嘴沉默,因为这款产品上所运用的技术,其他车企想都可能没有想过。或许这就是古人说的“不战屈人之兵”在汽车上的现实写照吧。
大云,极氪9X的产品主理人。实话实说,和大云接触不多,但天生有一个特长,善于旁观任何一个人。记得第一次见这位女性汽车工程师,是在极氪001发布的后台。当时的大云站在舞台彩排时略显羞涩,但背后满屏幕的配置表,让我看到这个女人的野心很大。一个女性去造一辆性能猎装车,注定背后有很多故事。
9X亮相后,和大云有两次交流。与4年多前极氪001发布时相比,尽管大云还是不太能够感知媒体思维想听什么,但大云的眼神坚定多了。在谈到极氪9X的每个技术时,这位女性工程师用的最高频的词语是,“就想……就想……”,前缀全是“这么多年吉利的技术摆在那”。
侵略性,这是我对极氪研发团队的评价。这种侵略不是对商业变现的评价,而是对技术钻研。每次接触吉利大研究院的工程人员,他们给我两种对立的感知,一种是内敛,能不说的就不说,能低调的就低调,不标榜工程师文化,也不炫耀研发投入。另一种是大视野,无论极氪哪一款车,谈到架构、造车流程,这群工程师眼里冒光,甚至一次开玩笑的说,其他车企工程师可能嘴里对外说的技术都是半真半假,但极氪让外界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在造品质车这一点,实事求是的说,吉利任何一个技术研发团队是看不上国内其他车企的。当然,这句话是我的感受,不代表吉利和极氪,但这个感受是只要了解就基本认同的。
为什么?看看极氪9X的技术吧,一辆不是纯电的SUV,电池比纯电动汽车还要大。一辆不是单纯增程或插混的SUV,电机的性能匹配比任何一个汽车产品都好。一个3吨的新能源SUV,百米加速3秒,关键在这么快的速度下,中国车企第一个搭载48V稳定杆让这辆车很稳。至于灯光、内饰、智能,这些消费者感知最强的地方,一个高中老师朋友对这款产品的评价是,“极氪9X让贫穷低调的我都跃跃欲试”。
极氪9X到底做了什么让人这么兴奋?我们先思考一个问题,一辆汽车优秀的维度是什么?一个是价格,另一个是技术。人们当然希望汽车价格越低越好、产品技术越高越好,但经济学注定这两条线不能交集。谁能在又好又便宜上将两条线做到无限接近,谁就是汽车市场的王。过去新能源甚至燃油车,大家往往是一条线主动靠近另一条线,例如丰田的共用化零件和精益生产,是将成本、品控与效率做到极致,例如奔驰的豪华,是将舒适、奢华的唯一性做出性格。但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快速迭代让大家同质化的卷价格,基本都是集成思维下的一套技术、一个平台走天下,剩下的交给营销讲故事。
极氪不是这样!注意,这家车企有个特点,每发布一款战略新车前,都要先讲架构。极氪001的浩瀚架构,极氪9X的浩瀚-S架构等等,架构就是底层逻辑。我来告诉大家这套架构造车的诞生背景。2010年,吉利并购沃尔沃汽车,拿出100多亿开发SPA架构供沃尔沃使用。一个有性格的豪华品牌注定做不到BBA那样的投入产出效率,吉利的效率是打动沃尔沃的敲门砖。懂点汽车的人都知道,欧洲车企擅长的就是合作,凑份子搞研发然后共享技术,沃尔沃和吉利就是这种既独立又合作的关系。
大家发现没有,今天中国许多车企可能会造一两辆不错的车,但基本都在性价比上打转转,很难突破技术创新高线。从2013年成立CEVT到今天,吉利一直讲架构造车,一句话总结就是“底线很高、高线更高”。在极氪品牌上,大家在战略车型上可以读懂后半句。在吉利银河品牌上,大家现在可能也读懂了前半句。
举个例子,极氪9X消费者层面理解的三种动力驱动模式,在常规或短期造车逻辑中是过载的,大家认为不必要一辆车集成三种驱动,并且将电池、性能做到如此极致。如果有车企老板非要团队照葫芦画瓢做,一定是敲敲打打逆向开发,甚至底盘三电交给电池供应商,自己专注在智能或某一个领域,既省钱也省事。
极氪9X的特点,就在于可能在没有这辆车之前,极氪打造浩瀚架构的时候已经给这款产品的雏形留出了技术发挥的空间,甚至和宁德时代的电池开发时间点不相上下,这种前瞻能力,就是架构造车给工程师和产品经理的望远镜,让这些产品开发者把别人看不到或想不到的技术与产品,可以在架构造车的带宽下落实成一款车型,这就是极氪9X的精髓。不相信?你不妨去问问其他车企,能不能照着极氪9X造一辆技术逻辑一样的车?答案无非两种,一种是能但比极氪9X贵得多,一种是不能。
13分钟一万大定订单,看到这张极氪9X的市场成绩单,我喜忧参半。喜在一个45万起售的产品,订单过万不错。忧在一个其他车企做不出来的车,极氪9X的成就可不只是卖多少辆那么简单,而是能给中国汽车或者全球新能源汽车历史留下些什么?
