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过得真快,去年还在盯紧比亚迪的刀片电池设计,今年就看日产推出了N6。其实我觉得挺奇怪的,日产这次硬是迟迟未能开启大众期待的纯电车型市场,反倒是靠N6这款插电混动搅起了点水花。
先说说价格吧,预售价10.69万起,面对比亚迪秦L DM-i(大概九万多块)和吉利银河A7(也是10万左右),这个价差说实话,不算太大。价格怎么讲?比同级别的比亚迪和吉利,日产N6贵点,但它的优势在于续航和空间。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东风日产N6配的21.1kWh的大电池,纯电续航超过150公里,不算特别出众,但在这个价位已经不错了。满电满油的综合续航还能跑1200多公里,亏电状态下油耗还控制在2.79升/百公里。对家庭用户特别有吸引力——毕竟谁都知道,家里人开车要稳妥、要耐用。
空间方面,轴距达到了2815mm。这比我之前见到的同价位合资车要大不少,86.4%的高空间利用率,坐满人也不会感觉局促。实际上,空间大了,后座葛优躺的可能性就多了。还记得上次一朋友带娃出来,抱怨座椅硬,清洁又麻烦。这次我试驾后觉得日产N6在材质上做得相对细心,易清洁、适合有宝宝的家庭。
车内的智能化配置也亮眼。全系标配AI零压云毯座椅孵化技术,带全域智能防晕车。可以说特别贴心——对老人、对小孩都友好不少。再加上依托天演架构共享的N7核心技术,智能座舱的体验提升不少。其实我私底下跟朋友聊,核心技术说白了就是底层算法和性能芯片,越用越觉得,日系车这套路虽然不炸裂,但很实用。
但话题也得扯回供应链。云盾电池的四针刺穿不起火技术,听着就有点玄妙,但说白了,背后是产品质量的底气所在。一个品牌敢承诺刺穿不起火,说明它在电池安全性上的技术积累比很多品牌都要严谨。这个特性也是我觉得日产能站稳脚跟的重要因素。毕竟安全和耐用,才是家用车最根本的保障。
不得不说,N6后扭力梁悬架设计不算太优,确实体验上会影响到操控的灵敏度。它关注点是空间和舒适,偏向家用、实用一点的调性。对于爱玩车的年轻人,可能会觉得少点乐趣,但对于大部分家庭用户来说,这已经足够。
N6的得房率高,也是吸引我点赞的点。比起一些竞争对手,同样长度的车,空间就多出来了。每天上班、带娃,空间充裕意味着多一种安心。话说回来,日产对自己的信心很大,已经锁单,好像觉得能站稳阵脚,不用太担心卷。
这让我想起,日产内部有人跟我说:他们对这车的预期蛮高的,觉得这款车是真正帮他们打开空间市场的法宝。但我也在想,这样的反应是不是有点乐观?毕竟比亚迪、吉利、奇瑞这些对手都在卷,销量差距都缩小了。
在这个市场里,技术和品质都在变得极其重要。比起那种价格战,其实消费者更在意的是安全、耐用、空间和质感。日产N6虽然没有把续航拉到极限,但它的整体方案更给人踏实感。
我在一个朋友的修理店碰到他,随口问:你觉得这个价位还可以买得起的合资纯电?他笑笑说:便宜的不靠谱,中高级别的还得看技术底蕴。这说明,技术积累还是关键。
我有个疑问:这样的插混车或许还能存活多久?新能源市场变化太快了,插混还能坚持多久?我打个比方,百公里成本差不多说来还行——纯电会更低点儿,但比这样的油电混动还是便宜点。
我也在想,日产这么坚持用硬核技术赢得市场,会不会因为市场变化而有些糊涂?车型还是得能落地,空间、续航、价格这些点,才是真正把人打动的地方。
等正式上市后,价格、配置细节我还要再掂量掂量。你们觉得,像N6这样搞技术底蕴,价格还略微偏高的车,真的能在激烈的新能源战局中占得一席之地吗?还是说,趁着还没被卷死,要不要快点冲一波?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