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固态电池大展宏图,超越我国二十年?我国明年实现规模生产

固态电池的比拼现在真是激烈得不得了,前阵子,奔驰也放出话来,称他们的一款试验车用上了固态电池,跑了超过1200公里,一口气没停,也没充电,效果挺让人震惊的。

难道这就意味着欧洲在固态电池的比拼中占了优吗?其实,我国在这方面的脚步更稳健,国内的电池巨头预计到2026年就能实现全固态电池的量产。换句话说,欧洲如今的高调,其实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

欧洲固态电池大展宏图,超越我国二十年?我国明年实现规模生产-有驾

欧洲车企只是进入测试阶段

据奔驰介绍,他们在固态电池方面搞了个大动作,这次试验用的固态电池组性能竟然达到了450 Whkg,传说比传统锂离子电池提高了25%。不过啊,电池的重量和体积跟老一套的差不多,也就是说,性能飞跃的同时,外形和重量还基本保持了一致。

你这个情况呀,说明奔驰的固态电池表现挺不错的,能跑1205公里还没充电就到终点,那续航确实很牛。不过呢,这是不是代表欧洲的车企在固态电池上已经甩开一截,还得看更多性能数据和实测结果,毕竟单一表现不能代表一切,毕竟目前全球这玩意儿都在不断追赶和改进中嘛。

欧洲固态电池大展宏图,超越我国二十年?我国明年实现规模生产-有驾

其实情况没这么简单。别光盯着欧洲车企的技术发展,也别忽略欧盟这些年围绕新能源出台的政策走向,过去十年里基本上都在变来变去。欧洲一开始就打算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转型,可说政策的方向却屡次调整,真是折腾个不停。

就拿新能源车的电池来说,欧盟一直到去年夏天才推出最新的《电池战略研究与创新议程》,这能体现出他们在政策支持方面确实有点滞后。没有强有力的政策撑腰,企业要搞固态电池啥的新能源技术,动力就不足,发展起来可就困难多了。

欧洲固态电池大展宏图,超越我国二十年?我国明年实现规模生产-有驾

这主要是因为欧洲的汽车厂商起步早,绝大部分都依赖传统燃油车作为主力。过去十年,这些企业都不太愿意放弃多年积累的核心业务,尤其在全球市场上,有些厂商还抱有固有观念,认为传统燃油车还能和新能源车平起平坐。

很明显,他们低估了形势发展。我国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十年前街上跑的车大多是合资车,而且基本都是德国品牌。可眼下,街头的新能源汽车数不胜数,而且光看品牌,不论动力类型,国产品牌已经把合资车远远甩在了后头。

欧洲固态电池大展宏图,超越我国二十年?我国明年实现规模生产-有驾

这事儿充分说明,欧洲车企对未来发展规划搞错了走势,要是他们当年早早就开始推动新能源车的研发和转型,也许在现在的国内市场还能站稳脚跟。倒不是说国外的汽车品牌完全被挤出市场,只不过他们的份额掉得太凶猛了。

所以说啊,还是那话,在新能源转型这块,欧洲车商们并没提前布局。既然没有提早做好准备,要想在最新的固态电池技术上取得真正的突破,难度那可是大大增加了。

欧洲固态电池大展宏图,超越我国二十年?我国明年实现规模生产-有驾

换句话说,不管是奔驰还是其他公司,现在在固态电池这个领域都还在试验阶段,什么时候能真正投入使用,谁也说不好。而且,欧洲的汽车企业也不得不坦白,新能源电池的龙头企业目前都在东方,西方还没占到有什么优势。

在这种环境下,我国在新兴技术领域对欧洲的公司基本上是一边倒的领先,不管他们愿不愿意承认,实际上在这个领域他们确实已经掉队了。不过,他们心里肯定还是不甘心落后,所以现在只能靠着一些虚晃一枪的姿态来搪塞过去。

欧洲固态电池大展宏图,超越我国二十年?我国明年实现规模生产-有驾

这种心态之前在日本车企身上也曾出现过,况且比欧洲车企表现得更为明显。不过,即使如此,日本的汽车厂家还是没有取得真正的突破,没有带来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丰田曾宣称技术领先中国20年

这些年,丰田一直在汽车行业走在前面,而且早早就表态要发展新能源汽车。听说之前他们花了1.5万亿日元专注于固态电池技术的研发,他们宣称拥有的相关专利已经超过了1300项。

欧洲固态电池大展宏图,超越我国二十年?我国明年实现规模生产-有驾

尽管如此,实际上丰田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难免带点惰性。这种惰性,也就是他们靠传统燃油车多年积累的优势,成绩斐然,全球销量一直是名列前茅,连续多年出口量都稳坐第一把交椅。

正是因为这种心态,导致了骄傲情绪滋长,对于新能源的研究和投入也变得漫不经心,没有采取真正有效的措施。就这样,不管是丰田还是日本其他汽车公司,最终都让新能源车发展的宝贵窗口期白白错失了。

欧洲固态电池大展宏图,超越我国二十年?我国明年实现规模生产-有驾

他们自己没有得到提升,而我国的企业也不给他们再翻身的机会。到了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总数增长了57.4%,超越日本,成了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日本人终于意识到问题所在,可一切已经太迟了。

