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照本上的“10年驾龄”,真的等于“老司机”吗?
我身边就有不少这样的朋友,大学刚毕业,就忙不迭地去考了驾照,生怕以后工作了,连摸方向盘的时间都没有。
结果呢?
拿到手的本本,写着驾龄比我还长,可真要说上路,可能也就开了几千公里,甚至有的,那本子就只是压箱底儿的摆件,车都没怎么碰过。
这不禁让人犯嘀咕:驾龄长,就一定开得好吗?
说起开车上路,就不得不提那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实习期”。
很多人一听到“实习”,就立马联想到刚买回来的那辆闪闪发光的新车,觉得必须得贴上那个醒目的“实习”标志,否则就好像犯了什么大忌。
但事实真是这样吗?
笔者想说,这其实是个普遍的误解。
真正的“实习期”,它只跟你的驾驶证挂钩,和你座驾的新旧程度、车身有多亮丽,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拿到驾照后的那整整一年,才是你法律意义上的“实习期”。
只要在这期间,你的驾驶证没有被一次性记满12分,那么恭喜您,这个“实习期”就顺利通过了。
那么,在这段特殊的“实习期”里,有哪些潜在的“坑”需要我们避开呢?
首先,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如果你打算挑战高速公路,切记,孤军奋战是绝对不可取的!
必须得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坐在你旁边,如同定海神针一般,给你提供关键时刻的指导和支持。
同时,交通法规明确规定,车身必须醒目地粘贴“实习”标志。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没按规定粘贴,那可是违法行为。
你想想,这小小的标志,它传递的是一种信息:我刚上路,驾驶经验尚浅,恳请各位路上的朋友多一份理解和包容。
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实习”的提示,很多经验老道的司机,在路上遇到贴着此类标志的车辆时,往往会下意识地保持距离,变道时也会尽量礼让,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这不正是“礼让行人”精神的延伸吗?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也许我们都该反思一下,如何才能让这条本该充满温情的道路,变得更加和谐?
可话又说回来了,这“实习”标志,到底该不该继续贴?
特别是过了法定的实习期之后,是不是就必须撕掉?
答案是:完全可以继续贴!
交通法条文写得清清楚楚,只规定了实习期内“必须”贴,但从未说过,过了实习期就“禁止”你继续粘贴。
这小小的标志,它本质上是一种善意的提醒,是你在道路上的一种“自我定位”。
它告诉其他驾驶者,你可能在某些方面技术尚不纯熟,比如会偶尔出现急刹车、变道前忘记打灯,或者车速确实比较慢,希望大家能多一份体谅。
笔者认为,这个标志的去留,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你自身的驾驶水平。
如果你在过了实习期后,坐上驾驶座仍会感到紧张,尤其是在面对高速行驶的复杂路况时,心里依然会打鼓,或者停车入位需要反复调整,那么,继续贴着这个“实习”标识,不仅无妨,反而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一种体现。
这就像古代的学徒,在未完全掌握技艺前,总要有个“学徒”的身份,以示谨慎。
然而,情况也并非总是如此。
如果你的驾驶技术已经突飞猛进,跑高速如同家常便饭,倒车入库、侧方停车等基本操作,几乎可以做到“一气呵成”,那么,继续粘贴这个标志,反而可能成为不必要的“累赘”,甚至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为何这么说?
尽管绝大多数老司机都懂得体谅,但公路之上,总有那么些“不按常理出牌”的驾驶者。
他们可能非但不会礼让,反而会将你视为“软柿子”,故意挑衅。
你开得稍微慢一点,他们就会在你后面疯狂按喇叭,甚至在你前面强行别车。
而当他们想要加塞时,选择贴着“实习”标志的车辆,往往会成为他们的首选目标。
更令人担忧的是,如今社会上还存在一些“碰瓷”的团伙,他们的眼睛比鹰还尖,专门锁定那些贴着“实习”标志的新车。
在他们看来,这类驾驶者通常经验不足,对交通规则的理解可能存在盲点,处理交通事故的流程更是摸不着头脑。
这不正是他们眼中的“理想猎物”吗?
他们会故意制造一些让你“违规”的场景,然后通过轻微的剐蹭,来达到讹诈的目的。
这简直就是把“新手”变成了“活靶子”!
因此,关于过了实习期是否还应继续张贴“实习”标志的问题,核心在于你对自身驾驶能力的判断。
如果你觉得自己技术尚不熟练,心里缺乏底气,那么,请不要顾及所谓的“面子”,大胆地继续使用它。
但反之,如果你的驾驶技术已经游刃有余,能够自信地应对各种路况,那么,果断地撕掉它,或许是规避潜在风险、让自己更安全、更从容上路的选择。
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
毕竟,“慎始而敬终”,在驾驶这件关乎生命安全的大事上,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