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终于不装了!一纸禁令,戳破了特斯拉吹了8年的设计谎言

讲真,最近特斯拉在北美搞了个骚操作,把Model Y头顶那块巨大的玻璃锅盖给摘了,换成了普通车顶。当地老铁们跟过年一样,高呼“这哪是减配,这是史诗级加强!”。

结果你猜怎么着,咱们这边的Model Y车主,还在为夏天怎么在车里铁板烧自己而发愁。除了这个,更典中典的是那个薛定谔的门把手,时灵时不灵,一到冬天就跟你玩冰封play,一出事故就直接自闭,突出一个“你想出来?没门!”。

一边是北美人民享受着“拨乱反正”,一边是咱们中国市场的韭菜被所谓的“科技感”反复收割。我都不想说这是双标了,这简直就是大型PUA现场。美国车企那帮产品经理是不是觉得,只要PPT做得够炫,咱们就能把安全和实用这种东西当成时代的眼泪?幸好,我们的监管部门终于不装了,摊牌了,直接掀了桌子。

聊起新能源车这些花里胡哨的玩意儿,特斯拉绝对是那个带头整活的“精神小伙”。想当年,它带着隐藏式门把手、全景天幕和一块大到能打麻将的中控屏杀进中国,给所有人都洗了个脑,仿佛车里没这三样,你都不配叫智能电动爹。

监管终于不装了!一纸禁令,戳破了特斯拉吹了8年的设计谎言-有驾
监管终于不装了!一纸禁令,戳破了特斯拉吹了8年的设计谎言-有驾

但这些被吹成“跨时代创新”的东西,在中美两个服务器里,完全是两套代码。就说那个玻璃锅盖,特斯拉官网当年吹得天花乱坠,“让你拥抱星辰大海”,实际上是让你拥抱夏天的太阳。北京一哥们儿说,夏天开车跟进了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一样,不开空调是桑拿,开了空调是冰火两重天,最后只能含泪贴上LOW到爆的铝箔棉,感觉自己像在开一辆移动烧烤车。

然而扭头一看北美,人家说砍就砍了,用户一片叫好。这种基于用户反馈的“敏捷开发”,怎么到了中国市场就变成了“已读不回”?就问你气不气?

监管终于不装了!一纸禁令,戳破了特斯拉吹了8年的设计谎言-有驾

更要命的是那个隐藏式门把手,这玩意儿已经不是糟心了,是索命。从2018年开始,美国那边关于特斯拉车门打不开的投诉就没停过。可这设计,愣是在咱们这儿当成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卖了这么多年。2024年数据都出来了,车门把手故障引发的事故暴涨,十个里面八个都是这种“我不说你都不知道我在哪”的隐藏式设计。车主撞车了,门把手弹不出来,消防员拿着撬棍都不知道从哪下手,只能眼睁睁看着车主在里面表演密室逃脱。

这根本就不是造车,这是在开玩笑!

直到我们的工信部实在看不下去了,甩出一份征求意见稿,指着鼻子说:全隐藏式门把手,不准用了。这时候特斯拉才慢悠悠地发个声明:哦,我们考虑重新设计一下。这态度,跟在北美那边滑跪的速度比,简直是乌龟和火箭的区别。说白了,这帮美国车企就是看准了早期中国市场人傻钱多,觉得只要把车壳子做得像个UFO,就能噶韭菜。至于韭菜的死活,那不重要。

监管终于不装了!一纸禁令,戳破了特斯拉吹了8年的设计谎言-有驾

这些所谓的“炫技设计”,本质上就是一场精心计算的骗局,它们在乎的不是“科技感”,而是如何用“科技感”这个词,去包装一个成本极低的解决方案。

监管终于不装了!一纸禁令,戳破了特斯拉吹了8年的设计谎言-有驾

隐藏式门把手号称能降低风阻,多跑几公里。我作为一个中年人,我跟你说,你为了那几公里续航,牺牲掉紧急情况下的逃生机会,这笔账怎么算都是亏的。这玩意儿对续航的帮助,可能还不如你开车前少喝一杯奶茶来得实在。

全景天幕就更坏了菜了。车企说给你诗和远方,实际上是把传统天窗那套复杂的电机、滑轨、排水槽全省了,换上一块高强度玻璃。业内人都算过账,一个带开启功能的传统天窗,成本动辄三五千上万,而一块不能开的玻璃锅盖,成本可能就1500。省下来的钱,哗哗地流进了车企的口袋,留给你的,是夏天烤、冬天冷、还不能开的“三不”体验。这哪是创新,这是压缩毛巾式的创新,看着挺大,一用就没了。

监管终于不装了!一纸禁令,戳破了特斯拉吹了8年的设计谎言-有驾

还有那个取消实体按键的设计,也是典中典。特斯拉带的头,把所有功能都塞进一个大屏幕里,美其名曰“极简”。我告诉你什么叫极简,就是把所有按键的开模成本、设计成本、制造成本,全都“极简”掉了。你高速上想调个空调,得在二级甚至三级菜单里戳半天,眼神离开路面那几秒钟,可能就是从人间到仙界的距离。写到这我突然觉得,把车企比作是在修仙渡劫可能有点侮辱修仙了。人家修仙好歹是真的拼命,车企这帮人,看起来更像是在拼命省钱。

监管终于不装了!一纸禁令,戳破了特斯拉吹了8年的设计谎言-有驾
监管终于不装了!一纸禁令,戳破了特斯拉吹了8年的设计谎言-有驾

所以,从一个纯粹的资本家视角来看,你甚至得佩服他们。他们成功地把一个减配行为,包装成了技术进步,还让你心甘情愿地掏钱,并为之辩护。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监管终于不装了!一纸禁令,戳破了特斯拉吹了8年的设计谎言-有驾

面对这种几乎是掀桌子式的成本控制,难道我们就只能忍着?当然不。中国市场已经不是那个你说什么就是什么的蛮荒之地了。我们的车企和监管,已经开始联手反击了。

国产车企早就悟了,他们发现,最好的营销,就是做个人。比亚迪海豹,用半隐藏式门把手,还给你留了个物理开启的后门,断电了也能开。问界更绝,直接把“断电可开”写在配置单里当卖点,生怕你不知道。这就叫什么?这就叫安全感。就连宝骏云海这种十万不到的车,都老老实实用传统门把手,人家直接说了,咱不玩虚的,回归便利和安全的本质。

同行看了也得傻。这种朴素的价值观,简直是对那些“科技教”的降维打击。

而监管的出手,就是最后的雷神之锤。工信部一纸文件下来,直接把全隐藏式门把手送进了历史的垃圾堆。政策一出,你看特斯拉不也麻溜地表示要改了?这就说明,他们不是不能改,是以前觉得改的成本,比维持现状的利润要高。现在监管把天平给你压过来了,你不动也得动。

我甚至觉得,这只是一个开始。今天禁了隐藏门把手,明天是不是就该规范一下那个反人类的中控大屏交互逻辑?后天是不是该要求全景天幕必须标配物理遮阳帘?

讲真,监管部门的这一锤子,砸掉的不仅仅是一个有毛病的设计,更是砸掉了某些外企长期以来的傲慢。它重新定义了一个标准:汽车,首先是为人服务的工具,然后才是什么“第三空间”、“科技潮玩”。别再跟我扯那些虚头巴脑的了,先把门把手给我装明白,先把空调实体键还给我。

就问你怕不怕?反正我是不怕了,因为我们的牌桌上,终于有人敢掀桌子了。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