这其实是历史给极氪乃至整个吉利汽车集团布置的使命。大家注意了吗?这次极氪9X上市,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是主讲人。在这一代新能源汽车战略高层中,阿甘有几个优点是其他车企同龄高层不具备的。1、全程参与吉利架构造车全流程的建设,阿甘清楚吉利的家底,不需要在“回归一个吉利”后去适应不同品牌的底层技术。2、全程领导了吉利新能源汽车底层逻辑的建立,对架构造车背后的天地一体、星睿智算、AI云体系战略烂熟于心。3、阿甘总爱说九字真言,给够钱,找对人,走对路,这是一个有定力的战略家。就拿这次极氪9X的亮相,懂的人都明白,阿甘的亮相恰逢其时。
和其他新势力不同,大家喜欢听编故事的时代,无论极氪、领克还是吉利银河甚至吉利中国星,大吉利是不擅长讲外露的故事的,甚至许多话需要别人猜。在过去,猜其实是汽车舆论的专业一部分,分析是一个媒体的基本功课。遗憾的是,现在吹是车企给舆论的精神鸦片。试想一下,如果3C车企拥有极氪9X,他们会人手一张纸巾,梨花带雨的呐喊中国汽车改命的时候来了!
这就给极氪提了个醒,不要把极氪9X仅仅当作一款产品,更不要把极氪9X放到一个市场销售结果导向,这是极氪改命的开始!就像今天我看到一篇媒体报道,他从极氪9X背后的技术诞生地吉利欧洲研发中心讲到德国研发中心,再谈到杭州、宁波和英国考文垂,说真的,不是看这篇文章,我可能都联想不到极氪9X这款产品诞生背后都和哪里有关。不客气的说,单单一个浩思动力,讲给别人就是一本书。因此,我想送给极氪9X一句话,年景好的时候传播是一张纸,越薄越好,卖车就够了!年景不好的时候,传播就是一本书,越厚越好,因为传播就是战略的重塑,是团队认知的重塑、是技术总结的重塑,是消费感知的重塑,甚至是品牌升迁的重塑,这个重塑价值远比订单更值钱。
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想必大家听过。2025年了,即使是新势力,都已经10年了,更不要说脱胎于大吉利又回归于大吉利的极氪。作为中国人,我们当然希望一个拥有核心技术、底层原创的中国车企一夜之间超越奔驰品牌价值,但我们也必须清楚,一个战略支柱产业下的大体系车企,牵一发动全身,“一个吉利”的战略是所有车企未来1-2年的必经之路,但李书福的魄力不仅比其他车企启动得早,而且变得十分彻底。在这样的变革下,极氪需要时间和定力,让产品在市场上渗透一段时间,做到外松内紧,这考验着一个吉利的战略调整力。
相比产品,我更关注极氪为代表的吉利战略竞争力。昨天的千里科技,李书福展现了不一样的汽车格局,他没有满嘴喊着打打杀杀,而是理性的给“聪明人”更大的空间和机会。在短线发展的时代,没有人听懂李书福的话,但5-10年后人们回头看才发现,任何行业都不可能允许出现“黑寡妇”,美美与共是长期主旋律。今天的极氪9X,吉利也没有彻底露出獠牙,甚至“重新定义40万以上新能源造车标准”这句话,想来想去我还是放到了末尾,因为这不太符合吉利的气质。如果单纯算计赚钱、卖车,那不是李书福和吉利最感兴趣的事情,有人会问,不对卖车感兴趣吉利对什么感兴趣。上网搜搜吧,李书福的梦想是让中国汽车跑遍全世界!有了这个格局,也就理解了极氪9X这款产品的故事,极氪不是要干掉谁,而是要让中国汽车扬眉吐气的说,这就是我们一点一点原创造出来的,你想不到也做不到,这才是一个中国向上发展的品牌应该思考的事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