最突出的表现还是在国内的汽车市场,和德国车一样,曾经的日本车在国内也是占据着绝对的主导位置。但是仅仅十来年时间,街上的日本车就变得少得可怜,甚至逼得一些日本车企不得不放弃咱们国家的市场。

欧洲固态电池大展宏图,超越我国二十年?我国明年实现规模生产-有驾

直到现在,除了丰田和本田这两个大牌厂家之外,像三菱、铃木这些日本汽车在我们国家的市场上几乎看不到踪影了。这背后,主要还是因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速度快得惊人。

日本人错过了发展的大好时机,想后悔也找不到合适的办法补救。眼看在新能源和固态电池这些关键技术上已经全面落后,他们只好本能地否定新能源汽车,甚至连丰田的社长丰田章男都公开表示,电动车不怎么样,和燃油车比起来差远了。

欧洲固态电池大展宏图,超越我国二十年?我国明年实现规模生产-有驾

不过,再怎么抵抗,也挡不住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换句话说,日本的汽车公司不光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而且就算过去了,想追赶也得加紧脚步,除非他们真打算放弃这条路。很明显,包括丰田在内,他们都不打算就此放弃,仍在拼命努力追赶。

可是在研发和制造方面,似乎并没有真正动真格,结果固态电池这块一点新动态都没有。丰田之前还宣称到2026年就能全面搞定固态电池,可后来这个时间又往后推到2030年。接下来情况咋样,恐怕连他们自己都说不准了。

欧洲固态电池大展宏图,超越我国二十年?我国明年实现规模生产-有驾

不管是日本那边的车企,还是西方那些品牌,大家都是在原有的成绩单上打着圈,提不起劲头,结果就这么白白浪费了一段时间。最终只见得中国的企业成功超车,走了个快车道。

明年后年全固态电池量产

6月份,亿纬锂能对外透露,明年打算开始大规模量产全固态电池呢。他们搞的全固态软包电池,能在零下20℃到零上60℃之间正常工作。按现有的技术水平,首批出厂的电池能量密度大概是350Whkg、800WhL,到了2028年,有望推出体积能量密度超过1000WhL的电池。

欧洲固态电池大展宏图,超越我国二十年?我国明年实现规模生产-有驾

另外一边,宁德时代的全固态电池要到2027年才准备量产,和亿纬锂能相比,他们的时间要晚上一年。这对整个行业来说,真是一件让人振奋的好消息。

除了电池大厂要推固态电池,国内的汽车公司也纷纷推出新车。在技术可行的基础上,好些车企已经开发出了半固态电池,续航里程也轻松突破了1000km。

欧洲固态电池大展宏图,超越我国二十年?我国明年实现规模生产-有驾

换句话说,国内的公司并没有像欧洲的那些车企一样搞得很张扬,而是一直稳扎稳打地推进技术。考虑到现在的趋势,大概到2030年前,国内大部分的车企都能实现从半固态电池向全固态电池的转变。

与欧盟迟迟没有推出新政策相比,我们国家为了推动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政策上的支持一直没有缺席。有相关部门一直在推动全固态电池技术的研发,所以我国在这块的专利申请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已经占到36%以上,增长速度也位居世界第一。

欧洲固态电池大展宏图,超越我国二十年?我国明年实现规模生产-有驾

因此局面已经很清楚了,不管欧洲公司怎么吹嘘自己,他们都处于劣势。目前他们还只是在研究的早期阶段,短时间内不可能实现大规模生产。

未来我国将主导电池和汽车格局

竞争越来愈激烈,而且西方那些车企也都知道不能再自我封闭了,否则就得被甩得远远的。不过,差距已经拉开了,哪怕他们拼命追赶,也还是跟我们有一定的差距。

欧洲固态电池大展宏图,超越我国二十年?我国明年实现规模生产-有驾

宁德时代之前已经搞定了半固态电池的装车测试,全固态的良率也达到了92%,这款电池还拿到了宝马的订单。形势已经很清楚了,不只是技术上领先,产业链方面的优势也让我们占尽了上风。

这点正好就是欧洲许多国家的短板,他们因为赶着发展,没能在电池产业链上建立起全新的体系,所以要实现大规模生产和布局,节奏明显比我们慢了好几拍。

欧洲固态电池大展宏图,超越我国二十年?我国明年实现规模生产-有驾

就是说,未来在整个新能源行业里,我国的企业肯定会占据绝对的领导地位,就算西方的企业再后悔,也没啥办法了,毕竟早早布局的人都比他们走得更前一步啊。

相比较而言,为了推动固态电池产业的发展,光去年一年,国家在这块的研究投入就差不多60亿元左右,政策方面,相关部门也早早开始制定全固态电池的标准了。

欧洲固态电池大展宏图,超越我国二十年?我国明年实现规模生产-有驾

结语

国外公司依旧不甘示弱啊。像丰田,虽然目前还没到手,但他们已经规划好,打算在2028到2030年之间实现固态电池的规模生产。再看三星吧,之前透露过,他们研究的固态电池,充电只需9分钟,就能充到80%的电量。

欧洲固态电池大展宏图,超越我国二十年?我国明年实现规模生产-有驾

按照三星的计划,他们也打算在2027年开始小批量生产,未来一段时间里的竞争还是挺激烈的。我们确实有优势,但千万别掉以轻心呀,要把技术真正转化成大规模量产,接下来每一步都非常关键。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