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玛莎拉蒂狂降54万,豪车为何拼不过国产?

前几天在朋友圈看到一条消息,差点以为自己眼花了——玛莎拉蒂,就是那个印着三叉戟标志的意大利豪车,居然卖到了35万多!要知道,这车的吊牌价可是接近90万啊。这波操作,连我这个看了十几年汽车圈的人都有点懵。

你可能会问,这是哪家4S店在搞促销?还真不是个别门店的小打小闹。最近全国好些地方的玛莎拉蒂展厅,都在社交平台上发这个消息。说的是他们家的纯电动SUV,那款叫Grecale Folgore的车,裸车价直接砍到35.88万。算算账,比官方定价足足便宜了54万块钱,这折扣力度,说是骨折都不为过。

有个朋友在汽车销售圈混,他跟我说,这次降价可不是闹着玩的。有家新开的门店,一口气拿了七八十台现车,专门用来做促销。才一个多月时间,就卖出去一半了。买的人里头,本地的有,外地专门跑过来抢车的也不少。看来这价格,确实打动了不少人。

说到这儿你可能心动了,觉得36万能开上玛莎拉蒂,挺划算的。先别急,事情没那么简单。这个价格只是个起步价,想要达到燃油版的外观配置,还得另外加钱选装。七七八八算下来,真正开走大概要40万出头。不过话说回来,就算40万,跟原价比起来也是省了大几十万。

这让我想起了七八年前的事。那会儿玛莎拉蒂在国内可是红得发紫,2017年在中国卖出去1万4千多台,比在其他任何国家都卖得好。更有意思的是,买这车的人里头,女性占了四成,这比例在海外才5%。那时候开辆玛莎拉蒂出门,回头率不要太高。

谁能想到,风向说变就变了。从2018年开始,玛莎拉蒂的日子就不太好过了。去年全年在中国才卖出1200多台,跟高峰期比,跌了九成还多。今年前9个月,数字更难看,只交付了1000台出头。这销量,连很多国产品牌都比不上了。

百万玛莎拉蒂狂降54万,豪车为何拼不过国产?-有驾

玛莎拉蒂为啥混成这样?说白了,就是产品跟不上时代了。

咱们先说说这台纯电SUV的真实水平。厂家宣传续航533公里,听着还凑合。问题是实际开起来呢?按照正常路况,能跑个四百来公里就不错了。你想想,现在国产电车动不动就六七百公里的续航,人家玛莎拉蒂这点续航,确实有点拿不出手。

再说智能化这块。现在买车的人,谁不看重车机系统好不好用?国产车的车机,语音控制、导航、娱乐功能,那是应有尽有,还能在线升级。玛莎拉蒂呢?有车主吐槽,它的车机压根不能联网升级,辅助驾驶功能也就是个定速巡航。这配置,放在现在这个年代,真的有点说不过去。

豪华感这个事儿,就更有意思了。买玛莎拉蒂的人,图的不就是那份气派和品质吗?结果有车主反映,内饰做工一般般,用料也没想象中那么考究,坐进去的感觉跟预期有落差。反过来看看小米、蔚来、理想这些国产牌子,人家在豪华感营造上下的功夫,那是实打实能感受到的。

你说玛莎拉蒂冤不冤?其实也不能全怪它。整个超豪华品牌都在挨打。宾利、劳斯莱斯这些牌子,销量也在往下掉。新能源这股浪潮来得太猛了,传统豪车那套玩法,确实不太灵了。

有人说,玛莎拉蒂这是破罐子破摔,自毁品牌。我倒不这么看。它现在的处境,其实挺尴尬的——不降价,车卖不出去,公司账面上的数字越来越难看;降价吧,又怕把品牌形象搞砸了。左右为难,只能选个损失小点的办法。

玛莎拉蒂中国这边的负责人,一个叫朱莉的法国女士,也承认了他们遇到的困境。她说得挺坦诚,公司正在想办法变革,想在保留品牌底蕴和适应中国市场之间找个平衡点。

百万玛莎拉蒂狂降54万,豪车为何拼不过国产?-有驾

具体怎么变呢?车型上,他们现在好几款车都出了纯电版本,跑车、SUV、敞篷都有。喜欢传统燃油车的客户,他们也没放弃,还在继续研发。听着计划挺美好,落地能不能见效,就不好说了。

眼下他们把重点放在修炼内功上——跟经销商关系搞好点,把客户服务做细致点。长远来看,想提升在中国的反应速度,精简团队,让决策快一点。营销方面,搞些文化活动,维护车主群体。这些动作都没错,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赶上市场变化的速度。

说句实在话,玛莎拉蒂的遭遇,给所有传统豪车品牌上了一课。以前靠着品牌名气就能躺着赚钱的日子,是真的过去了。现在的消费者精明得很,你给我讲情怀讲历史,我更在乎你能给我带来什么实际体验。

尤其是年轻一代买家,他们从小看着国产品牌长大,对洋品牌没那么迷信。你玛莎拉蒂有百年历史怎么样?续航不行,智能化不行,性价比也不行,我凭什么买你?这个道理,看似简单,真正想通并且做出改变,太难了。

有个做车评的朋友跟我聊天,他说了句挺扎心的话:“90万的玛莎拉蒂和36万的玛莎拉蒂,开出去给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前者是成功的象征,后者可能就是个笑话。”这话虽然难听,却道出了品牌价值的残酷真相。

你想想看,花36万买台玛莎拉蒂,开到路上,懂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打骨折买的。这种心理感受,跟花同样的钱买台配置拉满的国产车,完全是两码事。前者尴尬,后者坦荡。

百万玛莎拉蒂狂降54万,豪车为何拼不过国产?-有驾

可话又说回来,真要是有人不在乎这些,就是想体验一把开玛莎拉蒂的感觉,36万能实现梦想,也不是不能理解。每个人的消费观不一样,只要自己觉得值,那就是值。

放眼整个汽车行业,玛莎拉蒂的困局,其实就是一面镜子。它映照出来的,是整个传统汽车工业在新时代面临的阵痛。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豪华品牌,现在不得不低下头来,跟比亚迪、小米、蔚来这些后起之秀同台竞技。

最讽刺的是什么?就在几年前,这些国产品牌还在仰望玛莎拉蒂,琢磨着怎么能做出类似的豪华感。转眼间,角色就倒过来了。现在是玛莎拉蒂在研究国产品牌的打法,学习人家怎么做智能化,怎么跟用户互动。

这种变化,来得太快,快到让很多人还没反应过来。就像那个段子说的,打败你的往往不是同行,而是跨界进来的野蛮人。国产新势力就是这么一群“野蛮人”,它们不按传统汽车行业的套路出牌,反而杀出了一条血路。

36万的玛莎拉蒂,到底是捡漏的好机会,还是品牌价值崩塌的开始?这个问题,每个人心里都有不同的答案。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汽车行业的天,已经变了。那些抱着老黄历不放的品牌,迟早要被时代抛下。

玛莎拉蒂能不能翻身?说实话,我不太乐观。电动化、智能化这两座大山,它既没有特斯拉那样的技术积累,也没有国产新势力的本土化优势。夹在中间,左右为难。除非它能拿出点真正颠覆性的东西,不然光靠降价,只是饮鸩止渴。

最后想问问大家,如果让你花36万选车,你会选玛莎拉蒂这个牌子,还是配置拉满的国产电车?或者说,你觉得豪华品牌的光环,在今天这个时代,还值多少钱?欢迎留言聊聊你的看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