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混动跑了50万公里不换电池,比亚迪DM-i亏电后油耗3.9L,老司机算完账才发现这两套系统压根不是一回事儿
上个月在高速服务区遇到辆秦PLUS DM-i,车主正给电池预热准备快充。旁边停着台开了十几年的普锐斯,出租车司机正往油箱加油。两人聊起来,插混车主说自己一周充两次电,基本不怎么烧油;出租司机笑着说他这车电池从没管过,跑了快六十万公里了。当时就觉得,这俩混动技术看着都叫混动,其实路子完全不一样。
丰田那套THS系统,说白了就是个不需要充电的油电混合装置。核心是行星齿轮组,能让发动机和电机配合得天衣无缝,该谁干活谁干活,不存在传统变速箱那些顿挫。电池容量小得可怜,一两度电而已,但人家根本不需要你去操心充电这回事。用的是镍氢或者小容量三元锂,关键是充放电只用中间那百分之四十的区间,所以特别耐造。北方冬天零下三十度也能正常启动,靠的是发动机余热给电池保温。
这套系统的逻辑很简单——低速时电机带着走,中速发动机和电机一起干,高速直接让发动机接管。整个过程丝滑得像抹了油,城市工况百公里四升多点,高速能跑到四升左右。关键是你不用改变任何用车习惯,该加油加油,该跑长途跑长途。保养也简单,换换机油机滤就行,费用五六百块钱,全国一千多家店随便修。
比亚迪DM-i走的是另一条路。这套系统核心思想是“能用电就不烧油”,配了个十几二十度的刀片磷酸铁锂电池包,支持家用桩和快充。发动机热效率做到了百分之四十三点多,但它主要任务不是直接推车,而是在最经济的转速区间发电给电机用。城市里开,百分之九十九的时间都是电机在干活,安静得跟纯电车似的。
这车如果你有充电条件,能跑一百二十公里纯电,基本上通勤完全不烧油。算下来一年油费可能就两千块。但要是长期不充电当油车开,虽然亏电油耗也就三点九升左右,总觉得有点浪费这套系统的潜力。电机功率大,低速提速那叫一个快,推背感很明显。不过亏电跑高速的时候,发动机一直转着发电,噪音会比丰田略明显一些。
电池这块儿学问也不少。丰田用的镍氢或小三元,能量密度不高但胜在稳定,浅充浅放用个十五年不成问题。比亚迪刀片电池能量密度到了一百四十,针刺实验都不起火,安全性倒是没得说。但磷酸铁锂天生怕冷,好在加了预热系统,零下二十度还能保持七成续航。两种路线各有道理,丰田追求免维护长寿命,比亚迪要的是高能效可充电。
开起来感受差别挺大。丰田那个平顺性没得挑,尤其零到六十公里这段,完全感觉不到动力切换。但电机功率小,急加速还得等发动机配合,反应稍微慢半拍。比亚迪有电的时候,电机一百四十多千瓦直接推,零到五十眨眼就到。城市道路基本听不见发动机声音,六十公里时速车内噪音测出来才五十八分贝。高速巡航丰田更从容些,发动机直驱效率高,噪音控制也更好。
实际油耗数据更说明问题。北京广州那种拥堵路况,卡罗拉双擎能跑四点三升,秦PLUS亏电状态三点九升。但如果秦PLUS保持充电习惯,综合油耗能压到一点五升,这差距就拉开了。跑高速俩车都是四升出头,几乎没区别。关键看你有没有充电条件,有桩的话比亚迪三年能省七千多块油钱。
保值率这事儿,丰田混动向来硬气。RAV4双擎三年能保七成多,二手市场抢着要。比亚迪上市时间短,目前三年保值六成五左右,不过二手成交量涨得快,价格也在稳住。长期持有的话,使用成本优势会慢慢显现出来。
车机系统压根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丰田还在用传统屏幕,连个OTA都没有,语音识别也就听听指令。比亚迪十几寸旋转大屏,啥应用都能装,语音助手挺聪明,还能外放电带个电磁炉出去野餐。年轻人可能更吃这套。
看了一圈车主反馈,丰田用户说得最多的是“省心耐用”,抱怨车机落后内饰老气。比亚迪车主喜欢“用电真香配置高”,吐槽亏电跑高速有点吵。有桩用户满意度能到九成多,没桩的就掉到七成多。丰田用户不管怎么用,满意度基本稳在八成五。
说到底,这俩系统根本不是竞品关系。丰田适合那种不想操心、加油就走、跑哪儿都行的用户。比亚迪更对口有充电条件、主要城市通勤、愿意为省钱费点心思的人。三十五岁往上的可能更认丰田那份稳当,年轻点的会被比亚迪的科技感和经济性吸引。选哪个,得先问问自己有没有充电桩、一年跑多少公里、更在乎省心还是省钱。想明白这几个问题,答案自然就出来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