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车市变天?中国车企才是“真香”警告!
要说最近汽车圈里最热闹的,那必须得是东南亚市场。
这块以前被日系车当成“后花园”的地方,如今可是风云突变,中国车企带着新能源汽车,直接杀了个“七进七出”,搅得整个市场都变了天。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话说回来,这年头,谁还没听说过比亚迪、五菱、奇瑞这些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攻城略地的事儿?
就拿最近的印度尼西亚国际车展来说,十多家中国车企扎堆亮相,纯电、混动车型那是应有尽有,恨不得把整个展馆都变成“中国新能源车展”。
小鹏汽车更是直接宣布,印尼成了它在全球首个落地本地化生产的国家,第一辆印尼产的小鹏X9,当场就交到了当地车主手里,这速度,简直是“中国速度”的完美诠释。
当然,光靠整车企业单打独斗肯定不行,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也紧随其后,加快了在东南亚的布局。
这可不是简单的“出口”,而是实打实的“产业链协同出海”。
就像长城汽车在泰国建厂,旗下的蜂巢能源、诺博汽车、精工汽车等零部件企业也跟着一起落地,这架势,是要在东南亚打造一个完整的汽车产业链生态圈。
为什么中国车企能在东南亚这么火?
说白了,还是靠“物美价廉”这四个字。
中国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不仅技术过硬,而且价格也比日系车更有竞争力。
再加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以及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中国车企在东南亚发展,简直是如鱼得水。
这厢中国车企高歌猛进,那厢日系车却有点“hold不住”了。
销量下滑、工厂关闭…各种负面消息不断。
为了降低成本、保持竞争力,丰田甚至开始向中国零部件企业抛出橄榄枝,这在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儿。
据报道,丰田不仅在泰国采购中国企业生产的零部件,还呼吁当地的一级供应商也采购中国零部件厂商的产品。
要知道,这可是日本大型车企首次推动中国零部件企业在东南亚为自己配套,这信号,够明显了吧?
当然,日系车企也不是完全坐以待毙。
它们也在积极转型,试图在电动汽车领域扳回一局。
但问题是,中国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积累了足够的优势,无论是技术、成本还是产业链配套,都比日系车更有竞争力。
再加上中国企业在东南亚构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集群,从建厂选址到技术标准,都是按照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来重构的,这和日系车企以传统内燃机业务为主的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
所以说,东南亚车市的这场变革,不仅仅是中国车企和日系车企之间的竞争,更是两种发展模式、两种产业链体系之间的较量。
中国车企凭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先发优势和全产业链布局,正在重塑东南亚汽车产业链格局。
至于未来谁能笑到最后,那就要看各自的本事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车企在东南亚的崛起,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