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家央企的成立,不是在京沪深,也不在江浙沪,而是在重庆。长安汽车带着“央企”身份,像一颗颗带着新能源电芯的车轮,滚滚驶入西南山城,也驶入了中国经济新棋局的风口浪尖。要说央企,多得像家长手里的遥控器,翻着翻着永远有新频道。可在重庆,长安汽车这个代表着改革开放后大刀阔斧国企基因的名字,终于成了王者中的第100号选手。
先别急着鼓掌。毕竟,成立一家央企并非只是换个logo、挂块牌子。表面看,是兵装集团原汽车业务剥离升级,长安汽车、辰致集团和长安汽车金融等“亲兄弟”组团,披着“长安汽车集团”的新外套亮相。背后,是国资委这支“大手”挥动资源重新洗牌,重庆成了受益巨大的一方——家门口出央企,这不比“中学小卖部转型无人便利店”更值得炫耀吗?
细数家底,长安汽车公司注册资本达200亿,资产总额超过3000亿元,拥有员工11万人,三大新能源品牌阿维塔、深蓝、长安启源悉数在列。2023年,销量创新高、营收强劲增长,放眼中国造车版图,足以排进前三甲。再说新目标,整车年销量2030年迈向500万辆,新能源要占60%,海外要吃下30%,还要大步流星冲击全球前十。听听这排面,不愧是“新央企”!
当然,成立第100家央企,重庆与长安皆大欢喜。对重庆,此举意味着首个央企总部落户,地位与西部经济引擎齐飞,智能网联汽车之都的目标更加实在。市里亲自下场,长安既是摇旗呐喊的名片,也是“抓手”,既出汽车又带金融,又能引政策和资源。对长安,则是丢开母体负担,更轻装走向国际,把传统的“贸易型”海外业务彻底升级为更具底气的“本地化”生产和销售。毕竟,谁不想成为下一个比亚迪或者吉利,把中国新能源造车的旗帜插遍五湖四海?
企业战略如何读?喊口号谁不会,重要的是兑现。长安中国的高管团队多为“老人”坐镇,“朱华荣+赵非+谭本宏”铁三角掌舵集权。5年内要推出50多款新能源车型,各品牌差异化打法。启源对准主流家庭,深蓝则要俘获年轻消费者,阿维塔则打造高端智能豪华车。一个主攻基本盘、一个追逐新潮流、一个对标特斯拉甚至保时捷。定位相当清晰。
说到技术和创新,中国长安丝毫不虚。智能汽车机器人、飞行汽车、具身智能——这些听起来像科幻电影的项目如今写进了行动书,重庆和成都两地数字产业底盘,又能为长安提供厚实的试验田。从黑灯工厂到“渝车出海”,再到国际标准制定,一步步把“制造”变成“智造”,把“出口”变成“扎根”。
当然,“新官上任三把火”,长安目前的成绩单也不含糊。2024年销量逼近300万,新能源销量同比大幅增长。在深蓝品牌带动下,年轻用户市场迅速崛起,全新车型计划如开会点名般排到五年后。阿维塔与华为、宁德时代这些科技龙头结盟,协同创新的路子越走越宽。
说到底,中国长安汽车的华丽转身,不只是企业自身命运的改写,更是中国制造升级、央地互动、区域平衡、产业创新的缩影。作为西部首家央企总部,它既要带动成渝经济圈,也要为中国汽车在全球博弈中争得一席之地。政策东风、市场引擎、技术创新“三驾马车”齐奔,谁说这不是新时代国企改革的一次漂亮“弯道超车”?
结尾留白:第100家央企的号角吹响,重庆道路两旁的梧桐树下,将迎来一批批新能源汽车驶向世界。长安的“向前”,又何尝不是整个中国制造的新起点?活跃在西部的这些新央企,会不会像20年前的那批弄潮儿一样,让世界地图上的红点变得更大?等风来,不如推自己一把。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