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手车市场掀起了一股“0公里二手车”的热潮,新车上牌后转手当二手车卖,这种看似划算的交易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隐患,让二手车商们叫苦不迭。
“0公里二手车”的诱惑与陷阱
“0公里二手车”指的是那些已完成车辆登记手续,但实际行驶里程几乎为零的新车。由于价格比新车便宜20% - 30%,一度成为不少消费者的折中选择,尤其受到年轻人、网约车司机和海外淘车客的青睐。
然而,这种看似划算的交易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陷阱:
首任车主权益丧失: 多数新能源品牌将终身三电质保、免费OTA升级等服务与首任车主绑定,一旦车辆过户,相关权益自动终止。这意味着二手买家将承担高昂的维修成本。
车辆存在隐患: 一些“0公里二手车”可能存在电池衰减、软件版本滞后等问题,一旦出现故障,难以向消费者交代。
价格体系混乱: “0公里二手车”的大量出现,打破了原有的二手车市场供需平衡与价格体系,导致二手车商利润下降,甚至出现亏损。
“0公里二手车”的来源与影响
“0公里二手车”的来源多样,包括经销商为冲量而上牌的库存车、退订车,以及销售人员以个人名义购买后再流入市场的车辆等。
这种销售模式对整个汽车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手车商利润下降: “0公里二手车”的出现,导致二手车商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和混乱。
车企利润空间压缩: 虽然这种销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去库存,但也压缩了车企的利润空间,甚至加剧亏损。
消费者面临风险: 购买“0公里二手车”看似价格实惠,实则面临丧失首任车主专属权益、车辆存在隐患、转售价格贬值更多等风险。
扰乱市场秩序: “0公里二手车”扰乱了新车销售与二手车交易的正常秩序,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造成市场数据失真。
监管加强,市场回归正轨
随着“0公里二手车”乱象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关部门也开始行动起来。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召集车企和相关行业机构等开座谈会,规范整治“0公里二手车”乱象,同时引导二手车出口。
未来,有关部门还需加强对二手车注册和入市的监管,建立健全车辆全生命周期溯源系统,明确行业管理规范,严控上牌即转售行为。车企也应告别“数据崇拜”,专注于提升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和服务等内在竞争力。消费者在选购车辆时,也应擦亮双眼,不能只看价格,更要关注产品品质和服务保障。
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让汽车市场回归正轨,让二手车商重新找回盈利的空间,让消费者买到放心的车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